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單身 但並不孤單

2013-03-29   | 慈濟月刊
選擇走進人群付出,讓生命更有意義與價值,圖為新北市三重區青少年成長班花蓮尋根之旅。(攝影者:陳忠華,地點:花蓮,日期: 2012/12/28)
「我沒有刻意安排人生,但我清楚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慈濟志工林慈卓分享雖然沒有排斥婚姻,但隨著社會價值觀改變,很多女性選擇不婚,她年輕時也有人表示好感,但也許緣分使然,還是單身,且她今年已六十七歲了。

學習付出 樂在其中

「如何把單身生活過得充實又寫意呢?」林慈卓表示,即使結婚生子,孩子多會因課業、工作離家,「養兒防老」的觀念已不合時宜。

「年輕時我就喜歡為生活找目標,學日文、鑽研縫紉等等。」林慈卓回憶以往的日子說到。後來因為兄姊們的孩子面臨學習英文的問題,恰好她對英文有興趣,於是誤打誤撞成為孩子的英文家教,也因此就以家教為業。

在朋友邀約下她參與慈濟志工,「我發現自己雖有點年紀,但能做的事情還不少。」參加慈濟後她生活更充實,她向年長的志工學智慧,與年齡接近的志工分享生活,和慈少、慈青一起成長,她找到生存的另類價值,她說:「社會上也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付出時間與心力。」

家教工作和志工服務忙碌下,她考量身體負荷後,認為幾十年工作積蓄足夠生活,於是正式退休,做個全職志工。「我體認到健康是追求生活品質的根本,我飲食有度、作息正常,沒有三高問題,還能捐血助人。」她要把全部精神與體力用在利益他人。

人生無常 把握分秒充實過

林慈卓是家中的老么,還在求學時兄姊們已結婚,有自己的家庭,雖然與兄嫂同住一屋簷下,但對於父母的關照,她理所當然承擔大部分責任。

她很感恩兄嫂,在父母相繼離世後,仍堅持林慈卓與他們同住,彼此有照應;他的兄嫂告訴她說:「以前妳照顧家人,現在輪到我們來照顧妳。」

林慈卓表示,很多人想像姑嫂同住,是否雞犬不寧?還有人告訴她:「我連自己的姊妹都無法忍受!」但是林慈卓卻跟嫂嫂親如姊妹,不少人羨慕她有伴,羨慕她跟手足的感情好。

「其實親近的人會有摩擦,常是因為小事。」林慈卓侃侃而談家人相處之道。她表示,證嚴上人曾說:「人都需要愛,這分『愛』,不是求別人來愛我們,而是要勉勵自己去付出。」所以愈親密的人愈該記得去表達愛,就不會產生難以跨越的障礙。

林慈卓學佛後明白無常無法預知,許諾牽手一輩子的另一半,不知道誰會先離開。所以她說:「人人都該有單身的準備!」照顧好自己,且讓分秒得到最好的運用,生活自然充實又寫意。

(文:林慈卓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56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