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 我忘了我是誰

2012-05-02   | 林瑩欣
臺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除了延長生命時間外,如何提昇生命品質是最重要的。(攝影者:謝自富)
「如果有一天,你忘記了自己的名字、丈夫或妻子、兒女的臉孔、忘了回家的路,也忘了曾有過的溫暖記憶,人生將會是怎樣的模樣?」自三軍總醫院退休的社工師蘇秀美,以三段模擬情境影片教導大家認識及預防老人失智症,照護患者要溫和以待,用同理心舒緩病患情緒,並以其他事物轉移注意力,同時,照顧者也要自我察覺情緒狀態,改變自己並做處理,才能釋放壓力。

規劃老年生活 提昇生命品質

臺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而失智症主要發生在老年人口,根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未來,臺灣的失智人口將急速增加。4月17日,臺北市松山區慈濟志工舉行組隊聯誼,邀請蘇秀美社工師就老人失智症、憂鬱症及老人衍生生理及心理議題與大家分享。

「每個人家中一定有長輩,且每個人都會老,那時我常想退休後,我還可以做什麼?能做什麼?」提早的退休契機,讓蘇秀美開始思考、規劃「未來要如何來老」,除了延長生命時間外,如何提昇生命品質是最重要的。

蘇美秀選擇於金融海嘯發生時提前退休,現在的她很感恩有機會可以接觸老人照護領域,從專業而踏入奉獻己力這條路。
從三軍總醫院退休的社工師蘇秀美,以三段模擬情境影片教導大家認識及預防老人失智症。(攝影者:魏文力,地點:慈濟臺北松山聯絡處,日期:2012/04/17)

同理心相待 以柔克剛

蘇秀美告訴大家,「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因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他已經生病了,應該要接受治療。」

失智症患者多半健忘,導致人、事、時、地、物都會搞亂、忘記,或反覆想吃東西,易憤怒,易有幻覺、妄想、攻擊或敵意,且老人家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故要控制飲食,少量多餐或移轉其注意力。

在蘇秀美播放的其中一段影片中,一對父子坐在公園裡,兒子離開一會兒,父親因尿急找廁所,讓兒子誤以為父親走失了,父親因手腳行動遲鈍,來不及解開褲子而尿在褲子裡,讓尋獲父親的兒子在心急下,更是叨念著爸爸。

蘇秀美說:「照顧失智老人總是會有突發狀況,記得不要驚慌,也不要用言語刺激長輩,若真的發生狀況,記住溫和以待,不要傷了長輩的尊嚴。」

用愛做支撐 努力走下去

志工們專心地聽講,並於講演結束後,紛紛回應分享心得。(攝影者:魏文力,地點:慈濟臺北松山聯絡處,日期:2012/04/17)
志工劉秋伶詢問:「當醫院志工時,遇見不停要上廁所的八、九十歲爺爺,要如何應對?」蘇秀美說:「用同理心去舒緩對方的情緒,等他緩和下來後,再去引導他轉移注意力,當下的情緒支持是很重要的。」

照顧人是很累的,尤其家屬可能會遭遇到病患不斷重複的情況發生,「身為志工,你該怎麼做?」蘇秀美問大家。「不只是病患需要被同理,家人也需要被同理他的情緒及立場,志工可以先對他說:『照顧人很累喔,你辛苦了!』以表示同理心。」游美雲理解地說。

蘇秀美分享,家屬要懂得察覺自我的情緒狀況,最重要的是清楚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唯有自我察覺才有機會去做改變及處理;就像瓦斯爐上的火,因為當人不自覺時,反而容易燙傷,一定要發出求救訊號,可以尋求社福、養護機構的居家照顧或護理協助。

至於如何讓失智長者願意到醫院治療?現場的志工紛紛提出建議,江朝成說:「若跟長輩溝通有問題,可以請她最疼愛的孫子來溝通,會比較有效。」翁慧燕說:「請媽媽陪我去看醫生。」伍來慎也建議說:「醫院有免費補腦的藥或健康檢查,但你要先通過一個考試才可以吃喔!才可以去喔。」重點是順著長輩的性子引導,顧到長輩面子,不硬碰硬,柔軟的身段可解決許多難題。

薛淑文聽完感動地說:「我們只看到年長的外表,會誤解及責備,其實老人家生病了,所以真的不懂,照顧失智老人可以想像成照顧折翼的天使,要用更多的愛與關懷及呵護,更多的善解及包容,就會產生尊重,長者也會覺得受尊重,這樣會是一個很好的境界。」

照顧失智症患者需要更多的細心與耐心,當言語和時間都失去意義,面對病患的絕望和希望,只有「愛」能支撐,緊握病患的手努力走下去。【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瑩欣 臺北松山報導2012/04/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