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脫傲氣 小主播長大了

2013-04-02   | 許麗珠 賴怡蓁 賴春薇
潘信安即將上大學,不論就讀哪一所學校,希望能將慈濟善念精神融入學校,繼續發揚光大。(攝影者:林德旺,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 2013/03/24)
「來到遙遠的省都,想起故鄉的草埔,阿母對阮有講起,一枝草一點露……」慈濟花蓮靜思堂裡,慈濟教育志業體演繹的「父愛似朝陽‧母愛浩連天」《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演出正傳來悠揚的歌聲,演繹中有慈濟技術學院、慈大附中的同學參與,幕前幕後表現傑出,有些同學今年都即將畢業,他們都為自己定好人生的方向。

繼續研讀 回慈濟服務

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五年級的趙芝寬,決定繼續升學,並計畫二技畢業後回到慈濟醫院服務,她說:「慈濟醫院是個友善的環境,對醫師及護理師相當尊重。相信專業如果受到尊重,服務品質能更提升,服務者的心會更堅定。」

她即將畢業,雖然面對課業繁重,趙芝寬衡量能參加的時間,把握參與手語音樂劇的因緣。

帶著牙套的趙芝寬(右二)雙頰內側被牙套磨破皮,仍堅持要好好練歌。(攝影者:王賢煌,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 2013/03/29)
臺上可以看到帶著牙套的趙芝寬,練唱「一枝草一點露」只有短短二周的時間,雙頰內側被牙套磨破皮,仍堅持要好好練歌。

她規定自己每天開電腦時,一定要先練歌至少三遍,閒暇時也把握時間一遍又一遍地練習。

趙芝寬從桃園到花蓮慈濟讀書,異鄉學子唱起這首歌感受特別深刻,更能融入歌詞的意境中。第一次彩排,她強忍著要哭的情緒,當退場時淚水就止不住地流下來,她表示,只有在一年級剛到學校時,曾經想念家人哭過。這次彩排讓芝寬有感而發,真情流露表現游子離鄉之情。

幕前到幕後 信安長大了

家住樹林的潘信安,從小就跟著有慈濟志工身分的媽媽李花盆,參加慈濟大小活動,自然而然受慈濟家庭薰習。

小學三年級慈濟大愛電視臺「靜思語周刊」節目,即找到年齡適中的信安錄製,之後一連串「呼叫妙博士」、「大愛小主播」、「靜思語魔術」等節目都可看到他的身影。他除練就口才、臺風外,也造訪實驗室、泡麵工廠,學習到很多課本以外各行各業多元的知識,度過一段很快樂的時光。

潘信安(左)小學三年級,即參加呼叫妙博士等節目,除練就口才、臺風外,也學習多元的知識。(攝影者:蕭嘉明,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 2013/03/17)
信安與哥哥、姊姊年齡相差十來歲,是父母心中的寶。他表示在慈濟中學六年期間,讓他心路歷程成長,前三年懵懵無知,常被長輩們讚歎,養成一身的傲氣。

「覺得自己在慈濟世界裡已經很久,自認自己很行。」信安懺悔談到,因為參加很多的活動,遇到很多比自己更高竿的人,常被對方指導,他虛心接受指導,趁此將自己的菱菱角角雕磨修正自己。

潘信安和其他同學,常有機會在印尼、四川、星馬等地演繹,在各方面都很熟悉。這次他扮演的角色與他自已演出時有很大的不同,他負責指導上臺演繹的同學,他覺得戲劇的演出並沒有一定的標準,但不管如何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已的感情釋放出來,真情流露就是最好的演出!

他表示,同學都很厲害,每個夥伴都是一點就知道,都有自已獨特的氣質呈現,信安用整齊帶出美感,讓大家投入感情在肢體語言,感動現場大眾。

信安說:「人都喜歡做好事,但又怕麻煩,如何啟發別人做好事,就要用最小事情來影響。」高三這一年,信安與十四位同學創立「恆觀逐跡」社,目的是能「永恆觀看師公上人腳步,永遠追隨師公上人足跡。」

2013年這個社團為美國桑迪颶風舉辦義賣,幫助受災民眾。近期他將於臺北藝術大學、臺灣藝術大學、慈濟大學接受面試,將來不論就讀哪一所學校,信安希望能將慈濟善念精神融入未來就讀的學校,繼續發揚光大。【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許麗珠、賴怡蓁、賴春薇 彰化報導 2013/03/2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