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21載 慈濟大愛不輟
2012-01-11 | 人文真善美志工大愛建院21載 慈濟愛仍在
自1991年華東大水災,慈濟在重災區安徽省全椒縣援建了十所敬老院,由於年代久遠,敬老院已改建遷移,合併成二郎口 、東王、大墅、管壩、張陳、襄河 、八波、白酒和黃庵等九所敬老院,來收容孤苦無依的老人。
在巴士停留在安徽縣政府短暫休息時,第一組將前往的二郎口敬老院院長黃書金與東王敬老院副院長楊金海皆來到車上,為慈濟人帶路。任職十七年的楊院長受邀拿起麥克風,為志工說明院內103位長者的情形,他想到能為貧病與教育程度有限的老人服務,感到非常高興。
儘管楊院長請姊姊幫忙照顧他92歲的父親,自己安住敬老院,難得回家侍奉父親,但是想到自己曾在零下十度的深夜,將血壓高升的老人緊急送醫,搶救成功,他更是樂於無怨無悔地捨小愛、就大愛。
楊院長說,院內長者每人每月得到政府補助235元,平日中午一菜一湯、晚餐供粥,醫療費用則由政府負擔95%,剩下的再由敬老院支出,就醫無虞,但近年來老成凋零,還好有慈濟不離不棄,定時關懷,為院內八位員工與所有長者加油打氣,增加力量。
四十分鐘後,車抵二郎口敬老院,大家列隊下車,準備走進食堂探望老人,但見院內兩邊種有芥菜,鄉村風貌,安逸恬淡,原來這是院方以收購青菜、補貼工資與肥料支出,來補助三成行動方便的長者參與耕種,與避免可能的不假外出,順便鼓勵長者安心做事的心意。
體驗真愛教育 視長者如親
儘管天氣寒冷,爺爺奶奶卻早已安坐食堂,等待慈濟志工的到來,顫抖的身軀、冰冷的雙手、止不住的咳嗽聲,讓人心生不捨,只有趕緊帶動歌曲,讓爺爺奶奶活動一下身體,也吃碗熱呼呼的沙茶素麵,暖暖身子。
隨著慈濟志工恭敬地為長者獻上一份份的百歲錢,也幫忙長者將棉被、棉衛生衣褲送回房間,讓第一次前來做志工的南京農業大學老師牛津深感震撼。從菩提協會得知今日活動的牛老師說,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提倡博愛,南京因此成為博愛之都,但愛的教育不能用說的,孩子需要體驗,才能懂愛。
牛老師說,人都會老,今天幫爺爺奶奶送棉被到房間,看到他們住得很簡陋,櫃子很破舊;其中一位九十六歲的奶奶甚至因為行動不便,得等到食堂裡的致贈儀式結束後,志工才能親自為她送上祝福,讓奶奶等得十分焦急,也讓牛老師心疼不已;教授經濟學的牛老師得知上人的著作《人生經濟學》後,希望日後能接續慈濟因緣,深入了解靜思法髓。
期盼相逢不遷居 念慈濟長情
家有喜事,劈哩啪啦、劈哩啪啦,為了歡迎慈濟志工,東王敬老院長者在門口等了好一會兒,才抓準放鞭炮的時機,獻上他們最熱烈的歡迎。
歡喜領取百歲錢後,社區志工林德峰為三十五位長者切蛋糕慶生,精緻可口又綿密鬆軟,是林師兄為了爺爺奶奶特地製作的蛋糕,除了選用純天然的食材以外,考量天冷,他還加了許多桂圓,以少糖少油的烘培方式帶給爺爺奶奶健康。
源自華東水災以來的二十年因緣,爺爺奶奶吃了蛋糕,仍留在原地與志工同樂,一時興起,還主動告訴志工,他們也要唱歌表演,隨即高興地站在中間唱起黃梅調,還比劃著手勢,加上身段,雖然唱了三遍還是同樣幾句歌詞,依然博得志工熱烈掌聲鼓勵;另外一位爺爺聽著開心,又自告奮勇要唱歌,這回唱的是年輕時從軍的戰歌,慷慨激昂,好不雄壯;接著說書的表演也鬧熱登場,讓現場年輕志工嘆為觀止,原來爺爺們各個身懷絕技,不輸給年輕人。
出身將軍的楊冠新師兄過去也曾來過安徽全椒,他以在台灣和老榮民互動的多年經驗,很自然地與敬老院爺爺聊天,楊師兄輕描淡寫地說,多聽幾次,就了解了!原來這所敬老院房舍歷經歲月洗禮,十分老舊,面臨拆遷的命運,但許多爺爺從建院開始就入住至今,多年慈濟因緣,讓他們歲歲年年都盼望著再見慈濟一面,不肯搬到更新更好的房舍。
92歲的胡長道爺爺今天為了等待慈濟人下午到來,早上五點就高興得睡不著覺,耐心等候多時,平日,胡爺爺不怕辛苦,親自照顧身邊臥病十七年的奶奶,但想到六個孩子不在身邊,他不禁難過的掉下眼淚,楊冠新師兄趕緊提醒大家,不要勾起爺爺傷心往事,這才止住淚水,不斷說道,祝慈濟人身體健康,祝慈濟人身體健康……
臨別依依,許多爺爺奶奶不顧天氣寒冷與行動不便,仍慢慢走到門口,送別慈濟人,鞭炮拿著,等所有志工都上車,才點燃鞭炮,把轟然響聲留給自己,把十足誠意送給志工,讓彼此雙手不斷揮舞,直到巴士漸行漸遠,才依依不捨地靜待下次相逢。
見苦知福啟悲心 發願多行善
在巴士上,二十一世紀不動產公司同仁呂茂恩感動分享,他背起老奶奶,只是基於中國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呂先生說,慈濟堅持助人的精神很偉大,愛能讓社會溫暖,今後他願從自己做起,影響身邊的人,讓人人都伸出雙手,匯聚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南京保時捷總經理戴朝華則希望保時捷可以回饋社會,為老人們做些事。今天他帶了二十多位員工一起來,其中的解文鑫是第一次來到敬老院,當他看到爺爺奶奶們身上簡樸老舊、多處補丁的衣服,讓他深受震撼,難過不捨,他感恩爺爺奶奶以身示教,啟發他的悲心,文鑫說,我一定會再回來看爺爺奶奶。
(文:仲鑫、趙利紅、魏帆、陳曉芳、鄭淑貞、姚淑美、白如璐 安徽全椒報導 201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