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街友 耕耘都會中的一畝福田

2009-04-23   | 趙素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林志豪師兄與同修謝雪如師姊,多年來持續不間斷的關懷陪伴收容中心的街友,彼此間早以培養出一份濃郁的好情誼。攝影:羅瑞鑫
「受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進去。」中和地區的慈濟志工,每隔半個月都會固定來到位於圓通路的「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遊民收容中心」,關懷被收容安置的街友,多年來不曾間斷。志工用真誠無私的大愛傾聽陪伴,透過勵志文章、證嚴上人的靜思語,鼓勵了無數失意的人,重新找回人生的價值與方向。


關懷街友,暗處點燈

負責帶領關懷小組的謝雪如師姊表示,慈濟北區人醫會自1994年起即開始關懷街友,當時有吳啟明師兄、鮑芳薇師姊、高培蓓護理師等人負責關懷陪伴。直到2001年落實社區後,才由中和區的師兄、師姊承擔後續關懷。2003年北區人醫會第四隊成立之後,便共同承擔關懷輔導的責任。回首自己投入關懷街友,迄今已邁向第九年了!

談起這個收容機構,雖然位於台北縣中和市,但實際上是隸屬於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所設置的一處遊民中途之家;主要收容由警政、社政、衛政等機關所轉介,或因突遭變故自行緊急求援的個案,以生活自理功能欠缺之遊民為服務對象。

多年來,慈濟志工定期走進收容中心做愛灑運動,透過人文的關懷、靜思團康的帶動、法喜的分享,默默地在每個失意人的心田,撒播善的菩提種子,也為黑暗的角落,點亮一盞明燈。


唱歌解悶,抄經調心

順著圓通路轉進巷內,收容中心高築的圍牆,雖然隔絕往來熙攘車潮的喧擾聲,但森嚴的門禁也讓原本流浪街頭、無拘無束慣了的街友,頓時少了些許自由。街友們表示:雖然暫時不用再四處流浪、為了三餐著落起煩惱、生病時也有專人護送就醫,但總覺得內心就是空虛、不踏實。

林志豪師兄與同修謝雪如師姊,及關懷小組團隊,多年與收容所內的街友互動以來,深深了解街友們喜歡藉由唱歌來紓解鬱悶的心情。於是志工便發心募集資金,添購一套攜帶方便的行動音響,好讓街友們能透過唱卡拉OK,暫時消愁解悶。幾年下來由於設備使用頻繁,前後就已經汰換好幾台了。

在定期的關懷愛灑運動中,除了固定讓街友點唱流行歌曲外,志工也會教唱慈濟歌選、靜思手語,收看大愛電視台人間菩提節目-聆聽證嚴上人開示,分享靜思語、導讀證嚴上人的著作、慈濟月刊、分享勵志文章,藉著互動交流、彼此心得分享,取代訓誡、演講。透過涓涓的清淨法水,來滋潤街友們枯竭的心靈,也洗滌其內心的無明。

其中有位萬先生原本脾氣暴躁,在志工不時關懷陪伴下漸漸有了轉變,開始專注地抄寫經文。期間完整地抄寫過數部經典,如地藏經、無量義經、三十七助道品、法華經…等,一筆一劃字跡工整,絲毫不馬虎。萬先生說:透過抄寫經文,調整自己的心境,也是一種不錯的修行。

一段時間後,志工發現萬先生彷彿脫胎換骨般,原本冷漠肅穆的臉龐,抹了不少「慈濟面霜」(笑容),言談間時時展露親切慈祥的笑容、變得穩重且不再亂發脾氣。在社會局社工師的協助下,年邁的萬先生得以順利進住浩然敬老院頤養晚年。而心懷感恩的萬安伯,此時早已學會手心向下,發願重拾專業樂師的老本行,帶著志工結緣的吉他,開始參與志工行列,像石門鄉義診、台北車站外勞健檢、關懷街友…等活動,都有他愛的足跡。


輔導就業,重返家庭


續物命 造福慧 - 志工用心啟發街友的愛心善根,主動投入每月的社區大型環保日,親身體會付出的快樂。。攝影:陳李少民
志工也會不定期邀請醫護專業人員進行衛教講座,鼓勵街友戒煙、戒酒、戒檳榔、遠離毒品。舉辦義剪活動,幫街友整理儀容,歲末年終之際則協助收容中心粉刷牆面除舊佈新、致贈床墊協助汰舊換新、添購書架致贈靜思語等書籍、為了體恤年邁長者視力老化閱讀書報不易,志工還發心購買各種度數的老花眼鏡結緣。逢年過節(如春節、端午、中秋)並舉辦聯誼愛灑運動,志工用「感恩、尊重、愛」,貼心守護街友們的身心靈健康。

為了鼓勵街友早日自力更生,謝國榮師兄耐心輔導街友就業,不時介紹合適的工作協助他們重返職場。為了鼓勵街友改過遷善重返家庭,熱心的林本榮師兄,多次幫助街友協尋失聯親人、找到回家的路。為了讓街友親身體會手心向下、無所求付出的喜悅,林志豪師兄總是親自開車接送,陪伴鼓勵健康狀況允許的街友,走入社區參與每月大型環保日活動,協助整理資源回收分類。

多次進岀收容中心的阿豪及阿益,感念師兄、師姊們不離不棄的陪伴與鼓勵,雙雙轉念發願要助人。在收容中心養病期間,也學會協助照護其他年邁的長者;一有微薄收入,也不忘隨喜佈施繳交善款。志工們欣喜撒播多年的菩提種子,終於萌芽了。


借境修心,見苦知福


長期投入關懷街友的雪如師姊表示,收容中心裡可說是「臥虎藏龍」,每位被收容的街友背後,其實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過往。志工進到這裡關懷,並不是為揭發他人隱私而來,只要心存感恩,用心傾聽、用愛膚慰,當彼此「愛的存款」足夠了,他們會願意與您分享他的生命風光。從他們的苦難示現中,體悟到原來自己是有福的人,學習到人生短暫,更應該積極「知福、惜福、再造福」。

記得上人曾慈示,「面對貧窮苦難人,愛他、陪伴他、扶持他;面對病苦者,協助就醫並膚慰其心;面對心鬱結不開者,安撫其心靈…這都是安定社會一股很大的力量,慈濟人再辛苦也值得!」

這個隱身於都會區安靜巷弄裡的遊民收容中心,對於慈濟志工來說,正是一畝讓人見苦知福的大福田、訓練人間菩薩的大道場。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