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總有出路 不該被放棄

2012-03-25   | 戴麗俐 廖卿如
新北市新泰區親子班隊伍中,有一位孩子臉上總掛著純真無邪笑容,似與正常人無異,但他與媽媽的人生道路卻比一般人還要曲折。儘管成長腳步雖然緩慢,但阿進(化名)卻從來沒有停止向前,熟悉他的慈濟志工都清楚,阿進雖然智能發展遲緩,但一旦知道了,他就會實踐!

天生萬物必有因 生命自有道路

在家中長輩認為「大隻雞慢啼」的傳統觀念下,阿進直到五歲才被檢查出是個智能障礙的孩子。在家人無法接受、又已錯失黃金治療期的情況下,阿進媽媽只能獨自帶著他努力求醫復健。

每次要復健時,媽媽得匆忙下班、趕搭班車,帶著阿進到桃園復健,每每回到家中已累癱了;而在家裡已孤立無援的媽媽,還得面對他在校園中被排斥的不忍,他們每天以淚洗面。

不堪身心的折磨,媽媽決心帶著阿進一起跳樓自殺,他卻哀求著:「媽媽,妳慢慢教,長大後我就會變聰明,我不要死……」一席話敲醒了媽媽,也給了他自己展翅飛翔的天空。

雖不聰明 但能做到的不比別人少

為讓阿進能進步得更快,媽媽帶他走入人群,並在同事的建議下參加新泰區慈少班。目前就讀國立三重商工身心障礙學生十二年就學安置特教班的阿進,對於簡單的加減乘除目前仍無法理解;但是,在慈少班四年來,他如海綿般不斷地吸收成長,也時時與媽媽分享。

他聽到了證嚴上人呼籲人人要素食,他開始茹素,也讓媽媽一起與眾生結好緣:知道了「竹筒歲月」能助人,他帶著在慈少班做好的竹筒到學校募款,所得款項全部捐給慈濟救助苦難。

阿進(左)與媽媽(右)在新泰慈少班,因慈濟人的愛而讓他們生活有了改變,不再以淚洗面。(攝影者:成鎮宇 地點:慈濟關渡園區 日期:2012/03/11)
在家裡,他是個貼心的好孩子。媽媽生氣時,他會說:「媽媽不要生氣,不要發瘋,請妳息怒!」為了怕媽媽沾溼身體,他在洗完澡後會用擦身體的毛巾將馬桶座墊擦乾;每天在媽媽下班前洗好米、菜……甚至與他向來疏離的父親,也在他的請求中戒掉了菸癮,只是後來因失業心情不佳而功虧一簣。

隨著阿進一天天的進步,媽媽心中無限欣慰,只有幸福、不再有傷痛,但心裡仍隱隱地擔憂:「將來畢業後,他將何去何從呢?」不過,她告訴自己:「過去是雜念,未來是妄想,好好地把握當下的幸福吧!」

在前往參訪關渡園區的活動後,阿進媽媽分享:「因為慈濟的愛,讓阿進變得有自信,也樂於與人分享……」阿進偎在媽媽身旁開心地笑著,也把溫暖傳遞給周遭每一個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戴麗俐、廖卿如 臺北市關渡園區報導 2012/03/1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