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92位高階主管 慈濟取經

2013-03-08   | 張麗雲
熊貓集團顧問呂達虛等高階幹部,在美國時就曾前往慈濟美國總會取經,討論如何將慈濟人文放入企業經營中。〈攝影者:葉晉宏,地點:美國慈濟總會園區,日期:2012/12/21〉
全美最大的亞洲食物餐飲集團──熊貓快餐集團(Panda Restaurant Group),九十二位高階主管在總裁夫人蔣佩琪陪伴下,來臺灣參加在花蓮靜思堂舉辦,為期三天兩夜(3/1~3/3)的「2013實業家靜思生活營」。

兩萬人集團 從環保開始做起

熊貓快餐集團創辦於1983年,總裁是程正昌(Andrew Cherng),員工約有兩萬人,在全美以及波多黎各擁有一千五百家餐廳、購物中心,遍布各大州、機場、火車站、大學校園,甚至美國政府機構「五角大廈」。

熊貓集團和慈濟開始接觸,源自於熊貓快餐的工程主任王瑞峰,在他的引介下,總裁程正昌開始接觸到慈濟,進一步認同慈濟在全球賑災所做的善行。2008年四川地震,程正昌更將大筆善款捐給慈濟,相信慈濟一定能做到最妥善的運用。

其後,程正昌也在每年二次、全美經理級以上幹部集訓時,邀請慈濟人前往參與,希望員工們也能學習到慈濟的精神和理念。

因為2008年,程正昌曾與時任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的葛濟捨,回到臺灣花蓮的靜思精舍住了一晚。當時,證嚴上人曾向他提到,希望他能多作一些與環保有關的公益事。

本來熊貓快餐裡,仍保有一些免洗的保利龍杯盤,程正昌回去後,立即吩咐將它們全數收起來,而且要求每個人要隨身帶著自己的杯子;如果公司聚餐,他也要求員工攜帶自己的餐具。
參訪慈濟美國總會過程中,會議主持人慈濟志工曾文莉,為熊貓集團高階主管說明什麼是「慈濟人文」與人間菩薩的相結合。〈攝影者:葉晉宏,地點:美國慈濟總會園區,日期:2012/12/21〉

年邁志工付出 感受震撼

經過第一次匆匆的見面,上人輕輕一句話,給程正昌的影響力就如此之大,然而,對於慈濟他仍有許多疑惑和好奇,想更進一步瞭解更多;這顆好奇心,一直延續到去年(2012年)回來參加生活營時。有一天,他在寢室寮房裡,看到一位約七、八十歲的老先生,他感到很奇怪,便問他:「您年紀那麼大了,來這裡要做什麼?」

「我可以來擦擦桌子,掃掃地啊!你們去上課的時候,我還可以幫忙整理房間啊!」

簡單的一句話,給程正昌非常大的震撼,「年紀這麼大了,都可以來為一些完全不認識的人付出……」

當晚,程正昌回房時,果真看到房間被整理得很乾淨,棉被也摺疊得像豆干一樣,四四方方,他的好奇和疑惑得到了解答:「他們是真的!」

其實,這並不是程正昌第一次產生疑惑,過去在慈濟美國洛杉磯舉辦的人文饗宴上,志工很用心地將活動辦得很好,很仔細地做好每一件事,他看在眼裡,比照自己公司的員工,程正昌疑惑自問:「為什麼他們沒有拿薪水,而且是用自己的時間,卻能將事情做得這麼好?」

這一次,經過被那位年邁志工整理房間的行為感動,加上後續四天三夜的參訪和上課後,程正昌終於完全解開了疑惑,因為他看到志工為圓滿一場營隊,無微不至地做出全方位,包括食、衣、住、行的服務,動員了全臺灣、甚至海外,超過三百位志工自願前來,令他大受震撼,感到那根本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Al Chaib感覺到慈濟激勵他更應有社會責任,和對生活環境要更加重視與愛惜,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照顧,學習更謙卑。〈攝影者:簡鴻海,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3/03/03〉

自掏腰包 到臺灣看看

回到美國後,每次在公司開會時,程正昌就拿這件事出來講,也在每次聚會場合,播放慈濟志工在全世界的大愛足跡影片,他鼓勵主管們應該學習志工的精神。「我付你們這麼多的薪水,你們都沒有像這些志工做得這樣仔細,那些志工是自掏腰包,拿自己的時間去服務,你們應該去臺灣看看,去學習他們的精神!」

「那我們就比照慈濟志工的方式,你們也花自己的錢買機票,拿自己的假期去參加,不管你們要去兩天、三天都好!」總裁夫人蔣佩琪激勵高階主管們。

於是,很多人就主動報名,他們抱著好奇、新鮮的心,很想知道,「是什麼原因?是怎麼樣的一個團體,會讓志工這樣無私付出,還自己付錢?」就有了這次熊貓集團高階幹部來臺參加「2013實業家靜思生活營」的行程。

