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地球發話 學歷不是問題

2012-05-01   | 陳婉貞 李德美
「將輕飄飄的塑膠袋穿在身上,學生看了就知道塑膠袋飄在海面上的感覺。」創意十足的課程展現,用體驗的感覺設計教案,是黃明麗的教學特色。(攝影者:陶晶潔,地點:蘆洲靜思堂,日期:2012/04/29)
「我很任勞任怨的工作,因為沒讀什麼書,讓我心裡很自卑、很苦。」過去學歷的高低曾是評斷人們素質的指標,但在慈濟,國中畢業的基隆區志工黃明麗以及澎湖區志工周素月,用豐富的環保經驗與無私的愛心,走上講臺為說環保而努力、精進。


4月28日至4月29日,2012年第二階段環境教育講師培訓課程,於新北市蘆洲靜思堂舉行,83位培訓講師透過試講、試教的實務操作,呈現學習成果與教學相長的溫馨。

賺錢養家生活苦 靠毅力支撐下去

「沒想到我種菜種到變環保講師。」在澎湖經營有機農場的周素月,一邊看著螢幕介紹綠油油的有機農田,一邊哽咽地說著加入環保志業的因緣。

身為長女的她,因父親生意失敗,國中畢業後從澎湖來到臺灣工作,所賺的錢都要寄回家中貼補家用,好幾年的時間不曾為自己買過零食、水果、衣服等,所存下來的錢就是為了能回到澎湖探望家人。

24歲結婚的周素月,即扛起長媳的責任,接管公婆經營的傳統雜貨店兼小吃店,每天就是忙著做生意、料理家事、烹煮三餐,直到深夜才入睡。原本身體就很虛弱的她,靠著耐力支撐下去,但總是聽不到一句家人的體諒與感謝的話,說著、說著,以前的苦楚與自卑感又湧上她的心頭。

有機農場耕心地 環境教育勤推廣

2001年周素月接觸到佛法,明白「苦集滅道」的佛理,當下她就想說:「我的苦必須經由種善業來消除。」她思索著要如何經營40歲以後的人生,希望做些利益眾生的事,於是她決定在自家的田地種植有機蔬菜,以慈悲及愛眾生的心來耕種,杜絕使用化學肥料及
周素月在自家的田地種植有機蔬菜,以慈悲及愛眾生的心來耕種,杜絕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也不除蟲害,希望與萬物共生息。(圖:周素月提供)
農藥,也不除蟲害,希望與萬物共生息。

農場取名為「慈澄農場」,意義是以慈悲及清淨心來耕耘這塊土地,同時也能耕耘自己的心地。農場邁入第11年,她始終把農場當作志業來經營,每週一天,她都會到市場推廣並分享有機蔬菜的好處。2006年她結束雜貨店兼小吃店的生意,經由慈濟志工的邀約加入大愛媽媽的行列,跟著大家進入校園分享《靜思語》故事、宣導並帶動學生做資源回收。

「我心中的苦,是因為來慈濟才得到紓解。」周素月因參與訪視見苦知福,將積壓在心中的痛苦、自卑及遺憾一掃而空。隨著環境教育的推廣,她也積極追求新知,將最有用的環境教育內容傳達給所有的人,因此她決定報名環境教育講師的培訓,認真吸收環教課程,微笑的臉有著求知若渴的決心。

一批又一批參訪「慈澄農場」,她從不收參訪費,忙進、忙出的導覽與實作課程,讓參訪團體受到感動。曾經有幼稚園來參訪,師生拔了一車的蘿蔔堅持要付費,而她將這筆費用佈施給大愛臺,為他們種下善因。她表示:「我經營有機農場沒有營業上的得失心,只有跟別人分享的喜悅。」因為無私與善念,周素月揮別年少的憂愁,用慧命轉向亮麗的生命。

做環保護大地 創意教案展心意

「將輕飄飄的塑膠帶穿在身上,學生看了就知道塑膠帶飄在海面上的感覺。」創意十足的課程展現,用體驗的方式設計教案,這就是環境教育講師黃明麗的教學特色。

黃明
在澎湖經營有機農場的周素月,在環境教育講師試講、試教中,一邊介紹綠油油的有機農田,一邊說著加入環保志業的因緣。(攝影者:陶晶潔,地點:蘆洲靜思堂,日期:2012/04/29)
麗出生在貧困的家庭,從小就賣給人家當養女,直至國小畢業後,她選擇逃離家庭去流浪。為了生活,她做過許多工作,後來為學一技之長去美髮店工作,經過朋友的鼓勵,再利用晚上再去讀國中夜間部。

輾轉到影印店工作的黃明麗,有一天在電視上看到慈濟志工沿街為土耳其募款的義舉,她想起自己每天與一疊疊的紙張為伍,所裁掉的紙張無數。因此她開始將廢紙載到內湖環保站回收,想到用這樣的方式也能做好事,因此她越做越開心,決定將工作辭掉並全職做環保。

追求新知與經驗 傳達環保使命

黃明麗即報名環境教育講師培訓說:「過去會因為學歷低而自卑,因為走入慈濟,我們10多年來除了做環保,還要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接受新知,我早就越做越有信心。每個來參訪環保站的大、小朋友,都能帶回最新的資訊,為地球盡心力,才是我們要學習的重點。」

環境教育講師不分年齡與學養,負起為地球說話的責任,將深奧複雜的環境問題,運用淺顯的方式讓全球人都了解,環保必須從自身生活開始改變,為天下人指引正確方向。【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婉貞、李德美 新北市報導 2012/04/2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