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笨蛋 惡作劇不好玩

2013-03-29   | 黃麗蕙 鄭麗美 高淑貞
「我不喜歡被惡作劇,它讓我很不舒服!」吳承翰透過情境體驗活動,說出自己的感受。(攝影者:許文斌,地點:蘆洲靜思堂,日期:2013/03/17)
「我不喜歡被惡作劇,它讓我很不舒服!」吳承翰透過情境體驗活動,說出自己的感受。

3月17日,新北市蘆洲靜思堂舉辦親子成長班研習,課程主題為「尊重」,分站活動中共分為親職教育及《靜思語》創意教學,學員及慈濟志工共計一百五十位參加。

學習互相尊重 靜思語警惕自己

研習一開始,學員們被分成三大隊,輪流到各站學習。第一站,學員們來到「小明的故事」話劇表演,故事中,小明是個沒主見的人,常沒禮貌隨手拿別人的東西、排隊時常插隊、玩遊戲也不守秩序,小明不尊重別人的行為,讓同學很討厭也不喜歡他。

看完「小明的故事」話劇表演後,張育誠小朋友分享:「我會主動教別人功課,會尊重別人的意見,但因父母有時候會不尊重我,強迫我去做我不喜歡的才藝課,所以脾氣有些不好。」

經過此次的課程後,張育誠勇敢地說:「以後如果不小心生氣就要反省地說:『對不起!』」他表示,自己最受用的靜思語是「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希望自己能藉由靜思語來警惕自己。

陪著孩子到親子成長班上課的張爸爸表示:「平日都讓孩子看大愛臺的節目,感覺家人互動比以前更好。育誠變乖、變得比較自
經過此次的課程後,張育誠勇敢地說:「以後如果不小心生氣就要反省地說:『對不起!』」,希望自己能藉由《靜思語》「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來警惕自己。(攝影者:許文斌,地點:蘆洲靜思堂,日期:2013/03/17)
動自發,因此我也要尊重孩子自由發揮的機會!」

優點如花綻放 缺點如沙淡化

「當別人記得你的優點,你會不會覺得很開心?」慈濟志工李慧娟在「優點放大鏡」這一站,鼓勵學員們一一上臺說出自己的優點,回頭再唸出隊友的優點,並誠心給予讚美的掌聲。

「我的優點是理解力還不錯、人緣也不錯。」一臉清秀的陳子瑜有自信地表示,同時稱讚班上同學,在美術方面有著很好的表現。她還分享:「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優缺點,我們要讓優點像一朵花,讓它綻放,而缺點就要像沙塵,讓它慢慢消失不見!」

分辨幽默惡作劇 體會被傷感覺

「將別人的座椅偷偷拿開讓他跌倒,此行為是幽默?還是惡作劇?」慈濟志工林佩詩一開始就先詢問在場的學員。此站是為了讓學員了解朋友間相處,應該以尊重為先,而不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身上。

「一二三、木頭人!」慈濟志工賴秀玉邀請三位學員一同玩遊戲,其中一人的背後貼著「我是笨蛋」的紙條,看到紙條時,當下所有人都笑成一團,但被貼著紙條的同學心裡早已不舒服。

曾被別人惡作劇的謝振威說:「不好玩!而且身體會受傷。」在旁的吳承翰也感同身受地說:「不能因為自己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透過情境體驗,慈濟志工發現大多數的學員,曾有對別人惡作劇的經驗,但自己卻不喜歡被惡作劇。

如何分別是幽默還是惡作劇?慈濟志工賴秀玉告訴學員:「幽默是拿自己當作開玩笑的對象,而
家長陳怡樺(右二〉學會將善解和包容運用在生活中,讓對方先感受到被尊重,有善的循環才能真正陪伴家人和孩子成長!(攝影者:許文斌,地點:蘆洲靜思堂,日期:2013/03/17)
惡作劇則是拿別人不喜歡的事情捉弄他,而且往往會讓對方受到傷害。」

改變態度行為 家庭和諧溫馨

另一頭,親職講座中,邀請到慈濟志工李灼灼與家長分享,如何改變自己的態度,從而獲得家人的敬愛。

往昔,李灼灼是家中說一不二的楚霸王,常吆喝家人的作息,令家人對她莫可奈何。時值寒冬的某天,先生喝醉酒回家令她相當氣憤,不但用十指抓傷先生的臉,還故意開電風扇使他寒冷難受。之後,先生因先天性心血管破裂而生病,當下讓她非常懊悔,並決定改變自己的態度,無怨尤地照顧先生,先生也因透過緊密的復健,病情才逐漸穩定。

同樣也是家庭主婦的陳怡樺,是個喜愛整齊的太太,她說:「以前只要看到先生亂丟東西時,我當場就會劈頭開罵,夫妻倆就會硬碰硬吵起來。」現在的陳怡樺已學會善解和包容,她說:「先三緘其口,理好自己的情緒,再隨手撿起亂丟的東西,讓對方先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覺。」

尊重是種選擇,也是種人文的態度。課程中,慈濟志工以「靜思語」啟發學員「尊重」的觀念,也教導他們學習欣賞別人的優點,讓自己更有禮貌,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人與人之間互動變和諧,家庭也會因此變得更溫馨。【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麗蕙、鄭麗美、高淑貞 新北市報導 2013/03/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