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謝臺灣 助敘利亞難民

2013-04-03   | 吳宛芳 莊雅萍
約旦慈濟志工陳秋華,風塵僕僕來到慈濟三重志業園區,感謝臺灣慈濟志工。(攝影者:陳明清,地點:三重志業園區,日期: 2013/03/26)
「請接受我的頂禮!」剛圓滿敘利亞難民發放的約旦慈濟志工陳秋華,3月26日為此特別回臺灣道感恩。陳秋華一上臺就對大家深深一鞠躬,並跪下頂禮,這個舉動讓在場的許多人感動落淚。

感恩臺灣 風雨中送暖

為了感恩臺灣的物資援助,陳秋華飛機才剛落地,家都還沒踏進,就風塵僕僕趕到慈濟三重志業園區,除了接受大愛臺的新聞專訪,緊接著上臺和大家分享他在約旦做慈濟的心得。

「感恩我出生在臺灣!」他有感而發的表示,此次發放共有六個貨櫃,十八萬件二手冬衣,其中就有三重區慈濟志工的愛與尊重;這些二手冬衣溫暖了從敘利亞逃到約旦的難民。

在約旦推動慈濟會務,關懷貝都因牧民與鄰近國家難民長達十五年的陳秋華,為了突破種族的界限與宗教的限制,在異鄉推動慈濟志業,需要堅強的意志與智慧。

陳秋華謙虛地表示,因為有證嚴上人的法做依歸,以及臺灣慈濟志工的護持支援,雖然約旦的慈濟志工不多,但他說:「我願意承擔上人要我們做的事,希望把上人要傳達的那份愛與關懷的理念送到難民身上。」
五百位左右的志工與會眾專注聆聽約旦慈濟志工陳秋華的分享。(攝影者:陳明清,地點:三重志業園區,日期: 2013/03/26)


在簡報災區照片時,陳秋華以充滿感恩的語氣告訴在場聽眾:「打開箱子的時候,濟暉(陳秋華的法號)很感動,我掉淚了,我感恩上人,感恩師兄、師姊,你們那麼用心,每件衣服摺得好好地,品質那麼好!」他數度哽咽、一再感恩:「太多感恩、太多不捨、一切是因緣、因為有緣」。

千里法親情 見證典範精進行

來自大安區的慈濟志工童文雀,得知陳秋華回到臺灣,特地前來敘舊,因為童文雀也在約旦全程參與此次的發放任務。

她回想起2012年7月,因為知道約旦有慈濟分會,才欣然接受一家臺商的聘請去約旦工作。

初到約旦她主動聯絡陳秋華:「我來約旦工作,目前正在培訓,請問可不可以在約旦繼續參加培訓?」

接電話的是陳秋華的太太,碰巧陳秋華帶領約旦的國家選手去倫敦參加奧運比賽,對這位不請自來的法親,陳秋華的太太隨即邀約童文雀一同參與假日舉辦的發放,於是童文雀得以利用假日參加訪視、關懷等活動。
來自大安區的慈濟志工童文雀在約旦一邊工作一邊做慈濟,親身見證秋華的善行義舉,深受感動。(攝影者:陳明清,地點:三重志業園區,日期: 2013/03/26)


童文雀說:「真開心,可以一邊工作,還可以一邊做慈濟。」不過,由於工作繁重壓力大以及對氣候、飲食的不適應,半年後,她向公司遞出辭呈,陳秋華得知後立刻邀約她一同參加敘利亞難民發放任務。

辭掉工作的童文雀,就近住在陳秋華家裡,協助善款的整理及紀錄工作日誌,當時同住的還有大愛臺及慈濟月刊的記者,以及從愛爾蘭過境約旦的慈濟志工一共八個人。

家裡一下來了這麼多客人,陳秋華告訴太太說:「難得有這麼好的因緣,我們應該要好好把握和大家結好緣。」他對待大家如親人般的體貼、無微不至,即使夫妻倆人的工作繁忙,在下雪的早晨,陳秋華還親自開車幫大家準備早餐。

在陳秋華家中住了將近一個月,童文雀見證「溫柔的巨人」的精進,一個用生命在做慈濟的人,每天眼睛一睜開,想的、做的都是慈濟事,生活中除了工作就是馬不停蹄地在規劃、連絡多項事宜,最難得的是不忘每天聞法精進的心,即使膝蓋因為過度操勞而疼痛不已,仍然每天做早課,並恭敬虔誠跪著聆聽上人開示。

人品典範 化異為同

此次發放隨行採訪的大愛臺記者楊旻峰,今天也特地前來親手將結緣品送給陳秋華,楊旻峰難掩激動的述說他在約旦採訪時所見所聞。
大愛電視臺新聞部文字記者楊旻峰,專程前來慈濟三重志業園區,要再次向秋華表示敬意與謝意。(攝影者:陳明清,地點:三重志業園區,日期: 2013/03/26)


在他眼中的陳秋華,是一位謙卑的慈濟志工,他的言行剛毅,做事非常有智慧,待人誠懇,不拘泥於形式,充分發揮領導者應有的風範。

「戰地烽火,難民居無定所,風雪滿天。」這是陳秋華言談中提及異國風雪與艱困,加上此次發放過程錯綜複雜,干擾的因素很多,但楊旻峰觀察到陳秋華會因地,因人,因事做調整,克服種種困難圓滿達成任務。

楊旻峰說:「身在海外又是伊斯蘭教的中東地區,若沒有陳秋華的帶領,恐怕很難將不同種族及不同宗教背景的志工聚攏在一起,他讓大家的心緊密相繫,堅定行善的志向。」

無數感恩 是特別的禮物

坐在席間的慈濟志工李瑞琴表示,陳秋華的分享,對她而言無疑是最特別的禮物:「雖然只有短短一小時,他卻說了數不盡次數的『感恩』。」

雖然只有幾張照片,卻足以道盡約旦救災的艱辛與困難。也見證菩薩道難行能行、堅持的超人毅力。

李瑞琴對陳秋華談到:「救災要誠正信實、慈悲為懷,愛與關懷要用同理心。」充分表現出慈濟的大愛精神。讓李瑞琴對「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有更深入的領悟。
陳秋華的分享讓慈濟志工李瑞琴對「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這句話有深刻領悟。(攝影者:陳明清,地點:三重志業園區,日期: 2013/03/26)


李瑞琴期許自己在生活中,多做有利他人的事,要結好緣、結善緣,同時也要學會「感恩、尊重、愛」。

證嚴上人曾讚嘆:「約旦的慈濟,人少力量大、用心用愛付出、發放物資、膚慰心靈令人嘆為觀止,不可思議他們真正做到了法入心、慈悲等觀,視每一位難民為未來佛、人生的老師。佛陀視天下眾生為一子,也就是父母心,約旦慈濟人做到了。」陳秋華外行慈悲,內修謙卑,今天與會人士都在他身上,親自得到印證。【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宛芳、莊雅萍 新北市報導2013/03/2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