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捨寒冬 再次走入希望地
2015-08-26 |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7月23日上午九點,慈濟志工顏妙惠與鄭愛堡帶領約堡、德本兩地的本土志工,前往慈濟已耕耘互動多年的普林洛斯社區訪視關懷、冬令發放,盼能讓居民度過寒冬。
廢棄礦區違建 用愛投入見希望
Primrose的翻譯是「報春花」,一種代表「希望」的花朵,沒想到普林洛斯這個自2003年約堡的慈濟志工就已走入互動的本土社區,竟有如此清純又美麗的名稱,實際上普林洛斯是一個廢棄礦區,擁有密密麻麻鐵皮違建,是髒亂不堪加上人口複雜的貧民區,與純淨美麗相差甚遠。
2003年開始,慈濟志工與普林洛斯居民的互動僅限急難救助、冬令發放,較少訪視及接引本土志工的活動,自2006起才有固定走入社區的訪視關懷,而慈濟志工顏妙惠即是從最初就參與陪伴至今的華人志工,普林洛斯區內的環境雜亂、治安危險,最初慈濟志工進入社區發放與訪視,都需向警察局申請警力陪同,直到2011年社區內有居民加入志工的行列,便不再需要警力陪同。
普林洛斯在慈濟志工走入後,逐漸變得平和、互愛許多,甚至社區內也有本土志工自動自發為孤兒供食,顏妙惠感動於居民們的愛心被帶動,故定期補助志工供食的食材。
能夠在社區內為孤兒供食,但是顏妙惠卻經常見到志工們在沒有遮掩的戶外煮食,孩子們也在露天環境中用餐,為此,2012年便援建了兩個孤兒供食站。雖說是供食站,其實也只有矮牆、結構支架及屋頂,主要是因為當地治安實在令人堪憂,如果蓋了有門有窗的建築,很快也都會被拔光光。
目前顏妙惠所陪伴的兩個孤兒供食站,固定於每週四煮食、供食,但其實所投入的本土志工也一直來來去去,難有恆持發心者,顏妙惠為此感到灰心。不過,就今年4月,顏妙惠與非洲團隊返臺參與「2015年海外會務報告」後,再度自我激勵要繼續供食站的補助及運作,並找機會讓德本志工前往社區互動交流,也因此促成此行訪視與發放的安排。
跨國跨區愛灑 改變環境應從心
德本慈濟志工跟隨顏妙惠走入了普林洛斯社區,與社區志工們互動分享跨國、跨區愛灑經驗,以及如何用自力更生的方法拓展社區道場,目前德本的孤兒供食站,除了有慈濟援助白米外,志工們都得靠自己的力量開闢愛心菜園,種植農作來照顧社區孤兒。
分享交流後,德本慈濟志工也與普林洛斯的本土志工一同前往訪視,為照顧戶、孤兒提供協助,放眼普林洛斯社區內供食站的週邊,整片如同垃圾場的社區,當地志工們無奈的告訴德本團隊:「這裡的環境就算今天整理了,明天很快又被人丟滿了垃圾。」
由於廢礦區的土質不佳,社區志工們也曾用廢輪胎種菜,但是還來不及長成,菜就已經被偷光了,其實無止盡的垃圾及雜亂違章都是「人心」的化身,清理過很快又被更多的垃圾填滿,來不及長成的菜苗總是一下就被貪念拔除。
難忘當年發放 遍尋找慈濟下落
結束了普林洛斯本土社區的訪視,德本團隊接著跟隨慈濟志工鄭愛堡的帶領,前往Tsakane本土社區關懷,自2007年開始,慈濟就曾在當區的小學做發放,當時有向警察局申請警力陪同,其中一位警察雷波(Lebo Ramaesa)對慈濟當年的發放留下深刻的印象,一顆善種子也就種在心中。
直到今年(2015年)雷波先生接到警局內社工人員的提報,發現有一位七十三歲的老婆婆,需要獨自扶養十四位孤兒的個案,雷波先生除了善用警察及社工的資源自行募集了簡易物資,同時腦海中又想起了當年大發放時援助社區的慈濟,「到底要去哪裡才找得到慈濟人呢?」雷波先生心生疑問,在他的印象中,依然記得鄭愛堡所經營高爾夫球場的地點,於是主動的前往球場尋求協助,不料卻得知鄭愛堡在幾年前早已將球場轉賣也不再經營,但透過好心的經理轉介鄭愛堡的聯絡方式,雷波先生才終於找到了慈濟。
由此因緣,鄭愛堡也趁著這趟德本慈濟志工前往波札那跨國停留約堡期間,一同前往訪視老阿嬤,並且思考未來如何長期帶動Tsakane本土社區,而警察局長Gule先生也參與了訪視關懷,大家為老阿嬤帶來了愛心米及毛毯,更進一步的串連起警察與志工合作無間的愛心。
雖然老阿嬤與十四個孤兒的生活條件真的很艱苦,但除了物質的給予,心靈的資糧更重要,慈濟志工因此現場邀約幾位較年長的孤兒及同行警察一起做志工,為自己的社區付出。德本慈濟志工告訴鄭愛堡:「此區的居民較善良純樸,相信只要堅持以心靈資糧互動,用法、用愛陪伴,一定很快會帶動起更多社區志工。」
南非當地的本土志工們,雖然在經濟條件上都不甚理想,但因投入慈濟後更明白「愛灑非洲的願」唯有靠自我轉變與努力才能實現,因此志工們都是有錢時就自掏腰包搭車,沒錢時就用雙腳走路前往參與活動,雖然艱辛但卻考驗出一個個付出無所求、越做越勇猛的本土志工。
(文: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 南非報導 201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