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珍媽 我有60隻貝比動物

2013-03-09   | 鄭實惠
譚艾珍出版《艾珍媽咪與動物貝比》一書,希望大家能一起來護生茹素。〈圖:人文志業中心提供〉
「我本身是基督徒;媽媽、公婆、先生全部是基督徒,還沒進入慈濟之前稱拿香拜拜的為『拜拜教』,進入慈濟後才真正接觸佛法,進而認識佛教」

2月24日在臺南安平聯絡處,大愛臺「現代心素派」主持人譚艾珍,先以這段話自我介紹,接著與聽眾分享心得。這天她帶來的是與動物貝比之間相處的點滴故事,她告訴大家動物跟人一樣也需要愛情、親情的滋潤。

松鼠--女大不中留

譚艾珍說,過去為了養這些動物,讓她們家負債累累,當時家裡總共養了六十隻狗,還有貓、豬、松鼠、鵝等多種動物,只要是家裡有養的動物,就不吃此種動物的肉,她的先生曾戲說再養下去,艾珍媽咪會沒東西吃了。

動物跟人一樣需要愛情、親情,像他家養的母松鼠,有一天在屋外認識一隻公松鼠,就開始會將牠的食物啣一點給公松鼠吃,漸漸地白天回來啣食物,晚上就在外面過夜,到最後連家也不回,跟公松鼠一起另築愛巢。

艾珍笑著對大家說:「真是女大不中留,您說動物是不是也需要愛情?」
「現代心素派」主持人譚艾珍,分享他與動物貝比之間的點點滴滴,她告訴大家,動物跟人一樣也需要愛情、親情的滋潤。〈攝影者:蔡守文,地點:臺南安平聯絡處,日期:2013/02/24〉

鵝爸媽--一對恩愛夫妻

鵝是一夫一妻制,不像鴛鴦一夫多妻,所以要祝福新人應該送鵝,而不是鴛鴦,譚艾珍有感而發,因為她家鵝爸、鵝媽鰜鰈情深,令她為之動容。

平日,鵝爸爸永遠走在妻小後面,保護著牠們,有東西吃也一定是妻小先吃,原本一家和樂融融。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鵝亦有旦夕禍福,有一天鵝爸爸不幸發生意外往生。

於是艾珍抱著鵝爸爸的大體,懷著不捨的心情將鵝爸爸埋葬,此時卻看到呆立在一旁的鵝媽,以為鵝媽媽沒有感覺,很生氣地對著鵝媽媽說:「這下妳高興了吧?一點傷心難過的樣子都沒有!」罵完後難過的回家。

第二天早上,她突然發現鵝媽媽沒有回家,趕快出去找,發現鵝媽媽整個身體趴在鵝爸爸的墳上,這場景讓艾珍嚇了一跳,原來她錯怪鵝媽媽了,她才知道原來鵝媽媽之前的呆立一旁,其實是哀莫大於心死,無法像人類一樣嚎啕大哭,只能把眼淚往肚裡吞,於是她趕緊將鵝媽媽抱起來帶回家,那次讓她發現,動物間的恩愛之情並不亞於人類。

昇華動物情 勸護生茹素

這樣和各種動物貝比之間的生活,直到艾珍的先生往生後,經濟上實在撐不下去了,才透過各方善心人士幫忙收養,走出困頓的生活,並且將鵝媽、鵝小孩送到動物園。事隔兩年,有天路過動物園,心想應該去探望那對母子,牠們可能不記得她是誰了?

沒想到她叫鵝媽媽的名字,鵝媽媽竟然跑過來,用牠的嘴輕含艾珍的手,艾珍說完,詢問臺下的聽眾:「動物是不是很有情!」臺下聽眾紛紛用力點頭回應。

艾珍告訴大家,慈濟人關懷動物,進一少更能護生茹素,她今天出這本《艾珍媽咪與動物貝比》,就是希望大人能念給小孩、老人聽;明眼人念給看不見的人聽,變成一本故事書。她已經將這本書的版稅捐給動物保護協會,也希望大家一起來護持、愛護、保護動物,而護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茹素,希望大家以行動一起來護生、茹素,提昇高貴的人生品質。
臺南安平聯絡處,舉辦「環保疏食過元宵」等系列活動,邀請譚艾珍前來推動護生、素食的演講,是其中活動之一。〈攝影者:蔡守文,地點:臺南安平聯絡處,日期:2013/02/24〉

素食 還有進步的空間

聽眾何素珍對這場演講的內容,很有感觸:「今天這個活動很溫馨,譚艾珍跟動物的感情很深,我家也養了幾隻流浪動物,所以我能體會,目前沒有吃素,只是想吃時會去吃,還有進步空間,希望能向譚艾珍看齊,護生茹素。」

一旁何素珍的先生接著說:「能不養就不要養,受不了動物生、老、病、死。」

「其實人要有生死皆自在的觀念,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法則。」一旁的慈濟志工告訴何素真的先生,要有這樣的思惟,流浪動物就是跟你有緣,你才會養牠,要珍惜在一起的因緣。

來參加活動的蘇秋玲也說:「譚艾珍很有慈悲心,讓人感覺很平易近人,對動物的愛心更令人感動,希望我也會慢慢改掉葷食習慣,護生茹素。」

另一位聽眾林枝明,只吃初一、十五的素食,他告訴志工,能參加今天的活動很快樂,因為譚艾珍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大家了解動物跟人一樣需要愛情、親情,不殺生是維護動物的生存權,吃素對地球好,對自己生活也好,目前有機會一定改全素。【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鄭實惠 臺南報導 2013/02/2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