青春好行 教育志業入經藏

2012-03-11   | 人文真善美志工
小小入經藏菩薩的演繹除了莊嚴、道氣,還有一份純真。
天空仍飄著綿綿細雨,從上午十點入經藏菩薩開始總彩排,慈悅師姊細細叮嚀、解說每一個演繹段落的意義,近午時分,為了讓孩子們能安靜、充分的午休、保持好體力,各功能組也叮嚀不要打擾孩子們;精舍德勱師父如慈母般關心孩子們,要吃飯、多喝水、多休息。

下午兩點緊接著進行入經藏菩薩與演繹菩薩一起進行最後的走位、彩排,孩子們不喊累、盡心盡力的融入經藏。

慈濟「法譬如水經藏演繹」花蓮第三場演繹於2012年3月10日晚間七點鐘登場,由教育志業體師生,同心入經藏。來自慈濟大學、慈濟技術學院與花蓮和臺南慈濟中小學的1,080位師生,用最虔誠的發願與說法,洗滌自己的心靈與習氣。現場共有3,143位觀眾同霑法喜,填滿了花蓮縣立德興體育館的座位。

淨心盛宴 縣府團隊入法海

晚間五點,演繹開場前,花蓮縣政府團隊近二百五十人,在縣長傅崐萁及副縣長蔡運煌的帶領下抵達。為了期待有最好的展現,大家再度齊聚一堂為「大愛之光」的演繹動作進行最後彩排。另外花東防衛司令部、警察局、港警局、消防局及環保局志工也著整齊制服前來參與、共襄盛舉。
警察局、港警局、消防局同仁把握因緣,參與入經藏活動,共祈天下無災。


經藏演繹,帶來懺悔、帶來省思,更帶動發願。花蓮縣警分局分局長林依仰表示:「我非常感動,當中曾數度掉下眼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三毒誘惑,無明產生煩惱,藉由今天的法會,感受到慈濟證嚴法師的用心,每個人應該有機會來接觸接觸,讓心靈洗滌。」

林分局長時常禮佛為女兒祈福,持齋戒已經一年多,受益良多,現在不會對葷食動心,看過這場演繹以後更下定決心終生奉行,透過禮佛因緣,他覺得人心一定會向善,對消弭社會亂象一定有幫助。

佛法惕心 為人處事更戒慎

林聰明次長去年曾參加過臺北小巨蛋的經藏演繹活動,今天算是第二次參加殊勝法會,次長表示:「第一次看的時候,其實還懵懵懂懂的,第二次看了更感動。」

慈濟以故事性的演繹方式,讓佛法更深入人心。林次長說分享:「看到教育界的師長們一起現身說法,用行動劇來說明因果報應,觀念自然深入他們的心,為人處世要很小心 ,以說好話、做好事回報這個社會。」

花蓮縣警分局分局長林依仰深受演繹感動,數度掉下眼淚,他表示每個人應該有機會來接觸佛法,讓心靈洗滌。
在臺北工作的蔡宗勳,受到「常說合和利益語」的啟發改變說話態度,在工作上受益許多。蔡宗勳學習發自真心向他人說好話,因此善緣愈來愈多,業績也愈來愈好。當「語四惡業」的演繹畫面寫實的呈現,他警覺自己過去吝惜說好話或祝福他人,這可能錯過許多善緣,或結下惡緣。

花蓮縣環保局環保志工吳麗珠於觀賞完「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即請購靜思文物出版的「法譬如水經藏演繹」DVD,她說:「我覺得這麼好的內容,爸爸、媽媽和家人們沒看到太可惜了,我只好買影片給他們看。」

吳麗珠也指出,許多人總是為自己著想,而忽略別人的感受,所以常常引發爭執或吵鬧事件,即使是家人也一樣,「像這種教育我們做人道理的法會,若能常常在家觀賞,就能家家和樂皆幸福了。」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大學的曾止妤是專業演員,從去年第一次接觸四面舞台不很習慣,到現在可以自如演出,參與經藏演繹,領悟了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曾止妤從不知道如何表達經典要義,到越演越熟跟著唱誦,同時會思考歌詞意義,慢慢地融入角色,明白經藏是告訴大眾不要殺生、多作好事。她希望將來能跟隨師公上人的腳步,做一個幫助別人的人。