2013年2月28日,來臺第一天,他們參訪了慈濟內湖環保站、臺北慈濟醫院和大愛電視臺。科技進步的美國,看到組織健全、設備齊全的醫院和電視臺並不覺得稀奇,反倒是看到一群年老的環保志工,令他們這群白皮膚的老外感到很震撼。

「我看到每個志工臉上都笑嘻嘻的,很用心、用力地在做環保,我深深感覺到慈濟給予他們的,是一種『生命的意義與定義』。」

信奉回教的熊貓企業主管Al Chaib,對環保志工愛護地球的用心付出,一直感到很不可思議,一路上讚歎不已。「他們很多人並不是沒有錢,生活也過得很舒適,但是他們選擇到環保站,盡他們所能去付出,即使只是一件小小的事情。」

Al Chaib感覺到慈濟的力量激勵他應該更有社會責任感,對生活環境更加重視與愛惜,在人與人之間更要互相照顧,學習更謙卑。
熊貓企業高階主管來到精舍巡禮,師父解釋精舍自給自足的刻苦生活和落實環保的用心,引來讚歎聲不斷。〈攝影者:簡鴻海,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3/03/02〉

社會責任 從小地方做起

當初,程正昌在美國時,也曾經告訴主管們:「在吃飯時,一粒米都不可以浪費,因為栽種稻米也需要花很多社會資源,一粒米得來不易,我們不該浪費任何一粒米。」Al Chaib 認為即使是一個小小的動作,也要從小地方做起。

Al Chaib 說:「吃東西不要太浪費,要吃什麼才拿(買)什麼,拿什麼就要把它吃完。」對環境也是一樣,每個人能一人教一人,去互相提醒,在生活上更加注意自己的生活行為,就會擁有一個乾淨的居住環境。。

另一位主管曹宗祺也說:「我們也很想學習,如何去跟人家結緣,因為我們公司的宗旨之一是『to give it!』就是去給予,布施,這和慈濟『感恩、尊重、愛』的理念是相通的。」

熊貓集團旗下本來也有一個慈善組織基金會,專為弱勢孩童服務,補助他們生活費和教育費等。最近幾年,每當慈濟在復活節或是災難要發放時,原本程正昌是要以本錢賣給慈濟熱食,後來,他就告訴屬下員工,所有的熱食都要免費提供給慈濟。

除此之外,他也鼓勵員工日行一善,「不用多,每天捐一塊美金就好,這一塊錢,不管你要捐給紅十字會、慈濟都好,主要是發一分善念,而且每一天要持續的去作。」
曾是年薪百萬以上律師職位的葉秉倫,毅然捨下,全心投入慈濟。他告訴實業家,要及時行善,做利益他人的事,才是人生真正的意義。〈攝影者:陳基雄,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3/03/02〉

賺錢 不是最重要的事

3月2日,宗教處葉秉倫在「美國慈濟情」一堂課裡,用流利的英文與這群老外互動。葉秉倫告訴他們:「我小時候也曾經有三個『好夢』,那就是長得帥才能追到美眉(漂亮的女生)娶佳妻、跑車、和在四十歲退休,擁有一棟別墅,前有青山綠水,過著年老享樂的日子!」

然而,要擁有這樣的生活,當然是大量的賺錢。所以葉秉倫努力讀書,終成為了律師,每分鐘可以賺取澳幣兩百元(約六千台幣)的高級薪水階級,看來夢想是會逐日達成的。可是當他居高臨下,悠遊在賺錢的快樂日子裡時,一個聲音告訴他:「阿倫,你知道你在做什麼嗎?」

當知道全世界有十億人正在挨餓沒飯吃,葉秉倫拿起包袱毅然決然放棄高薪的律師職位,飛奔回到花蓮,要作利益眾生的清修士,走過的足跡遍及緬甸、印尼、以及其他許許多多受慈濟幫助過的受災國家。
蔣佩琪發願要去創造更美好的社會,期待下次的生活營,邀約更多的員工回來取經。〈攝影者:簡鴻海,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3/03/02〉

做志工 才能體會真喜悅

一位居住在美國的緬甸人Zaw Zaw Tun,也是熊貓企業的員工,聽了葉秉倫的分享後,感到很懺悔。他說:「緬甸是我的國家,我都沒有回去幫忙救災,而一位外人竟然上山下海地去幫助我的國家!」所以,他發願要邀約更多的人回去做非營利志業,幫助更多的鄉親。

熊貓集團總裁夫人蔣佩琪也向上人發願,要去創造更美好的社會,期待下次的生活營,邀約更多的員工回來取經,一同來體會做志工時,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張麗雲 花蓮報導 2013/03/0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