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延燒燬近五百戶 開普敦志工提供熱食

2009-03-15   | 莊月裡
所有飯菜餐具就位,提供熱食給災民的同時,慈濟志工們也準備在此灑下愛的種子。
四十三年來,上人孜孜不倦的慈示;淨化人心、聚善念,方可去災除惡。無奈人心乖桀,惡念起;心火不息…

3月9日凌晨二時許,一對住在 Langa Joe Slovo的情侶一言不和,女方盛怒下點燃火柴,未料方寸薪火,竟釀成四百七十四戶鐵皮屋全毀的重大災情。當夜居民在火光中嚇醒,風勢助長火舌迅速蔓延,簡陋的建材一夕間化為灰燼,唯一能做的就是攜老扶幼的往外逃,其餘什麼都來不及反應。

數日後,3月12日近午,倖免於難的Cynthia依舊整裝上班,來到雇主李浩芳師兄家,把遲到的理由敘述一遍。聽到這樣的不幸,李師兄當下聯絡幾位志工,並與該區管理委員接洽,趕往災區勘查。


志工總動員,準備逾千份熱食

來到華人們望而卻步的黑人區,四處散落著焦黑的鐵皮、梁柱,遠處趕搭房舍的鏗鏘聲此起彼落,居民三三兩兩,或閒晃,或席地而坐;經過委員主任Sifiso的說明,目前受災戶被安置在幾個大帳篷內,陸續接受的外援有衣服、食物。同是非政府組織的SDI,截至今日共完成六十棟鐵皮屋重建,迫切尋求財務上的支援。對於慈濟能主動伸出援手,Sifiso相當感激,並希望慈濟能協助重建一百一十五戶民宅。

掌握一些資訊後,當晚八點在聯絡處召開臨時會議,會中達成共識,整建的部分交由政府及其他慈善團體費心,慈濟人將以直接、重點、尊重與務實的原則,為這群受災戶提供熱食、發放生活物資並提供長期關懷。有了確切的計畫,相約3月13日再次到災區協調後續事宜。

13日一早,向Joe Slovo社區委員轉達慈濟未來援助事項,並確定供食場地與當天行程後,回程路上,黃師兄即開始採買食材,回到聯絡處,命珠師姊立刻展開聯繫。秋老虎肆虐的週末,開普敦慈濟志工全員動起來,要在一天半內,準備出一千五百份熱食。

15日凌晨四點,聯絡處延續前一晚的食材預備,繼續在完成二十鍋米飯後,開始料理今天的熱食——素肉燴飯。

九點過後,大批車輛與志工湧入聯絡處,比原先約定的人員多了將近一倍。黃師兄兩夫婦以過人的體力,陪同香積們煮完最後一鍋,並一一密封妥當後,浩蕩的慈濟藍天白雲隊伍,引領著耀眼的陽光,往Langa出發,要揮去那一大片祝融過後的陰霾。


走入違建區,大愛感恩除罣礙

祝福居民早日揮去這一大片祝融過後的陰霾。
與南區另一批志工會合後車隊轉入社區,繞了幾個彎才來到這片緊鄰N2公路的違建區。我們讓物資暫留車上,先集合大家在供食站內安排工作與叮嚀,並一一報數掌握人員安全。黃師兄再次提醒慈濟人應有的言行要注意,安全更重要。之後大家才邀集居民一起將大鍋飯菜小心的搬到室內。

社區內來了這麼多陌生人,孩子們都好奇的在門外觀望,命珠師姊於是拿出垃圾袋,要大家隨手撿起散落地上的紙屑與瓶罐,一群環保小尖兵天真的邊玩邊撿垃圾,好開心,小容師姊見大家如此賣力,集合大家團康,慈青也投入帶動。場外雖塵土飛揚,歌聲卻異常嘹亮。

另一角,在空地上,管理主任集合部分災民,通知大家有熱食提供。月裡師姊隨後把握因緣介紹慈濟,感恩他們讓來自台灣,但長期定居在此的華僑,有機會為這塊土地及眾生盡一份心力。地球村上沒有信仰、種族、膚色、語言的隔閡,有的只是一股「大愛」力量,會消彌災難,讓苦痛快快過去,未來依舊充滿希望。

第一次接觸慈濟,每一位受災戶從師姊的話語裡,感受到不一樣的謙卑與溫暖,感動取代了陌生。而自己原本罣礙著,為安全考量,該如何提報警員駐守發放,又能不傷和氣的難題,那一刻全放下了。


腰痠臉曬紅,微笑感恩聲不斷

回到供食站,當地志工已煮好「MINI MINI(為幼童準備的食物)」,慈青們也將前一晚小容師姊緊急採買的上千個餐盤洗淨,幾十位志工面戴口罩,在「一聲令下」後,供食活動展開了。

供食站是一個約六十平方公尺的鐵皮屋,共開了八個窗戶,卻不見空氣對流。為了縮短時間,我們請感恩戶由室外領取食物,屋內由志工們裝盤傳遞到窗口,再由屋外的師姊將食物雙手奉上,慈濟人極佳的默契在活動中再一次顯現,幾位初次參與的年輕人更是在供食中幫了大忙。

來到屋外,領到食物的孩子們成群坐在山坡上,大口大口扒著午飯,滿足的神態讓人難忘。而馬路上沿著供食站排出一條長龍,幾位師姊在豔陽下獻上數百份熱食,雖然手痠腰疲臉泛紅,嘴角的那抹微笑與感恩聲卻未曾停歇。


正見化疑慮,善念成就好因緣

隨著人潮漸漸散去,供食活動也近尾聲,我們把剩餘的食物央請社區的志工代為處理,讓晚到的人不致空腹而歸。迅速還原場地後,在居民的感恩揮別中,離開了佈滿灰燼的Joe Slovo。

第一次烹煮如此龐大數量的食物,第一次在兩天內要聚集志工完成這項工作,第一次在毫無警力的協助下進入黑人區,大家心裡的擔憂與恐懼是有的,只是慈濟人總能以正信、正念、正見化解疑慮;也正因為這股善的意念,化解人心的猜忌與隔閡,成就了這樁因緣。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