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大家慧命 張院長樂意NG

2012-03-15   | 王台妹
朦朧的黑夜中,更顯矗立在台九線旁的花蓮南區緊急醫療責任醫院-燈火通明的玉里慈濟慈院。(攝影者:黃銘村 地點:玉里慈濟醫院 日期:2012/02/15)
清風徐徐,滲透心肺,朦朧的黑夜中,伸手看不見五指,更顯矗立在台九線旁的花蓮南區緊急醫療責任醫院--燈火通明的玉里慈濟醫院

玉里慈院啟業至今十三個年頭,目前醫護人員及志工共有九十多位為社區守護健康、守護愛。在擁有重症醫院、晨間門診、六位大醫王每月值班十天,都是二十四小時。在如此「三高」的頭銜下,還能排除萬難參加2012年花蓮經藏演繹,大醫王、白醫大士、志工菩薩們,個個都有獅子般的勇猛、駱駝般的耐力以及心寬念純的赤子之心。

配合農作「時機」 關懷鄉親

曙光乍現,清晨六點鐘在玉里慈院,已經看到滿臉笑容又精神奕奕的張玉麟院長,輪值全臺特有的「晨間門診」。

張院長說明,晨間門診是為了配合農人的工作時間,他們的田地往往是在住家的另外一座山頭外,有些病人是一大早去採金針,不可能在工作中途再跑下山看病。有經驗的阿公阿嬤說,種田是有一個「時機」,有些作物太慢種下就長不起來的;對農人來說,過了這個時節,種出稻子的成長就不一樣。所以,需要晨間門診配合農人作息,關懷他們的健康。

從2003年起,玉里慈院開辦「晨間門診」,讓有些年輕上班族陪伴爸爸媽媽看病,或幫忙家裡長輩拿藥,之後就可以去上班,所以對各個族群都很方便。

玉里地區雖然共有三家醫院,但當地的年長者比較多,在疾病的嚴重度來講,慈院往往處理的是最嚴重的病人。包括一般民眾或是消防隊,都知道很嚴重的病人都應該送來慈院。

智慧引入經藏 不再畏懼手語

在如此忙碌的醫療業務下,張院長是如何克服萬難,安排醫護同仁參加經藏演繹?

「對同仁來講,比較困難的應該是手語。每次邀請他們參與手語表演,參與的人都不是很多,都覺得手語很難。所以,去年(2010)全院同仁每一個人都要以『法船』(〈果報障.至誠發願〉)這一首為比賽,各單位有代表參加,沒有比賽或是少一個人就扣一點分數。」

玉里慈濟慈院是全臺第一家晨間門診,張玉麟院長親自問診。(攝影者:黃銘村 地點:玉里慈濟醫院 日期:2012/02/15)
為維持線上服務作業,玉里慈院採取一個變通的方法,只要各單位準備好了,就通知院方前往評分。這個辦法還可以「化整為零」,例如放射科有三個人,只要有人準備好了,就可以開始錄影,不滿意還可以「NG」、再來一次;平均三個人的分數,就是這單位的總分。這樣「方便法」的呈現方式,也就是人人有機會參與比賽,一個也「逃不了」,每個單位也不耽誤業務。

而且同仁「NG」越多,張院長越高興,「因為比更多次,會越熟啊!練久了就法入心。」張院長的「轉念」,讓院內菩薩無處不現身,處處都有菩薩在。

克服了手語的障礙之後,所以這次經藏演繹,是同仁自由報名,發自自己的那份願心。對於院內共二十五位報名參加演繹,張院長滿意的說:「還不錯!」

全院九十幾位同仁,人力運作比較吃緊,例如急診室的醫生就無法出來演繹,醫生們互相排班支援,成就了張院長和林志宴醫師參加演繹。大家都認為經藏演繹是全醫院的事情,即使沒有直接入經藏,但把醫院的任務接下來,去成就入經藏的同仁,也有那樣的參與感。

新手上路 堅定道心

感控室護理師也是種子的林靜雯,陪同醫療同仁,把握餐後午休時間備齊音樂。張玉麟院長剛忙完工作,三步併兩步前往集合演練,聲聲念念虔誠入經藏,堅定的道心讓團隊更有活力,整齊的肢體深入經藏。

玉里慈院醫療團隊把握午休演練。(攝影者:黃銘村 地點:玉里慈濟醫院 日期:2012/02/15)
林靜雯身為家長、且承擔醫療志業及社區志工,這次承擔了全部花蓮四場演繹。林靜雯體會演繹只是小小的一部分而已,很大的一部分是要在今後更落實精進,她一直很希望透過這演繹,讓大家能透過讀書會繼續共修,保持那份反省心。

「這部《水懺》有非常多的提醒,真是非常貼近現實的生活。」林靜雯說現在很多情況,都讓她聯想到偈頌文。

前幾天,她看到有位同仁的桌上,放著玉米沒有吃,也許是牙齒沒有那麼好,所以就一直放在那兒。「有玉米呀!可不可以有一個。」林靜雯感覺肚子餓了,開口問玉米的主人。玉米的主人開心地說:「師姊,我不吃,是留給妳的啦!」卻馬上被一旁另個同仁說破:「明明就是你(物主)不想吃……」

此時,林靜雯腦海馬上浮現「兩舌能起諸爭端」。

貼近生活的法理,需要身體去力行,走進水懺這部經典,人人本具佛性,如同朗朗的天空,應該要找回那樣朗朗的天空,讓心境回歸自然,找回清淨的自我。【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台妹 玉里慈濟醫院報導 2012/02/2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