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上人一念心 再難仍奔波

2014-02-07   | 袁亞棋
德本團隊與史瓦濟蘭志工合心一起募心募愛。(照片提供:慈濟南非分會
「怎麼工廠搬空了!」下午四點多,當南非德本國際志工團隊抵達史瓦濟蘭南緯工廠時,卻驚訝的發現整個廠區都已經遷走,德本志工作為臨時辦公室和住宿地點的倉庫,裡面寄放的東西也被搬運一空,讓這次跨國關懷之行的任務,投下了重大的變數……

跨國關懷 再次啟程

2014年1月18日,德本國際志工團隊:慈蒂、慈蕾、慈碧、慈妮、慈妤、慈俅、慈貝、慮度共八人,及外部仲介公司僱用司機黛比(Debbie)駕駛慈濟3號車,第二十一度前往史瓦濟蘭跨國訪視關懷。

由於這也是今年度(2014年)第一次跨國,期待志業的推動能有更深入的成長,南非慈濟志工袁亞棋,年初就為史瓦濟蘭志工準備了二十一個紙竹筒託請團隊跨國帶去。

同時袁亞棋也寫了一封信,叮嚀團隊要帶動當地為菲律賓募心募款,也要讓史瓦濟蘭志工深入「竹筒歲月」的克難精神。雖然袁亞棋的英文不太好,卻用一顆單純的心將所寄託的事項傳達於信中。

帶著責任使命,德本團隊再度啟程了,約下午一點抵達史瓦濟蘭邊防辦理入境手續,同時以手機一一聯絡史瓦濟蘭協力幹部們。

由於史瓦濟蘭暫時找不到發心的華人志工扮演陪伴聯繫功能,主要得依賴本土志工自立自強運作,而且志工們亦非常貧困,除了德本團隊跨國之時,能夠將各區幹部連結活動之外,平時各社區都是各自行動,缺少建立共修、共識的平臺。

因此當史瓦濟蘭志工們接到電話或簡訊,得知德本團隊已來到史瓦濟蘭邊境,大家非常開心,也約定好隔天上午於南緯工廠開會,討論接下來幾日的跨區訪視行程。
當晚,德本團隊將防蚊的樹葉環繞身邊入眠,蚊子敬而遠之。(照片提供:慈濟南非分會)

工廠清空 轉念前行

下午四點多,德本團隊抵達南緯工廠,卻驚訝的發現整個廠區都快搬空了!

來到安單的辦公室,也發現之前留在辦公室內的睡袋、毛毯等日用品也通通被搬走了,另外也無水可用!

經詢問還在廠區值班的警衛才得知,南緯廠區因租約到期,政府即將收回,故目前所有員工都搬遷到其他地方。團隊一籌莫展地坐在南緯門口,擔心起接下來的幾天沒有水要怎麼過?

一時團隊氣氛陷入低靡,志工們正猶豫要不要打電話回德本求助,卻想到慈濟南非分會執行長潘明水曾經分享,或許有一天慈濟人要更往非洲北部拓展志業,那裏更缺水缺電,如果輕易受外境影響,無法克己堅忍的人,怎麼堪得住承擔責任?

而且去年(2013年)11月返臺精進研習時,志工們都學習到靜思家風是如何在艱難中珍惜點滴資源,當時動作慢吞吞的她們,在營隊中學習快速洗澡,早上起床也不敢淋浴,想到這些,所以團隊馬上轉念形成新的共識──就是自我負責、解決問題與困難。

於是,大家又立刻樂觀地彼此鼓勵,馬上連繫了史瓦濟蘭志工,史瓦濟蘭志工立刻彼此關懷,慷慨地募集數個儲水桶、日用品、毛毯等。司機黛比就開著車帶團隊去載運,也到社區志工的家中裝水。

而裝回來的水資源,計畫用來煮飯、清掃及擦澡,必須簡約使用。

雖然也有史瓦濟蘭志工熱心邀約德本團隊到家裡住宿,但德本團隊感恩表達心意:承擔跨國、出門在外,不能辜負潘明水對我們的信任期待,所以我們必須學習克服自己的困難,才能真正幫助他人克服困難。
史瓦濟蘭志工討論起聯絡人的重新推薦,當場男眾、女眾之間意見不同而有些僵持的氣氛。(照片提供:慈濟南非分會)

會議僵局 以「心」解危

忙碌了整日到夜晚,團隊就在空蕩蕩的空間內打地鋪就寢。雖然非常疲倦,卻又被蚊子嚴重騷擾到失眠,第一晚真是太熱鬧了!但隔天一早,大家仍然打起精神,
同樣的空間又成了廚房、餐廳、寫書面報告的工作室。

同時,司機黛比也將散布各社區的史瓦濟蘭協力幹部一一接至南緯工廠後,這裡又成了會議共修的道場。

德本團隊與史瓦濟蘭幹部們彼此分享11月返臺精進的心得或平日社區關懷的情形。而會議中也對史瓦濟蘭負責聯絡的本土幹部沒有盡責,而造成每次都是德本團隊到史瓦濟蘭了,大家才知曉的情形感到不宜。

於是,史瓦濟蘭志工也討論起聯絡人的重新推薦,但男眾、女眾之間亦有意見不同,人事心結僵住了整個會議氣氛。看到這個狀況,德本團隊開始與史瓦濟蘭志工分享,慈濟沒有大小之分,只有彼此感恩尊重,為了化解僵局,於是德本團隊拿出了袁亞棋為交代事項所寫的那一封信,念給全體志工聽。

