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大愛農場首次收成 精舍芳鄰嚐鮮

2010-12-31   | 慈濟基金會
位於花蓮縣壽豐鄉的大愛農場,種下的蔬菜已經可以收成。(慈善志業發展處提供)
花蓮慈濟大愛農場首次收成,12月30日一早收割30公斤「A菜(台語音似:喂啊菜)」,送到秀林鄉佳民國小,受到佳民百位全校師生現場熱烈歡迎,學生用原住民語「Kbiyah!(太魯閣族語,意思為加油,音似「個比亞」)」歡呼,表達對慈濟的感謝之意。

現摘青菜無農藥 營養又健康

「哇!蔬菜好新鮮。菜聞起來香香的,有泥土的味道!」佳民國小學生手拿著「A菜」,人人笑開懷,直呼「我喜歡吃蔬菜」。太魯閣族、就讀一年級的林予芯說:「以後我還想吃到慈濟師姑、師伯送來的菜!」

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高專李瑞華向小學生介紹,這些「A菜」全部都是早上收割的,葉子上面還有露水,而且生產過程,堅持「不灑農藥、不殺蟲蟲」,剛好旁邊有波菜犧牲自己給蟲蟲吃,所以「A菜」才會長得這麼漂亮。

青翠的蔬菜是佳民國小學童的最愛。(秘書處提供)
佳民國小校長林碧霞讚嘆:「學校距離慈濟靜思精舍很近,學生真的很有福氣,我們深深感受到慈濟基金會非常照顧孩子;今天的送菜活動,我深深期盼孩子有所『得』也要懂得回饋,要把書讀好、孝順父母,長大後才有能力回報社會。」

佳民國小是花蓮慈濟靜思精舍的「好厝邊」,慈濟大愛農場,第一次收成,30日將收割的蔬菜送到佳民國小。日後,只要有新菜採收,即與鄰近小學分享健康、分享愛。

環境永續為準則 農場獲有機認證


李瑞華表示,這是慈濟大愛農場推廣慈善農業跨出來的第一步。因應氣候變遷,及可能發生的糧食危機,慈濟基金會經過縝密的規劃,2010年8月,向臺糖公司志學有機農業專區,租賃二十點三六公頃農地,種植蔬菜、雜糧、香草等。

慈濟大愛農場堅持不施化肥、不灑農藥,同時努力尋找農業古法智慧,確實環境保護之外,顧及生態平衡與農業永續,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與技術,也已獲得花蓮區農改場的全力支持。農場已經申請慈心基金會有機認證,於昨日(12月29日)審核通過。

 

左圖:A菜有了附近菠菜的「犧牲」,免於被蟲啃食。(慈善志業發展處提供)
右圖:蕎麥白色花朵迎風飄逸。(慈善志業發展處提供)

在慈濟農耕志工指導之下,大多數為阿美族的工作人員,經過兩個月的整地、翻土,播種;蔬菜區首次收成「A菜」,而農曆年前,將有大蘿蔔問世。

除此之外,花東地區「首種」的甜蕎麥、苦蕎麥、小麥等雜糧,預計元月底採收。而澳洲茶樹、無患子、香樁、芳香萬壽菊等忌避植物「年紀雖小」,卻已架構天然防護網絡。

慈濟大愛農場表示,待建立各種農作經驗與科技,不僅提供在地更多的就業機會,於國際賑災,需要協助農業復耕時,也能奉獻一、二。

(報導:慈濟基金會秘書處 2010/12/3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