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陽光 予城市暗角希望

2014-10-25   | 林真 梁玉玲 沈進華 楊淑華
宋女士天生患有癲癇,左眼眼疾,需要家人時時陪伴。(攝影者:施忠賢)
種子處於暗處,沒有陽光,難以吐出生命之芽;花朵處於暗處,沒有陽光,難以散發它的芬芳,一縷陽光,代表著一分希望,絕處會逢生。「愛」是城市角落裡孤苦無依人的一縷陽光,它帶給人溫暖的慰藉和生活的希望。

福建廈門2014年冬令發放初訪於8月2日進行,四十組慈濟志工共計一百六十三人迎著美麗晨曦,走遍湖裡區五個街道,深入社會暗角、關懷貧病,親耳聆聽、親眼看望、親身膚慰,給七百一十五戶生活困苦的人送去溫暖,送去愛。

湖裡區是廈門市為適應改革開放、特區建設形勢發展的需要,於1987年11月新成立的一個行政區,下轄湖裡、殿前、江頭、禾山、金山五個街道。很多農村被納入湖裡區城市化建設的版圖,被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所包圍,屬於典型的「城中村」,舊村改造征地拆遷影響到當地農民的利益,政府給予一定的拆遷補償金及安置房,保障當地居民享受社保化待遇。但還是有部分家庭因為老、弱、病、殘,生活陷入了困窘,靠領取政府給予的低保費勉強維持生計。

藥罐人生 傾訴苦痛


志工們走進宋女士的家,第一眼望去覺得與一般三口之家無異,隨著女主人娓娓訴來,家裡的困窘逐漸呈現在眾人眼前。

懷孕時吃了不少苦頭的宋媽媽,醫生說她體內缺這少那的,讓她服了不少藥,也給日後的身體種下了病根。原以為產後就能盡享天倫之樂,不曾想過宋女士天生患有癲癇,左眼也因沒有及時治療落下眼疾。隨時可能會暈厥,隨時可能癲癇發作,家人須時時陪伴,不離左右。且須長期服藥、定時抽血、做心電圖。疾病的困擾影響了宋女士的身心發育,也奪去本應屬於這個家的陽光和快樂。

宋媽媽膝骨關節因內風濕導致關節間無骨膠潤滑,無法自然彎曲,需要手術,家貧無力手術放棄治療。(攝影者:施忠賢)
宋媽媽膝骨關節因為內風濕導致腫痛、變形,關節間已無骨膠潤滑,無法自然彎曲,落下嚴重的腿疾,出行不便。服用的藥物副作用大,導致很多的併發症,病情已經擴展到手腕關節也出現同樣的腫痛、變形,醫生建議手術,但高昂的手術費已經讓這個家不堪重負。

因為女兒需要看顧,宋媽媽選擇放棄手術,礙於腿疾不便,一家三口的生活起居,買菜、做飯、抓藥等家中裡裡外外的事全靠宋爸爸一人張羅,生活支出僅靠宋媽媽微薄的退休金維持,光母女倆每月的藥費就一千多,家中瓶瓶罐罐各類的藥品隨處可見。

生活困窘不堪,更艱難的是每次上醫院為宋女士做複查就要全家出動,腿腳不便加上個別醫護人員的不善解,讓宋媽媽苦不堪言,有苦無處訴。生活常感絕望無助,說到傷心處不禁潸然淚下。「這些藥是治病也致命。我這輩子也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年輕時也是社區婦女主任,也為社會做貢獻,為什麼卻讓我落到這步田地?」

志工顏美瓊擁抱膚慰宋媽媽:「今生的苦是了上輩子的業,不能逃避就坦然的面對它,接受它,您既然相信有生生世世,這輩子做好事,今生來世定會有福報。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您看有這麼多人在關心你們。今天我們就是帶著全球慈濟人對你們的愛與祝福來的哦!」

宋媽媽擦了擦淚說,「是啊,這些年要不是政府的關懷,單就那一點兒退休金哪能維持得下去,居委會也很照顧,幫我女兒申請了低保戶生活費和殘疾人護理費,減輕了不少的負擔。感恩你們來關心,祝福你們好人一生平安,身體健健康康!」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當志工們播灑愛的陽光,也聞到了花的芬芳,這就是善和愛的迴圈。