開啟善苗 師生入懺同受惠

慈濟小學六年級陳家榆老師分享以至誠發願為主軸設計教案,讓孩子把心裡的願寫出來,也是培養孩子對自我的承諾。
慈濟小學六年級陳家榆老師以「至誠發願」為主軸設計的教案;讓孩子寫出心願,希望孩子上完法繹課程後,能身體力行的去落實。


家榆希望孩子上完法繹課程後,能了解經文的意義,也讓他們能身體力行的去落實。引導低年級的孩子,可以發願把自己的學用品整理好,不讓父母擔心。中年級的學生就能利益他人、懂得為別人付出。高年級的孩子,就可以發利益眾生的願。

臺南慈濟小學部老師鍾雅慧,過去是一個「嘴飽眼睛餓」的人,對美食追逐總是不辭辛勞。深入經藏後,雅慧深深懺悔「舌根常受味覺惑,山珍海味欲遍嚐」現在她已法入心,斷除惡念,守住口慾。經過水懺洗禮,不只改變學生,她的感受更是深刻又鮮明。除對學生不再以訓斥的方式糾正,對孩子的耐心也大大的提升,教與學之間和諧又愉快。

花蓮慈濟中學國二善解班導師吳依儒,自去年年初入經藏開始,覺得處處都是感動,自己積極投入經藏演繹,並透過分享與鼓勵,邀約班上三分之二的同學報名參加演繹。吳老師用心研讀經文並做成學生能理解的教案,以讀書會的方式或融入英文教學中,讓《水懺》經文深植於學生心靈,落實於生活中,

她發願以涵養學子的品德教育為目標,做到讓他們心服口服歡喜接受,而不再是過去「寧願你們現在討厭我,也不要以後恨我」的思維。面對他人,不再像過去常常因為自己的愛,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而難過,現在她期許把本分事做好,凡事不執著學會放下,付出無所求,圓好每個緣,讓業業是善業。

青春好行 經文教育好品德

慈濟附屬中學高二班余崧輝從小在佛教家庭中成長,時常跟隨母親參加法會讀誦經文,他表示:「誦經時只是跟著文字上去讀,跟著師父的語調唱誦,幾乎看著字面唸完,沒有時間去參
就讀慈濟技術學院會計資訊系四年甲班的鄭伯均(左一),入經藏至今改變最多的是口業,以及他過往易怒的個性。
悟經文的意思,唸完只有空虛感,參加水懺演繹親身去『比』經文中每一句的動作,感受動作的意涵,體悟很多道理,更堅定幫助病苦人的信念。」因為母親和姊姊都是護理人員,他發願要學以致用,也可以在護理領域發揮助人的良能。

花蓮慈濟中學周明億同學,生於慈濟家庭,從去年四月開始茹素,因久不聞肉味,竟難敵面對炸肉香味的誘惑,又生起再吃葷的欲念。下定決心參加經藏演繹後,體會「惡因、惡緣、惡果」,果報還是得自做自受。當口欲燃起時,就以素食類食物、零嘴、滿足口腹之欲。

就讀慈濟技術學院會計資訊系的鄭伯均,改變最多的是口業,以及易怒的個性。以往,總認為只要是正確的,就可以毫無忌憚的大放厥詞,指正對方不是,導致好友逐漸疏遠。參加水懺後伯均才回想起,當時所謂的「正義」,並非全然的正確,而是在正確之中,參雜了些許錯誤以致造下口業。入水懺讓他發願,將過往的惡習惡氣一一消去。

伯均憶起證嚴上人曾說過:「理直要氣和,不要理直氣壯。」若是理直氣壯,很容易就會說錯話、造語業,傷到他人卻無自覺。無法以和氣言語接待他人,又有何理由能要求他人聲色柔和待己。

世人貪欲深無底,造做罪業永不息,期盼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在花蓮帶動人人心中開滿清淨無染的蓮花,願世界淨如琉璃,遍地皆淨土。

(文:人文真善美志工 花蓮報導 2012/03/11)

{rtmp}20120311_CEA77E99-D886-F1BD-8D50-007C49B5466F{/rtmp}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