信中分享:「德本跨國投入第三年,深深感受到大家是如何用生命為眾生奔走。然而菲律賓風災的重創,再度證明上人日日擔憂與開示的「來不及」是事實,上人年近八十,沒有停歇,還自許重回年輕時的魄力。

身在非洲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更用心做慈濟,讓 上人不必再為非洲苦難擔憂,所以我們一定要更團結、更齊貼上人心,將上人的三願(一願人心淨化;二願社會祥和;三願天下無災)實踐於非洲大地。期許我們今年都更積極用心,為慈濟加油、非洲加油!」

當此信閱讀完畢,原本僵持的氣氛沉澱了,尤其史瓦濟蘭志工聽聞到年邁的上人用生命關愛非洲,有的甚至感動落淚,懺悔不應為小事爭執,而應為大方向團結一心,不讓上人為非洲擔憂。

因為有法的潤漬,分歧的心又圓滿了起來。會議後,大家都領取到紙竹筒,將用心社區關懷,以「竹筒歲月」來為人間菩薩招生。
德本團隊分享每日關懷工作及溫馨故事,潘明水給予大方向且實務的引導,朱恆民、袁亞棋則以溫暖的關懷與鼓勵陪伴團隊。(照片提供:慈濟南非分會)

精進求法 出門不歇

隨後,全體志工們也一同走入社區,為兩位長期關懷的感恩戶送輪椅。另外,這天早上德本團隊也聯絡上南緯主管,徐寬基協理立刻於五分鐘內趕來關懷,同時也告知團隊廠區內何處可取水,化解了缺水危機。

史瓦濟蘭本土志工也得知團隊昨晚遭逢蚊子襲擊,告知某種可防蚊的樹木,讓團隊摘取帶回南緯公司。當晚,德本團隊將樹葉環繞身邊入眠,果真蚊子敬而遠之。史瓦濟蘭志工回應說,環保又不殺生智慧,也是回到臺灣靜思精舍心靈故鄉時學到的。

接下來1月20至22日連續三天,每天早上七點半至八點,團隊都先到南緯辦公室與人在臺灣的潘明水,以及人在德本的志工朱恆民、袁亞棋Skype連線。團隊分享每日關懷工作及溫馨故事,潘明水給予大方向且實務的引導,朱恆民、袁亞棋則給予溫暖的關懷與鼓勵陪伴團隊。

如同精舍每日的「志工早會」連線,大家的心充飽上人的法水後,繼續出門「為佛教 為眾生」而實踐奔走。

雖然史瓦濟蘭本土志工各協力社區間橫向的共識交流尚不足,也都是德本團隊抵達後才安排每次的訪視行程,但實地走訪後都能感受得到各幹部平日耕耘社區的努力。本土志工雖窮,人人物資皆匱乏,仍扎實的以柔軟愛及身段,不斷膚慰陪伴苦難的居民。

尤其,一場場走入新社區的愛灑分享,多數居民都是第一次聽聞慈濟。當志工分享菲律賓風災時,居民們表示:「原以為我們是全世界最窮苦的村莊了,沒想到世間上還有比我們更苦的人。」
當德本團隊事後帶回募心募款竹筒,本以為貧困的史瓦濟蘭,會以募心為重,卻沒想到收回後的竹筒是有沉甸甸有份量感的。(照片提供:慈濟南非分會)

於是志工們邀請居民一同響應募心募款,為菲律賓窮困者募一分祝福、一分善念,原本以為來到這邊,也都是窮困的人,德本志工皆以募心為重點,但卻沒想到,當德本志工事後帶回竹筒時,卻發現收回的竹筒是沉甸甸、而且有份量感的。

經點算共募得南非幣兩百元、史瓦濟蘭幣三百九十六元,約等同新臺幣一千六百二十二元,讓大家都很興奮,亦極為感動!

跨國最後一天(1/23日),團隊清晨五點即整備上路,而且不忘將這幾天與史瓦濟蘭志工借用的生活用品,整理好感恩歸還,下午平安返回南非德本,終於又再一次完成困難中又充滿意義的任務。


附註:袁亞棋事後的心得

團隊出發前,自己僅是用一念單純的心與「破英文」,表達對德本團隊的感恩與年初的期許寫在一封信中,同時寄託團隊募心募款與「竹筒歲月」的帶動。但真不知道,在史瓦濟蘭會議共修時,這封信能帶來省思與感動的效果。
與上人同樣年邁的慈蕾(左),已是如此頭髮稀疏的老態,但對大家說:我永遠16歲,我還很年輕!我充滿力量!(照片提供:慈濟南非分會)

感恩一切是因為上人的法與愛浸潤入史瓦濟蘭志工們的心,才能在境界來臨時,化解眾人煩惱,找回方向。自己在信中與志工們分享上人年紀如此,仍不停歇,這樣的精神也鼓舞到德本團隊,在早晨Skype連線時,大家總是如同赤子般朗朗笑聲與我分享—-她們充滿能量、她們越做越年輕、越快樂!

但事後自己在整理照片、影片時,卻再度被慈蕾師姊的身影震撼到……在一張慈蕾師姊向史瓦濟蘭志工募心募款的照片中,不經意拍到與上人同樣年邁的慈蕾師姊,竟已是如此頭髮稀疏的老態,但慈蕾師姊總是笑咪咪地對大家說:我永遠十六歲,我還很年輕!我充滿力量!其實她們和上人一模一樣,一樣地逐漸老化、一樣地衝、一樣地令人敬愛。

慈蕾師姊的身教就是如此感動到身邊與她接觸的所有人。也讓我提醒自己:回歸年輕的魄力,本土老菩薩們做到了,而我更應緊追不懈啊!

(文:袁亞棋 南非報導 2014/01/23)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