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採訪寫稿? 鳳美有解

2012-03-18   | 陳木蘭 涂鳳美
涂鳳美以互動方式,讓學員不覺沈悶,同時還能加深印象。(攝影者:陳木蘭,地點:新北市三峽志業園區,日期:2012/03/12)
「人才倍出、既往不就、直接了當、箭步如飛……」大家來找碴單元,是3月12日第一堂文字實作課的課程內容之一。由於上課時間訂在星期一晚上,大家下班後從各地方趕來,難免有些疲累。講師涂鳳美特別以互動方式,讓學員不覺沈悶,同時還能加深印象。

從2003年開始加入文字記錄的涂鳳美,有感於社區活動日增,但有興趣投入的人文真善美志工卻明顯不足。特別是三峽大愛農場設立以後,為了留下更完整的記錄,她自告奮勇,將這幾年的採訪與撰稿經驗,做成簡報和大家分享,期望透過七次的課程後,能降低大家對「寫文章」的恐懼感。

是分還是份?

有別於正式的文字課程,鳳美以她採訪多年經驗,設計出一套風趣輕鬆的講義。例如:模擬一個活動,先概略敘述活動的內容及參與的人員,讓學員聽了以後,馬上說出自己認為的重點,以及想採訪的人物。她還充當受訪者讓學員採訪,在對答中,她故意讓學員「碰釘子」,考驗學員如何從訪談中找到問題癥結,切入重點提問,而不是讓受訪者的話題牽著走。

是「身分證」還是「身份證」鳳美接著問大家。「身份證是人用的,當然是有「人」部的「份」才對!」學員立即回答。

「好像不是耶!應該沒有人字旁。」另一學員輕聲說著。「是沒有人字邊的分才對喔!」鳳美秀出答案。「是喔!我用了幾十年了,都不知道自己「身分」弄錯,原來是「身分證」不是「身份證」,實在真害(台語)!」學員語畢,現場又是一片笑聲。

如何凸顯主題

「仔細看喔!每張相片只在螢幕上停留五秒鐘。」鳳美故意賣著關子,要學員注意螢幕上的十一張圖片。「誰能說出剛才圖片的內容或主題?」切換螢幕後,鳳美走到學員旁,考考大家的記憶力。

「有萬馬奔騰!」第一位學員搶答。「確定萬馬有奔騰嗎?」鳳美笑著問她。

「小女孩牽著一隻比她還大的大狗。」、「野狼追趕一隻紅鶴。」、「盤根錯節的樹林」、「在一大群黑馬中,有一匹白色的馬很突出;北極熊和潛水艇,還有在雲層裡有兩個建築物。」學員們逐一說出自己印象中圖片的內容。

「十一張照片,大家說出了九張,為什麼另外兩張大家都不記得呢?」鳳美打開電腦,讓大家再看一遍。

「因為沒有主題、沒有特色。」大家異口同聲。鳳美利用五秒鐘的時間,讓學員記憶圖像並說出相片特點,是為了讓大家明白,一篇文稿要「吸睛」就一定要有重點。「一張圖像,可以用顏色、光線的明暗凸顯主題,就如同在活動中,參與的人這麼多,如何找到採訪的對象,或是受訪者說了這麼多,如何掐出重點一樣。」鳳美解釋道。
慈濟志工涂鳳美,在三峽園區首次開辦文字實作課程。有來自三峽、樹林、土城、板橋、永和等區三十一位的文字志工報名參加。(攝影者:陳木蘭,地點:新北市三峽志業園區,日期:2012/03/12)

經營團隊默契

「人文真善美可以是三人一組的三合一,或兩人一組是二合一,更可以是一個人的一合二。」鳳美提醒每位文字學員,最基本要做到自己寫文稿,自己也能拍照,因為有些畫面是無法重來的。鳳美再強調,在出班前,團隊一定要先溝通,先做好企劃。到了活動現場,透過觀察、旁聽、閒聊、讚美等方式找到受訪者,方便拍攝反應鏡頭。團隊間更要隨時補位、相互提醒,在離開活動現場前,別忘了再次檢視受訪者同意書、姓名、圖像是否無缺?

「團隊默契是很重要的!」鳳美分享她和搭檔王池堃師兄,也是經過三年才建立很好的默契。她笑著說:「合作之初,池堃有時會隨著受訪者的情緒走,受訪者一面說一面哭,他也跟著掉淚,甚至忘了錄影。為了這,我只能讓受訪者再哭一次,而且比第一次哭得更難過,真的很不好意思。」鳳美誇張的表情,加上肢體動作,讓學員又笑成一團。

「有一年拍歲末祝福人物故事,影片中需要一個大風吹得樹葉亂竄的場景,用來引喻故事主角的人生經歷,可是當下就是沒拍到。」鳳美以另一段插曲為例,證明默契的重要。三天後,池堃告訴她:妳要的那個大風吹的畫面,我跑兩趟鳶山終於拍到了。 鳳美現在想起來仍十分感動,她表示,漏了一個畫面,可能要再花兩三倍的時間去補拍,但有些畫面是不可能重來的。現在他們出勤務,只要鳳美在跟人聊天,池堃馬上就靠近側錄,再加一個手勢,他就知道要拍甚麼了。

學習路 愛相隨

於樹林區擔任和氣組長的莊秀裡,專程帶領當區文字志工前來上課。她說道:「樹林和氣一今年剛成立,後續的很多活動,都要靠人文真善美來紀錄,人才的養成真的很重要,所以我一定要陪著他們一起成長。」

晚間驟降的氣溫及大雨,仍不影響學員學習的熱情,就連其中只有八分鐘身心寬暢,留兩分鐘來沉澱心情,學員也甘之如飴,還直呼時間怎麼過得那麼快!課程結束前,鳳美不忘提醒大家:「就以剛才集體討論的環保五周年為題,每個人回去寫三百五十到四百五十個字的文稿,這是今天作業,一定要寫喔!」讓人很訝異的是,都沒聽到「抱怨」聲,只聽到「就剛才那幾個重點,挑其中一的個來寫就可以了嗎?寫好寄給師姊就可以了嗎?」

「這樣的上課方式很棒,我很喜歡;沒有壓力,也不會打瞌睡,因為隨時都會被點名回答問題。」課程結束了,學員邊走邊聊。不論是有多年文字經驗的志工,或是初次接觸,甚至是其他功能組的學員,都期望透過經驗分享與相互學習,增厚自己的紀錄能力,好讓社區的歷史,一筆接一筆進入慈濟大藏經。【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木蘭、涂鳳美 新北市三峽報導 2012/03/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