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世界遺產 福建南靖土樓發放

2010-01-13   | 慈濟基金會
具有世界文化遺址土樓建築的梅林鎮,古意盎然。
2010年1月5日,來自台灣、泉州、汕頭等地慈濟志工,進行福建冬令發放,前往梅林鎮梅林中心小學,為這偏遠的山區的鄉親,帶來大米、食用油及生活包等物資。梅林鎮地處偏遠,從南靖出發需要九十分鐘車程,七點不到志工提前出發,沿著蜿蜒的山路,前往以世界文化遺產【南靖土樓】著稱的梅林村。

孩童感念  牢記去年慈濟身影

離開了南靖市區,靄靄的山嵐在山間輕移,一叢叢的茶樹,占滿山頭如一條綠帶旋繞而上,淙淙的流水穿過竹林越過小徑,低矮的民房與土樓點點錯落其間,沿途的景色,有如潑墨山水畫,濃淡空靈有如人間仙境。

當車子開進梅林鎮梅林中心小學,發放活動的紅布條高掛在活動現場,小小的操場上擠滿人潮,讓志工訝異的是怎麼都是一群小孩,原來他們是梅林小學的學童,鮮少外人來訪的山區小學,孩子知道今天有活動要舉行,趁著課前的時間,跟當地鄉親擠在操場等待慈濟志工的到來。

當志工走下車,孩子們圍了過來,一位紮著馬尾綁著紅領巾的小女孩,拉著志工的衣袖仰著頭問:「阿姨妳去年來過,對不對?我記得妳。」
志工循著聲音低下頭來,看到一張紅通通的小臉。
志工心裏疑問著回說:「小妹妹不好意思,我沒有來過這裏。」
她仍不放棄的問:「妳們不是那個『一家人』嗎?」她一邊說,兩手一邊比劃著房子的手勢。
這會兒,志工才會過意來,原來她說的的是去年來訪的慈濟志工。
志工肯定的回說:「對!對!我們就是一家人。」隨之緊緊握住小女孩的手。
志工貼心的陪伴與引導,讓鄉親露出開心的笑容。
小女孩開心的說:「你們去年送我們很多東西,我媽媽說你們都是好人。」

土樓風華  貧困長者

在當地官員的帶領下,慈濟志工走進梅林村的村落裏,依山傍水土樓建築都是上百年的古跡,我們第一個造訪的是住在圓形土樓的失聰老爺爺,今年七十八歲,當我走進土樓大門,房門的一旁是舂米的大石臼,一旁的長長的石椅。走進以後別有洞天,圓幅形的樓閣一層一層的往上堆疊,門廊上貼著斑駁退色的春花。

在圓形的回廊下,看到一位穿著慈濟棉襖,身形瘦小的老人家,志工主動與他攀談,但是他卻是一臉疑惑,官員在旁說了句:「他耳朵聽不見了。」這才讓我們恍然大悟。阿公看到一群陌生人走進他的家門有點錯愕,自從一戶一戶人家搬離此樓,這裏就越來越淒涼,偌大的土樓只有兩戶人家,白天鄰居上工去了,就只剩下他一個人。

志工牽起老爺爺的手,在他眼前用力的問他:「中午吃了沒?」
當我們把帶去的餅乾送上,老爺爺還客氣的推辭,志工的堅持讓他收下了我們的心意,當我們要告辭時,有位阿嬤從外面走了進來,手裏還拿了包東西,志工趨前打招呼,阿嬤告訴我們,她是來送東西的,耳聰目明的阿嬤拉著志工說:「我今天有收到你們送的東西,你們人真好,跑那麼遠來來幫助我們。」

當我們再次道別時,阿公突然拉住青青師姊的手問:「妳叫什麼名字?」
青青師姊指自己的名牌說:「這是我的名字,很好記的。」
阿公在嘴裏念了一遍,又問了句:「妳住那裏?」
青青師姊湊近他的臉,用誇張的嘴形告訴他說:「我來自台灣。」
他一臉詫異,接著說:「台灣人喔,那好遠喔。」

當我們走出土樓的大門時,阿嬤陪我們走出屋外,叮嚀我們保重,有空再來家中坐坐。

寒冬獻暖  人間有愛

來到下一位長者家中,她是一位住在四角土樓的阿嬤,今年八十六歲,她從十八歲
八十多歲的張秀英阿嬤,看到志工來訪,高興的緊拉志工的手。
就嫁到這裏,歷經半個世紀,滄海桑田人事全非,當時住著二十幾戶的熱鬧景象已不復見,現在只剩下她一個守著這個破舊的土樓,外牆斑駁龜裂,裏面的樑柱有部份已經被蛀蝕,樓板也有幾塊掉了下來顯得岌岌可危。

阿嬤三十五歲即守寡,育有二子,一子入贅少有聯絡,唯一依靠的大兒子身有痼疾,全家的生計皆仰賴媳婦打零工及農作維持生計,無法有餘力來照顧她,阿嬤倒也樂天知命,她說:「我很簡單的,種些菜有什麼就吃什麼,日子還是一樣過得下去。」

志工探頭看了阿嬤房間一眼,卻被一張鋪著麻袋的床定住,憂心的問她說:「阿嬤妳的被子呢?」
她看了看志工,故作輕鬆的說:「我沒被子啊!」頓時大家的心都沉重了下來。
春蘆師姊擔心說:「沒有被子不冷嗎?」
阿嬤一派輕鬆,好似理所當然的回答:「衣服穿多一點就好了。」
聽完這句話,我們的心更沉重了。
問她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忙的,她卻安慰我們說:「你們來看我就非常高興了,剩下的我不敢多想。」

當我們離開時,阿嬤送我們走出家門,她亦步亦趨的跟在我們身後,志工頻頻回首對著她說:「回去了,不要再送了。」

天空正下著冷冷的冬雨,冷風吹襲讓我們,再多的不捨,也只能付諸於祝福。

(福建報導 2010/1/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