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您先做! 錯過二十年

2013-03-13   | 林淑懷
林永昌說:「從今開始我會以劉濟雨為典範,絕不再敷衍,肯定會主動參與慈濟活動!」(攝影者:王建忠,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3/03/02)
「一晃眼,竟然過了二十年,我想這就是我與慈濟的因緣。」首次參與「2013年第五十八期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也是來自馬來西亞臺商的林永昌婉惜地說。

多年前,林永昌因到馬來西亞投資設廠而認識劉濟雨,有天劉濟雨對林永昌說:「我現在做慈濟,你來跟我一起做!」當時他沒有把握因緣,如今二十年過去後,他才有機會加入慈濟。

大愛劇場受感動 快樂付出不忘懷

幾年前的某一天,林永昌與好友相約打球時,朋友突然向他說:「大愛劇場『雨露』的記者會要開始,你要不要去看看?」林永昌說:「幾年前製作團隊還專程到馬來西亞和吉隆坡來訪問我,談有關於他的過去,我以為電視早就播過,怎麼到現在還沒播?」

於是,林永昌帶著好奇的心,每天八點鎖定「雨露」這部大愛劇場,從此欲罷不能,他說:「有時沒趕上八點的首播,若連十二點的重播我都没看到,那我就睡不著覺。」

看完「雨露」這部真人真事的戲劇後,林永昌非常讚歎劉濟雨夫妻倆,能夠把慈濟的大愛精神帶到馬來西亞,於是,他主動與慈濟志工聯絡,盡可能騰出時間,參與慈濟在馬來西亞的環保、慈青和街頭發放等活動。

每次慈濟活動,林永昌出門時間都得比上班時間要早,然後到下午甚至晚上活動結束後才回到家,雖然感到非常疲累,但心中卻多了從來沒有過的快樂,那種付出的心情讓他久久無法忘懷。

無所求付出值學習 回國與他人分享

無所求的付出讓林永昌感到很快樂,於是他便答應慈濟志工的邀約,回到臺灣參與「2013年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也藉此機會認識慈濟。

營隊中,林永昌有機會參觀慈濟關渡園區環保站、臺北慈濟醫院大愛電視臺。尤其到了環保站,不同瓶蓋、瓶口、顏色的寶特瓶,環保志工一一用心拆解、分類、清洗,環保志工愛惜環保資源的行為,讓林永昌非常感動。看到年紀超過一甲子的環保志工,做起環保時手腳竟是非常俐落,他說:「參訪的過程中真的讓我印象深刻,一切都非常感動也很值得學習。」
慈濟志工的凝聚力與做事的效率,讓林永昌讚不絕口,他說:「我一定要將這幾天的所見所聞,帶回馬來西亞與大家分享。」(攝影者:林淑懷,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3/03/02)


慈濟志工的凝聚力與做事的效率,讓林永昌讚不絕口,他說:「我一定要將這幾天的所見所聞,帶回馬來西亞與大家分享。」

以劉濟雨為典範 參與慈濟不推託

回到馬來西亞後,林永昌決定協助建立慈青團隊,自己更是成為陪伴慈青的輔導志工,希望讓慈濟精神能落實在年輕人的生活中。對林永昌而言,年輕人是未來社會的中流砥柱,只要培養年輕人有正信的觀念和行為,就能幫助這個社會,他們才不會因父母忙於工作,疏忽之下而走向偏差的道路。

身為企業家的他,為了能讓慈濟人文精神快速帶入公司,於是他也非常鼓勵公司員工參與慈濟志工的行列,願公司每個角落都有慈濟人的足跡。

自從參與慈濟後,林永昌不只積極投入志工行列,更再飲食上做了極大的改變,他說:「過去經商,交際應酬免不了大魚、大肉,看到劉濟雨受證後,謹守慈濟十戒的毅力讓我非常佩服。」於是,他決定跟隨劉濟雨的腳步開始茹素,他說:「如果是三年前的我肯定會不習慣,可是現在對我來說是很自然的事,社會要環保,人體也要,吃素對身體各方面都好。」

以往的慈濟活動,林永昌總是推卻、敷衍慈濟志工的邀約,如今的他幾乎是隨傳隨到,活動中總是不缺他精進的身影,他笑著說:「從今開始我會以劉濟雨為典範,絕不再敷衍,肯定會主動參與慈濟活動!」【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淑懷 花蓮靜思堂報導 2013/03/0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