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咒放一邊 改運靠自己

2013-04-10   | 廖寶鸞
潘林珠分享,以單純心念做慈濟,愈捨愈歡喜,不再怨嘆命苦和迷信,在場的分享不但感動也鼓勵許多人的一念善心。(攝影者:陳平長,地點:新北市停七活動中心,日期:2013/03/25)
「晴天曬菜乾、陰天做環保、雨天縫衣服。」這是潘林珠一天的生活寫照。3月25日,新北市樹林停七活動中心讀書會,邀請到慈濟志工潘林珠分享人生故事。

讀書會開始前,由太極拳老師李愛珠,帶領大家做太極十八式。剛下班或煮好晚飯的社區民眾也陸續前來,跟著臺上的老師比手畫腳、舒展筋骨,除去一天的疲勞。接著,讀書會的重頭戲,邀請到慈濟志工潘林珠分享人生故事。

命不苦 心很苦

從前,潘林珠並不是知足快樂的人,因出生在重男輕女、家境又差的家庭,雖然養成潘林珠能吃苦的個性,但她經常怨嘆命苦又愛發脾氣。

到了適婚年齡,父親將潘林珠許配給大他十二歲的職業軍人潘毅風,軍人微薄的薪水,總是不夠家庭的開銷,而好心的鄰居主動教導潘林珠修改衣服,協助丈夫貼補家用。但因為總覺得自己命運悲慘,所以潘林珠經常到處求神問卜,企圖改運。有時,她把符咒燒成灰,加入飯菜讓家人吃,先生雖然不認同但卻非常包容她。

有天,賣豆腐的老闆也是慈濟志工,邀約潘林珠到花蓮靜思精舍朝山,潘林珠看到精舍師父從早忙到晚,只為了自給自足並救助苦難人,這精神讓她感動得當場落淚。
讀書會開始前,由太極拳老師李愛珠,帶領大家做太極十八式,大家跟著臺上的老師比手畫腳、舒展筋骨,除去一天的疲勞。(攝影者:林淑錦,地點:新北市停七活動中心,日期:2013/03/25)


之後,她對證嚴上人說:「我也想要做好事,但卻沒有錢。」上人則鼓勵她說:「做善事不一定要有錢,但是要有心。對的事,做就對了!」因為上人的一句話,回到家後開始和先生商量:「以後你賺的錢供家裡開銷用,我賺的錢就拿來做好事捐給慈濟。」先生竟一口答應,支持潘林珠的想法。

珍惜物命 賺錢助人

自稱愛錢也很會賺錢的潘林珠,為了要存錢捐給慈濟,她開始在市場撿拾更多菜葉、菜梗,有時菜販也會把賣不完的菜乾送給她,甚至還會特地送到家門口,潘林珠更不忘逢人就介紹慈濟行善的理念。

「晴天曬菜乾、陰天做環保、雨天縫衣服。」這是潘林珠一天的生活寫照。每天幾乎都忙到晚上十一、二點才休息,早上三點多就得起床,帶著回收回來的食物和物品到青年公園門口義賣。五年後,潘林珠順利圓滿榮董,她開心不已地說:「以前賺的錢不夠用,覺得自己命苦,現在雖然賺很多,但全部都捐出去,自己卻覺得很幸福、很開心。」

潘林珠這一生如此順利、幸福,她要感恩忠厚老實的先生潘毅風,不但支持太太潘林珠做慈濟,他更捐出金飾、養老金、房子的錢給慈濟,希望能盡點綿薄之力。

有捨才有得 留德不留財

如今,已經年屆八十歲的潘林珠,做事和走起路來,卻不輸給任何一位年輕人。她說:「經常喊累、喊痠痛的人,就是做得不夠,所以一身才是病。如果人一直做好事,就不會造惡業。」

除了分享個人的心路歷程,潘林珠也勸說臺下的民眾,不要一直煩惱金錢與孩子的問題,其實人一生要用、要吃的東西不多,盡量養成節儉的習慣。至於子女的部分,孩子最終會長大成人,潘林珠認為,孩子會自己賺錢,而父母則是要「留徳」而不是「留財」給孩子。
慈濟志工莊秀裡分享上人開示,雖不識字而參與讀書會,猶如提籃子舀水,雖然每次都會漏光,但是久而久之,至少也會把籃子洗乾淨。(攝影者:林淑錦,地點:新北市停七活動中心,日期:2013/03/25)


要捨才有得,捨後才會快樂。錢財如水,細水長流,捐出去,明天還會有。就像上人所說:「古井水,今天舀十桶,明天還是滿的。」

心動不如行動 生活甘之如飴

慈濟志工陳桂梅聽了潘林珠的分享後,決定要把握時間做好事、做環保,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時間實在不夠用。

慈濟志工張玉枝看到潘林珠的勇氣和智慧,令她佩服不已,她表示,心要定、人要開朗,正是她要學習的地方。因本身是個容易緊張、害羞的人,張玉枝一直不敢獨自做慈濟,所以從上星期開始,她就督促自己每個星期至少安排兩天到環保站做環保,為地球盡一點責任,同時也可以和別人結好緣,克服自己的障礙。

活動結束前,潘林珠又分享上人的開示:「一天,有位不識字的志工參加讀書會,有人問她說:『妳不識字,又不會拿筆寫字,為什麼要來?』那位志工回答說:『不識字就用聽的,就像拿著籃子裝水,雖然每次都會漏光,但是久而久之,至少也會把籃子洗乾淨。』」希望藉由這段上人開示及真人真實分享,鼓勵更多民眾樂於參與社區讀書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廖寶鸞 新北市報導 2013/03/2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