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生生世世的事?

2013-04-14   | 穆傳傑 林瑩欣
「一天之中有多少時間,您的心是寧靜的?」慈濟志工許玉佩問大家,「其實不太多,因為心念一直在轉。」她分享:「只有得到內心安定的力量,才能得寧靜,而方法就是『學佛、學上人、學慈悲』。」

靜心五訣 成就安定力量

今天(3月29日)晚上是慈濟松山區慈誠委員精進月會,承擔社區電子書教學的志工許玉珮告訴大家,人有時很難靜下心來福慧雙修,那要如何才能讓心靜下來呢?她引用畫家奚松曾說過的話,一杯濁水,不去攪動它,就漸漸澄清;一顆煩惱的心,暫時放下加油添醋,過一段時間再回看它,問題也就淨化、簡單多了。

此外,將奚松先生的「禪修三法--靜、淨、敬」,延伸運用為「讀書三法」。「靜」,每天抽空做一段讓心緒歸零的靜修,輕鬆閱讀三、四十分鐘;「淨」,學習如水清澈的本質,將心放空來閱讀,領略上人的境界,日日提醒自己學佛的初發心;最後「敬」,要以感恩心閱讀,生起恭敬心,禮敬法寶,藉由對佛法僧的禮敬,滅除貢高我慢心,增加智慧。

透過「靜、淨、敬」讀書三法,來實踐慈濟的靜心五訣,就是「靜思晨語、志工早會、人間菩提、讀書會、行經」,這也是慈濟人每天應踐行的基本,修福也要修慧。要如何增長慧命?許玉佩鼓勵大家,多多參加讀書會。讀書會是藉由法親共修的機會,共同閱讀、共同成長,聽取別人的心得分享,了解自己不曾了解的境界,與法相會、反躬自省。許玉佩呼籲:「要相信電子書,精進、活用電子書,就能得到內心安定的力量。」
承擔社區電子書教學的志工許玉珮告訴大家,透過「靜、淨、敬」讀書三法,來實踐慈濟的靜心五訣。(攝影者:張書財,地點:臺北市松山聯絡處,日期:2013/03/29)

牽手人生 陪伴菩提成林

慈濟志工黃燕玉投入慈濟志業已二十幾年,用心用愛承擔懿德媽媽,用父母的心、菩薩的智慧,照顧、陪伴許許多多的慈青學子,護育著菩提種子。日前她因病往生,在莊嚴寧靜的追思中,人文真善美志工事先製作追思影片,大家齊聚共同追思她的菩薩身影,一起祈禱祝福燕玉師姊早日乘願再來。

黃燕玉發病後很長的時間,慈濟志工們非常用心安排,輪流到醫院陪伴關懷照顧,燕玉的先生陳文曜心中無限感恩,他哽咽地說:「感恩慈濟法親對我們的關心和愛,對如此法親的情,真是感動。」在燕玉生病的二、三年中,陳文曜認為照顧她是本分事,無怨無悔地陪伴在身邊,也提醒她好好把握珍惜每個睜眼的一天。

對於家人的病苦,他體悟到很多事是不能做的,也做不到的,他感觸很深說:「身為慈濟人,能夠每天健健康康來聞上人的法,是多大的福分。一定要珍惜殊勝的因緣,在慈濟菩薩道上互相扶持。」自3月1日開始,松山區的慈濟人發起「晨鐘起.薰法香」,與花蓮靜思精舍連線,恭聆證嚴上人宣說《靜思妙蓮華》,每天都有一百多人晨起聞法。陳文曜說:「看到大家如此精進,我也從16日開始都到聯絡處來,重新把入慈濟的初發心找回來。」

精進聞法 生生世世的事

邱秀琴早上來聽上人的法,受益很多,原來家人擔心是否太早會影響上班,這些她都克服了。她説:「來跟上人同步同心,這段時間也不受外界干擾,真是一股清流,希望好東西與更多人分享,大家一起來聞法。」為了真正了解上人講的《法華經》,張正雄已經先看過兩遍經文,他鼓勵:「要相信上人、跟隨上人,上人要我們深入經藏,如何深入?不僅僅《法華經》,還要讀所有佛教的經典,希望有空時多看經書,反覆地看。」
太太黃燕玉往生的追思會後,陳文曜感恩更感動慈濟法親對他們夫妻的關心和愛,從3月16日開始都到松山聯絡處來,重新把入慈濟的初發心找回來。(攝影者:張書財,地點:臺北市松山聯絡處,日期:2013/03/29)

「這件事是有期限的事嗎?」魏文鳳感動地分享:「『這件事是生生世世的事』,這個回答不是從腦袋出來,而是自然而然衷心講出來的,我自己都被自己的這一句話而感動。」以前的她不了解佛法,但培訓後就想要親近上人的法,雖每晚都在家裡看《慈悲三昧水懺》,但有時要喝杯水或同學打電話來,就把上人放一邊,慢慢怠惰起來。她懺悔既然有這次的因緣,可以親近上人的法,更要把握,所以3月1日起就每天到松山聯絡處,也沒有睡過頭的問題,真是不可思議。

而王金蓮自己把生理時鐘調過來,改成早睡早起,更發願要把協力組全體帶來,她説:「只要讓上人安心、快樂、欣慰的事,我就來做,有心就不難。」【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穆傳傑、林瑩欣 臺北市松山區報導 2013/03/2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