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新芽獎得主 曾祖父母出席讚貼心

2010-11-24   | 吳惠富
慈濟基金會2010年雲林區新芽獎學金頒發典禮,11月6日首次在雲林聯絡處舉行,共有五十七位受獎者、三十八位家屬、十位貴賓及一百二十八位志工陪伴。師兄師姊整齊列隊,為來賓奉茶,展現慈濟人文。(攝影者:吳碧珠,地點:慈濟雲林聯絡處, 日期:2010/11/06)
佛教慈濟基金會2010年雲林區新芽獎學金頒發典禮,11月6日首次在雲林聯絡處舉行,共有五十七位受獎者、三十八位家屬、十位貴賓及一百二十八位志工陪伴。為了籌備此次新芽獎學金頒發活動,志工經過三、四個月的計畫與討論,希望活動的規劃能讓這些得獎的孩子和家長們感受到一家人的溫馨與關懷。

窮困的孩子 自愛就是社會的希望

得到「孝悌獎」的賴同學是大德工商職業學校一年級的學生,父親因肝病往生。賴媽媽說:「聽到影片中證嚴上人開示『窮困的家庭,只要孩子自愛就是社會的希望』,心中有很大的感慨;想到孩子還小即無父親且家境不好,孩子跟著過苦日子,就很難過!慶幸的是孩子聽話不讓我多操煩,希望他繼續加油,將來有出息,也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回饋社會。」

就讀東仁國中三年級的林同學,推著坐輪椅的爸爸進入會場,林同學說:「在小學三年級時父母離異,都靠爸爸照顧我和哥哥;爸爸現在四十七歲,在四十歲時糖尿病發,右腳已截肢且視網膜病變視力不良,每日需打胰島素。」他很感謝志工在他們需要幫忙的時候給予關懷與勉勵,希望能考上好的高中,好好照顧爸爸,他準備把獎學金交給爸爸支付眼睛手術的費用。

司儀周世聰師兄指出林同學很孝順,每天中午都要從學校回家為父親準備午餐,再返校讀書,而放學後更要整理家務,幫父親盥洗,從無怨言,因為她知道要盡為人子女的責任--孝順!

今天的手語帶動「幸福的臉」,得獎者雖然在生活上並不富裕,但是心靈上的充實與社會的關懷讓幸福洋溢在臉上。
得獎者發表獎感言,表示很榮幸得獎,感謝師公 上人、慈濟師姑師伯、校長及老師幫助,並要將獎金交爸爸補貼家用減輕負擔,期許將來長大也能照顧別人。(攝影者:吳碧珠,地點:慈濟雲林聯絡處, 日期:2010/11/06)


校長鼓勵 受獎者成為手心向下

虎尾高中楊豪森校長致詞表示:「孩子們在困苦的環境中能有這麼好的表現,得到這份榮耀是實至名歸。靜思語『願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孩子們勿輕忽自己的力量,盡學生的本份盡力而為,人與人之間的最大距離是『想』與『做』,所以從學習到省思再付出行動,這當中只要是對的事、肯做,社會會更好。」

北港高中校長蔡孟峰校長致詞中鼓勵受獎學生:「『證嚴法師說台灣以善、以愛為寶,有一群奮鬥的人們用無私大愛在默默付出,只要努力願望就會達成,現在雖是手心向上,將來手心向下回饋,將這份大愛傳遞出去!」

年幼受獎者 發願長大後也要助人

頒發獎項的同時,播放得獎者的影片,讓大家了解受獎者得獎的內容。「孝悌獎」國小組的劉同學在台上分享得獎感言:「爸爸有糖尿病無法工作,感謝很多人幫助我們,讓我可以讀書、可以讓爸爸看病、可以買菜,以後我長大也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得到「孝悌獎」的小崴、小儀、小琪三兄妹和媽媽一起來領獎,蔡媽媽說:「感謝大家的幫助與長期關懷,才可以讓孩子繼續好好讀書,真是感恩!」

「孝悌獎」國中組的小瑩說:「在我們需要幫助時,得到這麼多人幫助,期待將來幫助他人,我會和爸爸、哥哥堅強的生活下去,謝謝大家!」目前就讀揚子高中三年級的哥哥小鈺則是得到學習領域獎,他表示:「謝謝大家的幫助,讓我繼續求學,我會更努力,將來對社會有所幫助!」

獲得「特殊表現獎」的小瑄是林內國中三年級學生,與獲得「全勤獎」的六和國小五年級小宏是姊弟,沈媽媽分享:「看完戲劇表演很感動,劇情中的孩子貼心的幫父母分擔工作,我們的家境不好,總是希望孩子能懂事,體諒父母的辛苦,希望孩子有成就,也希望他們能了解爸媽對他們的愛是永不變的。」

雖身處困境 用毅力達成夢想

「學習領域獎」的張同學是虎尾高中三年級的學生,她帶著二位高齡八十及八十八歲的阿祖(曾祖父母)來領獎。因為張同學是由阿祖帶大的,所以這份榮譽要和兩位老人家分享。張同學在台上和大家互勉:「雖然現在我們身處困境中,大家要在困境中更加茁壯,未來的夢想會因毅力而達成!」

得獎同學接受志工的採訪,志工薛素琴安慰在一旁感動落淚的家長。(攝影者:吳碧珠,地點:慈濟雲林聯絡處, 日期:2010/11/06)
張同學的阿祖說:「孩子很尊重我們,也很勤儉,打工賺二千元都要給阿祖,還要我們別操煩,將來要考上台南成大,還說要賺錢、買地、蓋別墅給我們住,要好好孝順阿祖,給阿祖過好生活,真是很貼心!」

慈濟訪視幹事廖麗玉期許志工們在慈善志業上更精進,希望這些善的菩提種子向下扎根將來長成大樹,為社會造福散播愛的種子!頒獎典禮就在慈濟志工們圍繞著貴賓、家長和孩子的身邊,一起唱「愛與關懷」中圓滿結束! 【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惠富 雲林報導 2010/11/0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