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癒魚眼瘡 斷口欲後得治

2012-09-06   | 吳淑女
照顧戶洪女士除了發願茹素之外,還進慈濟做環保志工,捐竹筒學著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人。(攝影者:王秀吟,地點:臺中分會,日期:2012/08/17)
「當年,我每天一定要吃魚,而且特別喜歡吃魚頭跟眼睛。三年前我的雙腳萎縮潰爛,就長一個像魚眼睛一樣的瘡,怎麼治療都不會好。」後來,照顧戶洪女士發願只要讓傷口好就茹素,果真如願,她開始茹素還願。

8月17日,適逢臺中分會每月初一例行發放的日子,一早,志工分工合作,進行佛堂的場地布置工作,並親自到門口以恭敬心引領接待照顧戶,待一切就緒後,開始念佛靜心,並聆聽證嚴上人開示,讓因病、因貧而困的心靈,在法水潤漬下得以輕安、自在。

年紀小志氣高 孩童知足願分憂

活動過程中,江美玉老師分享一則感人的故事「阿嬤的小護士—李金彌」。國小四年級的金彌,放學回家就得急忙打掃、收衣服、摺衣服,然後做晚餐。她那麼會做家事,是因為從小一開始,爺爺、 奶奶和弟弟就輪流住院;爸爸每天辛苦奔波賺錢養家,媽媽長年累月在醫院照顧分身乏術,家事就全落在金彌身上。

小小的金彌不但不覺得苦,還認為這是人生必經的過程 ,她可以提早學習。例如要照顧得糖尿病的阿嬤,她學會打胰島素、測血糖值和按摩,為照顧得腦性麻痺的弟弟,幫他洗澡、換衣服、換尿布、擦傷口、灌食,還要陪他練習走路;和慈濟接觸以後,還學會了做資源回收……

金彌雖在困境中生活,父母孝順的榜樣,就是凝聚家人最大的力量,讓家裡的每個成員都能互愛互敬。難怪金彌會認為,雖然家住鐵皮屋,但她覺得很棒:「很多東西是別人家用金錢買不到的。」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快快長大,可以替父母分憂解勞。
適逢初一例行發放的日子,臺中分會裡,照顧戶與大家一起念佛靜心。(攝影者:王秀吟,地點:臺中分會,日期:2012/08/17)

悟因果願茹素 手心向上轉向下

除了故事的分享,一位年近八十的照顧戶洪女士正捧著竹筒來到會場,多年來因為有志工的陪伴,讓舉目無親且一人獨居的洪女士得以及時行菩薩道。

1987年,一次的車禍讓洪女士遭遇了腳斷的殘酷事實,並得裝上義肢才能行走。三年前雙腳萎縮,無助的她逐不出戶、自艾自怨。經志工關懷,開啟了心門走進了慈濟。

「當年,我每天一定要吃魚,而且特別喜歡吃魚頭跟眼睛。三年前我的雙腳萎縮潰爛,就長一個像魚眼睛一樣的瘡,怎麼治療都不會好。」後來,照顧戶洪女士發願只要讓傷口好就茹素,果真如願,她開始茹素還願。

恢復健康後,慈濟志工為她準備一臺殘障自動車。洪女士開始到慈濟當環保志工、參與讀書會、讀經文、做早課。她說自己已快八十歲了,「會做是福氣,不做是廢氣,嘸通做就了了去(臺語)」,一定要珍惜當下。

洪女士感恩上人,讓她有機會行菩薩道,她在每天的買菜錢十元裡,就存入竹筒二元。她記得上人說過「粒米成籮,滴水成河」;洪女士學著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人,每月初一參加發放都帶竹筒來行善。現在的她容光煥發,成天綻放著如陽光般的笑容!

病痛磨難不忘恩 願再回饋助人

來到會場的另一位照顧戶單親媽媽黃女士,在承受不了長期家暴的情況下,帶著兩個女兒離家出走,獨自扶養女兒。長期為了生計不分晝夜的奔波工作,終於把兩個女兒拉拔長大也已嫁人,心想終可喘口氣。

誰知無情的病痛,悄悄地摧殘著身心,黃女士得了憂鬱症,接著脊椎動手術又產生後遺症,讓她下半身麻痺。每次就醫時,想到慈濟給的十方錢,不敢坐計程車,總是拖著不聽使喚的身軀爬坐公車。
義剪大師林秋月(左一)感恩慈濟辦初一義剪,才有機會與大眾結這份好緣。(攝影者:王秀吟,地點:臺中分會,日期:2012/08/17)

雖心繫女兒,但為不增加其經濟負擔,生活再困苦,仍選擇自力更生。還好在黃女士最無助的時候,慈濟即時伸出援手幫助,挽救了她,讓她在絕望中,堅強地活下去。「非常感恩慈濟為我的付出,只要我能康復,我會為眾生付出 。」黃女士感恩地說道。

感人的故事,不只是照顧戶本身,已是第五年參與義剪的義剪大師林秋月,相當感恩慈濟每月初一發放時舉辦義剪,才有機會與大眾結這分好緣。義剪時,讓她有機會看盡人生悲苦,其中有殘疾人士讓她理髮後,無法言語卻用手語、點頭表示感謝。「也有小菩薩,經慈濟幫助數次之後,告訴師姊,長大後可以自力更生,很感恩慈濟。」她看到這一幕幕的景像,心生歡喜,也很高興可以靠專業來助人。

發放現場,溫暖故事不斷,印證了證嚴上人所慈示的,有福的人要幫助苦難的人,人人把握時間投入人間,讓社會更溫暖。【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淑女 臺中市報導 2012/08/17)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