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擺中間 兩面聽說不差錯

2013-04-07   | 劉秋伶
為了讓英日文組志工互相觀摩學習,慈濟志業博覽會、精舍巡禮及茶花道導覽課程,特別分成英文組及日文組進行。(攝影者:王百祿 地點:花蓮靜思精舍 日期:2013/03/16)
「我大學英文只考五分,很感恩外語隊提供我一個很好的學習平台,每個月共修,一路走來,我對說英文就比較有自信。」在2013年外語隊尋根研習會中,王百祿開心地分享自己加入外語隊的收穫。

懂上人心 外語翻譯更通達


每年的三月中旬「尋根暨研習營」,是慈濟外語隊志工的重大活動之一,二十一年來從不間斷。2013年吸引北、桃竹、高各區共計九十五位志工參加,其中不乏修習英文專業口譯科系的年輕學子,也有高齡八十九歲的日文組志工,及來自美國舊金山的外籍志工。志工們利用假期齊聚一堂學習並彼此交換外語導覽等志工服務經驗、汲取慈濟宗門舊法新知,讓心靈獲得沈澱,做為再出發的精神資糧。

3月16日起,兩天課程設計安排,主要以平常外語隊承擔工作相關,包括髓緣牽繫傳大愛談骨髓捐贈、志業體及茶花道導覽等等介紹。有鑒於海外志工返臺日益增加,需要外語人才對法的正確傳遞,證嚴上人也首次與外語隊尋根團員溫馨座談,期勉與會志工,「要懂我的心,一定要法入心。」

在本次研習會擔任人文真善美圖像記錄的王百祿,向上人分享自己這十年來的外語隊學習之路,「我還會去外面上課,借上課練習說英文時簡報說慈濟。」王百祿為了貼近上人的心,還效法約旦志工陳秋華,每天跪著聆聽上人開示。

語言是工具 感動是重點

外語隊肩負以外文傳揚慈濟宗門之責任,德霖師父在「外語如法傳入心」這堂課,特別指出語言只是工具,人與人之間的感動才是重點。

在外語隊尋根研習會中,擔任人文真善美圖像記錄的王百祿(前),拿著相機穿梭課堂活動中捕捉學員身影。(攝影者:劉秋伶 地點:花蓮火車站 日期:2013/03/16)
所謂「善知識、善友、說善法」,人世間語言各有不同,通達不同語言的人運用現代科技,種種語文在其中交叉,像慈濟好多大型的營隊,如人醫會、實業家生活營等等,有說英文、日文、泰語、印尼語、西班牙文等志工協助口譯工作,讓學員聽得懂、用心學習,幫助人間傳法。

「有很多慈濟語彙的英文不知該如何說?」現場學員問。大愛台每天的靜思晨語及人間菩提等節目,不僅是志工們聞法的來源,更是外語志工導覽時英文解說重要參考依據,因此要多聽,同時也要多讀慈濟全球網站文章,這是對掌握慈濟語彙外文翻譯不二法門之一,德澍師父針對學員提問給予建議。

珍惜因緣 啟慧心

為了讓英日文組志工互相觀摩學習,研習會在慈濟志業博覽會、精舍巡禮及茶花道導覽課程,特別分成英文組及日文組進行。大家換個角度聽聽別人怎麼介紹,怎樣說故事。來自美國舊金山的外籍志工Carey,沒出現在英文組,反倒排在日文組隊伍中。

Carey常在內湖環保站負責導覽,也經常參與社區關懷活動。他笑說:「選日文組可以讓我多練習日文啊!」未來他期許自己可以在環保及素食推廣上多盡些心力協助推廣。

外語隊尋根圓緣精舍德澄師父親至送上結緣品祝福全體學員精進菩薩道。。(攝影者:劉秋伶 地點:花蓮慈濟大學 日期:2013/03/16)
響應竹筒歲月,這次的研習會還安排「竹筒回娘家」活動,不少人遠從各地拎著充滿滿滿硬幣的竹筒回精舍,要將平常省水省電累積而來的小錢,點滴愛心匯入功德海中。

經過兩天的緊湊學習,不少第一次回精舍尋根的學員,在行住坐臥中領會慈濟人文,對課程精彩的安排表達感恩與感動,胡裕萍認為:「講師無私的分享人生精華,得到好多東西,回去之後一定要勤付出反饋,才不會成為只有取的人。」

誠如指導師父德澄師父圓緣分享,要珍惜因緣,大家有幸以語言專長相會於此,「佛法在恭敬中求」,保持一顆謙虛的心。我們既然要更貼近上人的心,就要法入心,才能真正幫上人及慈濟以外語傳法,廣渡有緣人行於菩薩道上。【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劉秋伶 花蓮報導 2013/03/2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