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授十六宜 春天養生有道

2013-04-07   | 林綺紅
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陳建仲主任和廖振羽醫師主講「樂活健康講座」,大家一起跟著學做五行健康操。(攝影者:陳振華 地點:臺中市中科大飯店 日期:2013/03/31)
人人都想有個健康的生活,健康的吃,健康的睡,健康的運動和健康的心理,有助於提升免疫力,這些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問題在於「你有沒有去做,持續的做。」臺中慈院中醫部主任陳建仲醫師一語道出大家知易行難的癥結。

3月31日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陳建仲主任和廖振羽醫師,受邀來到臺中市北屯區的中科大飯店二樓,向鄉親和慈濟志工分享「以老祖宗的智慧養生,活出生命的彩筆」。

簡單易學的養生十六宜

現今社會面對工作、生活的總總壓力,要學習轉念,舒壓,陳主任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了心情的問題,如心悸、睡不好、乳癌、甲狀腺、高血壓等等,都和情緒息息相關。

而不論男性或是女性,年過五十歲,身體機能自然會漸漸出現一些狀況,例如眼睛花、筋骨酸痛、消化不良等,以預防醫學的觀點而言,在生活上可藉一些基本的養生知識來保健。

陳主任分享緣自於明朝流傳下來的「養生十六宜」,從頭到腳十六種簡單易學的經穴按摩法,每天在家輕鬆做,可以預防一些疾病的發生。

「來,來,讓我們一起動動雙手。」陳主任一邊講解,大家一邊學著做。「以手指由前向後梳髮。依順皮膚的紋路由中間往兩邊按摩臉部。雙手摩擦熱後放在眼睛前,常看綠色,多看遠方,或是眼球上下左右轉,輕輕按摩眼角的內、外側,都很有幫助。」

「兩手掌掩耳,食指置於中指之上重覆滑動,彈擊後腦勺。早上起床慢慢大呵三聲,可以淨化體內廢氣,也有整腸的功效。……按摩足心(湧泉穴)易於入眠。全身皮膚要常按摩,雙手掌先摩擦微熱,再摩擦其他部位,可疏通經脈,促進氣血循環,預防冬季養。」

「按摩腹部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可是到底要順時鐘按還是逆時鐘﹖」陳主任考考大家。

「順時鐘」「逆時鐘」大家的答案不同。

「當你胃脹不舒服時,反時鐘按摩;排便不順,便秘時則要順時鐘按摩。」陳主任根據消化系統學理細細解說。

為了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提高肌肉張力和骨頭強韌度,我們的肢體要常活動,常說要活就要動,陳主任推薦「簡單易學的五行健康操,不要等到身體出了狀況才要來補救。」

女性多愛自己一點

中醫養生的核心在於陰陽調和的概念,婦幼節將至為了向女性同胞致敬,陳主任特別提到痛經之陰陽調和食療保健:

‧薑母紅糖茶
-老薑五片,加入適量紅糖(黑糖尤佳),熬成湯汁,行經時代茶飲,可減緩經痛。

‧玫瑰花茶
-玫瑰花約三錢,加入適量冰糖,沖入約150cc熱水,可於經前期減緩經前不適。

‧乾薑黑豆大棗湯
-乾薑約六錢,黑豆三兩,大棗一兩半,水適量,加入適量紅糖熬煮,可緩解經痛腰酸。

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廖振羽醫師邀大家到慈濟醫院聊天看健康,才是正確之道。(攝影者:陳振華 地點:臺中市中科大飯店 日期:2013/03/31)
何謂藥膳﹖「對我們身體有幫助,具有治療疾病或預防保健作用,經過調理過之餐點,就是藥膳。」陳主任給了大家基本的概念,不一定是有藥材才是藥膳,而使用的食材則要依據我們的體質。

新飲食文化運動,不僅尊重生命,亦可減少新陳代謝症候群的發生,提升免疫力,預防抵抗癌症;再者吃蔬食不會不營養,反而更健康,又可減少汙染,改善地球環境。陳主任鼓勵大家:「蔬食最健康,還要四低一高,即低鹽、低糖、低脂肪、低蛋白質和高纖維,這是減少身體負擔的飲食習慣。」

春天養生 順應時節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際在於春。」現代人多注重養生,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天氣變化多,常見感冒,過敏,氣喘,和異位性皮膚,該如何預防和養生呢﹖

臺中慈院中醫部廖振羽醫師說:「唯有了解自我的體質,才能有真正的健康,才是養生之道。影響體質的因素有遺傳、環境、飲食、年齡和疾病。」

‧春天養生原則首重養肝,綠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
-過敏體質的人少吃一些冰冷或寒性(如瓜果)的食物以免引發過敏。

‧春天氣候變化大,保暖工作很重要

‧春天應當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的生發之氣

‧保持心情愉快、少發脾氣、多微笑,要適量的運動

‧春天萬物生發,為預防傳染病的發生,要保持工作和居住環境的清潔

鄉親們踴躍提出自己的健康問題,請求大醫王解答。(攝影者:陳振華 地點:臺中市中科大飯店 日期:2013/03/31)
「太瘦了怎麼辦?」「坐著打瞌睡,躺下睡不著」「晚上睡覺會抽筋」……大家提出日常困擾的問題,廖振羽醫師一一解說:

「瘦嘛﹗有很多原因,最常見的是消化系統的問題,挑食或是吃得少,增加腸胃的蠕動,或是吸收較弱,要去找到真正的原因。」

「年長者睡眠夠就好,不要去在意時間長短,睡前熱敷脖子或是肩膀,可以幫助晚上有個好眠。」

「白天太累站太久,體質較寒的人,缺少鈣離子都容易腳筋鑾,可使用熱敷讓肌肉放鬆舒壓,穴道按摩如三陰交的指壓,飲食均衡,柳丁,香蕉、牛奶都可以改善,不妨試試看。」

體質養生是個人化的保養,儘管一一解說了不同體質的現象,和基本該注意的地方,陳主任和廖醫師還是邀請鄉親到慈濟醫院聊天看健康,才是正確之道。

(文:林綺紅 臺中市報導 2013/03/3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