同病相憐 鄰里相幫

志工來到盧先生的家中,四面牆壁發黃,兩張上下鋪的床上堆滿雜物,屋中彌漫難聞的味道。(攝影者:孫福加)
居委會領導蘇惠珠提前一天就挨家挨戶地打電話,與受訪戶約定探訪時間。蘇惠珠幼年因罹患小兒麻痹症,手腳都變形了,走路也很費力,有很多受訪戶都是住在六樓,她也堅持一起入戶,路況不熟時就詢問鄉親,不斷告訴鄉親臺灣慈濟志工是來看望關懷本地鄉親的。

互動中,鄉親們也都牢牢記住慈濟志工服:「藍天白雲、灰天白雲。」蘇惠珠告訴志工自己也是殘疾人,對殘障鄉親就會多一分同理心,2006年結識慈濟以來,「每次見到慈濟人開心的笑臉,自己也感受到快樂,今早牙疼得很厲害,結果在走訪中不知不覺地好了。」蘇惠珠手摸著腮邊,露出可愛的笑容。

蘇惠珠帶領志工前往湖裡區禾山街道盧厝村盧先生的家中,四面牆壁已經發黃,屋內兩張上下鋪的床上堆滿雜物,以及沒有被套的棉絮,屋中彌漫著一股難聞的味道。

盧先生三兄弟都有智能上的障礙,盧先生是老大,體重二百多斤,已經完全不能下床;老二患糖尿病,雙腿無力;老三也是臥病在床,盧媽媽看見志工也忍不住訴說心中的苦悶:「自己剛剛住院回來,花了八萬多都是政府出的,現在頭還是很痛,老三需要人幫忙帶去給醫生看,自己實在是沒辦法了,沒有政府及好心人的幫助是沒辦法活下去了。」

志工陳佩君蹲在身邊,握住盧媽媽的手說:「阿嬤,政府會幫助您們的,您要放寛心,好好照顧孩子。」志工送上香積飯,以及有證嚴上人與全球慈濟人祝福的福氣蘋果吊飾。阿嬤跟二個兒子連聲說謝謝!

蘇惠珠承諾要儘快找人帶老三去看醫生,也會給予這個家庭更多的幫助與關懷。

異地行善 愛的迴圈

來自江西的大學生王曉瑩,在受助戶家看到慈濟竹筒,帶動愛的迴圈,非常有感觸。(攝影者:施忠賢)
王曉瑩是江西省南昌大學大三的學生,主修社會工作專業,相對於其它人們眼中的熱門專業,社會工作系只有一個班三十六名學生,儘管如此,仍不影響他們奮發向上的熱情,學習之餘積極深入社區,把理論應用於實踐。

因南昌本地慈善機構不多,王曉瑩和同學不遠千里來到廈門,以霞輝助老志願者身分參與各項社區老人關懷活動中,透過付出來瞭解社會,明確身為社會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

霞輝老年社會服務中心是湖裡區民政局正式註冊的社工機構,立足於社區居家養老社工服務,為社區老人提供醫療、護理、康復與社會工作等多專業結合的服務。王曉瑩通過走訪看到慈濟服務的群體更廣,「很多低保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壯年,因為肢體或精神方面的疾病,導致家庭失去經濟支柱而陷入了困窘,慈濟人不僅給予物資上的幫助,還引導他們積極樂觀面對困境,改變心態,跟他們說慈濟的竹筒歲月,啟發他們的愛心,在能力範圍內也能手心翻轉向下幫助別人,在有些受助戶家裡也看到慈濟的竹筒,這點做得很好,愛得到善的迴圈。」

住在湖裡殿前社區的志工洪建家,第一次參加慈濟的訪視活動,「看到這些家庭中有的人行動不方便,有的家庭拮据困難。但是他們的心態卻很健康,很知足樂觀,值得自己學習。相比之下,覺得自己已經很幸福了。」提到近日頻頻發生的災難,洪建家感歎人生無常,要好好珍惜身邊人,盡情付出,不斷修行,調整自己的心態。

人生路上有甜有苦,有喜有憂,跌倒的時候,要勇敢地抬頭,相信困難只是暫時的,烏雲頭上有晴空,風風雨雨都接受,陽光總在風雨後,相信就會有彩虹!

(文:林真、梁玉玲、沈進華、楊淑華 福建廈門報導 2014/08/02)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