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當修行 生存是幸運

2013-04-04   | 葉金英
楊智強分享飛行的經歷,讓同學更能學會把握人生。(攝影者:張進和,地點:慈濟大學,日期:2013/03/28)
您可曾夢想過翱翔青天?慈濟大學校於3月28日舉辦心靈講座,邀請慈誠爸爸楊智強分享「翱翔青天的飛行夢」。

減輕家計 天空翱翔

楊智強的家鄉在臺南大內鄉,1960年代屬於偏僻的鄉村,家境窮困,讀書沒有鞋子可穿,他笑著說:「這樣可以跟土地比較親近。」小時在田地裡幫忙,偶而抬頭看天空,飛機輕掠而過;飛行,對於他而言,那是一種遙不可及夢想。

努力用功考上高中農工學校,畢業正是十大建設展開的時候,楊智強當時為能繼續升學,又能減輕家中負擔,他輾轉保送軍官學校就讀,無意間,接觸了陸軍航空部隊招考飛行官員;他想待遇可以更高,毅然決然投筆從戎。招考飛行官順利錄取,從此,展開了在天空中任我翱翔的日子。

當飛機在空中俯瞰大地,楊智強的心情是興奮的,漸漸他愛上這份工作。尤其,當在高空飛行時,人與房子看起來雖然渺小,但還可以分辨出來這是房子、人、車子;但是,隨著飛行高度不斷的提升,所有的一切都已經化成灰沙,不見蹤影,所見到是山川壯麗的景觀,心情也跟著開闊。

飛高望遠 悟國土危脆

平時關懷慈大的學生,讓楊智強與同學建立了很好的情感。分享時,同學成為他的助手。(攝影者:張進和,地點:慈濟大學,日期:2013/03/28)
人生追求的目標是什麼?楊智強是人人稱羨的飛官,飛行夢想是他過去未曾想過的,因緣際會下,1976年至今,三十幾年的光景過去,三十多年來駕駛直升機,已經累積七千小時的飛行時數。

臺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時,楊智強駕駛直升機,多次冒險載著許多媒體單位,進入臺中災區,將受難的真實情況呈現在世人面前。在九二一以及莫拉克風災出飛行勤務,他從高空親眼見證美麗的臺灣土地,被破壞殆盡,從中他體悟國土危脆。

看見大地的毀傷,讓楊智強的心也變得柔軟。在工作忙錄之餘,他利用空檔參與慈濟志工備受感動。他發現佛法是無遠弗屆的,他把飛行當做是一種修行,從心出發,跟佛法結合;當離開地面,用更遠觀的角度去看世界,更看見自己內心。發現人生有了不同,他不應該再有分別與計較的心。

飛行風光 背後生死一瞬間

然而,在飛行風光的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甘苦。每次飛行時,家人的掛念,那種心境筆墨難以形容。在飛行的旅程中,楊智強也曾經面臨生死一線間的時刻,那是一次難以忘懷的經歷,每每想起,心中餘悸猶存。

飛官生涯有驚險,也有樂趣的一面,同學聽了都很開心。(攝影者:張進和,地點:慈濟大學,日期:2013/03/28)
記得是九二一地震過後一年,楊智強被派任務到大甲溪接應電廠員工,沒想到,飛機的機翼碰到電纜線,還好,飛行駕駛掌握得好,瞬間反應得宜,飛機雖然失事,他慶幸獲救,但新聞一播出,家人無比地擔心。

其實,直升機並沒有降落傘,因為跳傘會被螺旋槳打到,完全是靠著直升機沒有動力後,自動旋轉落地,驚險歷程讓楊智強終生難忘。

在飛行中,遇到下雨的天氣,坐在駕駛艙,楊智強操縱著飛行桿,眼睛看著前方的儀表板,沒辦法伸手擦拭擋風玻璃,只能靠著儀表板掌握正確的方向,生命無常對駕駛者而言就是--生存下來,是一種幸運。

楊智強透過座談與慈濟大學的孩子分享,飛行人生的經驗與心靈風光。他希望孩子可以從他的生命歷程中,體會到人生真正意義,把握生命有用時,去做助人的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葉金英 花蓮報導2013/03/2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