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米撲滿 佳民長者願助人

2012-04-02   | 白如璐
慈濟志工龔聆陪伴林秋素阿嬤彩繪竹筒,阿嬤說,我在家有看大愛臺,上人好辛苦,每天都在幫人家。(攝影者:王嘉彬,地點:佳民村活動中心,日期:2012/03/30)
花蓮縣秀林鄉佳民村志工林惠珍,在紙捲竹筒上彩繪三個小娃娃,手牽手拿著撲滿去救人。繼持續二個月的銀髮族長青課程後,3月30日首次舉辦茶會,慈濟志工除了準備茶點、布置會場、用心製作米撲滿,慈小大愛媽媽也演出緬甸農民日存一把米的善舉,鼓勵佳民長者一起做好事。

彩繪米撲滿 一起做好事

拿起飾有毛筆繪製的蓮花紙捲竹筒,二十多位佳民村長者正努力構思,該在白紙為底的竹筒上彩繪甚麼圖案,才能裝進紗袋,帶回這精巧可愛的米撲滿,每天煮飯前裝點米進去,下周再帶回來給村長,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林阿煥阿嬤喜歡蓮花,也依樣畫葫蘆,畫起粉色蓮花來,游春梅阿嬤則拿起黃色彩筆,畫了一棵小樹,村長林志勇撥冗前來,畫了各式各樣不同顏色的花朵,佳民村志工林惠珍畫得用心,她畫了三個小娃娃,手牽手,拿著撲滿去救人。

林秋素阿嬤一邊畫,還一邊告訴身旁的慈濟志工龔聆,我在家有看大愛臺,證嚴上人好辛苦,每天都在幫人家,另一旁的林惠珍聽了也說,我在教會上主日學,大家都會講到上人,不分宗教、種族與國家,救了全世界的人。

林阿煥阿嬤跟隨慈濟志工,將竹筒放進紗袋後拉緊,準備帶回家存米。(攝影者:王嘉彬,地點:佳民村活動中心,日期:2012/03/30)
原來這三十個竹筒是活動組吳燕妮邀請潘信成,大家集思廣益,於茶會活動前一天(3/29),向靜思精舍師父請來已使用過的,再加工製作而成,潘信成說:「怕太重,靈機一動,想到紙捲竹筒,但存錢的隙縫太小,我們就把上面拆開一半,變成『開口笑』,再買毛筆畫蓮花、寫祝福,做到凌晨兩點半。」

不辭勞苦付出的志工還有鄭愛鑾,昨天一整天都在做點心,她帶來麵包樹的大葉子,鋪在七張小圓桌,上面擺上圓盤,置有她的拿手點心,黃色的是南瓜包,紫色的是地瓜包,還有芋頭粿、雪花糕,加上豆干、茶點,配著小葉紅茶,希望阿公阿嬤吃了心歡喜。

慈小大愛媽媽也不遑多讓,搭配新聞影片,為阿公阿嬤重現四年前緬甸風災後,農民烏丁屯感念慈濟捐贈稻種、肥料和米糧,每天煮飯前抓一把白米,存入小塑膠桶,帶動緬甸農家日存一把米助人的善舉,鼓勵在座長者,一人捐十五粒米,集合一百人的力量,就能煮出一碗飯,讓貧苦人得以溫飽。

團康趣味多 祖孫一家親

村長林志勇(右)撥冗參加茶會,與慈濟志工一起玩蝸牛團康。(攝影者:王嘉彬,地點:佳民村活動中心,日期:2012/03/30)
「八分飽,二分助人好;零廚餘,年年慶有餘。」一起觀看《人間菩提》影片,聆聽上人開示「攝心如法身力行」後,活動組開始帶動「一比呀呀」,讓阿公阿嬤做運動,只是手指頭似乎不怎麼聽話,沒跟上節拍,讓阿公阿嬤相視而笑,玩得好開心。

「嘿嘿蝸牛,你有沒有眼睛,你有沒有頭,我有眼睛我有頭,還有手和腳。」沒想到蝸牛團康千變萬化,從自己一手伸出兩指當觸角,另一手在下當成蝸牛殼,到四人組成一隻小蝸牛,左右兩人各舉一手當觸角,後面兩人縮起當成殼,隨著音樂轉動角度、變化隊形,考驗彼此默契與反應。

雖然春梅阿嬤一次也沒出錯,高興得跳起來,金阿罔阿嬤卻怎麼轉動位置,都是舉手當觸角,笑壞了臺下的厝邊鄰里,也讓帶動遊戲的潘信成好歡喜,就像祖孫相聚一般,親切又開心。

村長林智勇致詞時感恩慈濟,每周都有備而來,帶給村民歡樂的時光,也是會員的他平常就有投竹筒的習慣,但因公忙碌,直到今年才下定決心,一定要完成見習志工培訓,近年來的互動,讓全村民眾都感受到慈濟的愛心,也讓他想更進一步了解慈濟四大八印如何推動到全球。

「伊達不嚕不,蹦!」最後,村長帶領大家大聲喊出「我們是太魯閣族」,圓滿了二個月以來的銀髮族長青課程後首次舉辦的茶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白如璐 花蓮秀林報導2012/03/3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