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學興盛的道場
2013-07-28 | 慈濟基金會
大陸有座龍山寺,是從唐代就有的古剎,聽說清朝時代有一時期寺內的香火鼎盛。為何有此盛況呢?因為寺內有一位以至誠之心待人行事的老和尚,他帶著十幾位弟子駐錫於此寺。
老和尚的真誠發心
大陸鄉間的百姓通常都很貧困,這寺院裡的師父們生活也很刻苦。
寺院附近有個小村莊叫興田村,村內有個四、五歲時父母雙亡的孤兒。當時家家戶戶均很貧困,沒有人願意收養他,老和尚就把這可憐的孤兒帶回寺裡。
那孩子長得很可愛,很得寺裡師父們的愛護。寺院裡的生活很忙碌,粗重的工作那孩子幫不上忙,大家就派他扣鐘打鼓。平時師父們上殿課誦,他也一起參加。這孩子很有慧根,雖然小小年紀,但扣鐘念鐘聲偈時,卻能體會其中的含義,因為他以發自內心的真誠,唱念鐘聲偈時感人至深,於是更得大家的疼愛。
這孩子漸漸長大了。寺裡有許多經書因年久而破爛不堪,老和尚告訴他:「你要好好地把這些經點補好,且要用心閱讀!」有些經書破舊得連字都掉了,他仍很有耐心地修補整理。他記性很好,別人是誦經、讀經,他卻能背誦經典,所以這些破舊的經書有遺漏之處,他都能夠補齊,不但練成一手好字,經藏也都匯入了他的腦海。
年輕比丘落實大愛
漸漸地,他從小沙彌成為一位年輕的比丘。當他二十八歲時,有次下山經過一村莊,遇到一個孤兒飢餓受凍,甚是可憐,想起自己多年前的遭遇,不由得心生憐憫。回寺院後,他向老和尚稟告這件事,請求把孤兒帶回寺裡,老和尚二話不說,立刻答應。於是,那孤兒就跟著這位年輕的比丘回到寺院。
這位年輕的比丘三十二歲時,老和尚已年邁病篤。老和尚召集所有弟子,宣佈把寺院交給這位最年輕的弟子,因他很清楚寺內所有的事務且年輕力壯,況且其他弟子均已年老。年輕的比丘是其他人從小看大的,大家知道他很乖巧懂事,所以老和尚宣佈之後,大家欣然接受。不久,老和尚圓寂,年輕的比丘繼任為住持。
當了住持後,他向寺裡其他同修師父們說:「人間多苦,我們既然發心出家,就應學習佛陀慈悲的精神,不能獨善其身。」那時附近地區有許多孤兒,他建議寺裡收容這些孤兒,大家都很支持他的意見。於是,他看到流離失所的孩子就帶回寺裡,教他們做人的禮貌、禮佛的規矩,在寺裡誦經、修行。
十幾年後,這些孩子們都由小沙彌變成年輕的比丘,他們接受了佛法的薰陶,深刻體會人生的苦相,並進一步發揮已能去救苦,所以,龍山寺的慈善工作深受好評,且戒學興盛,聲名遠播。
※ ※ ※
當初由於老和尚慈悲為懷,收容一名孤兒,這孤兒再將寺院發展成大道場,這都是由一念誠心出發的。若能匯集人人的真誠與大愛,則整個社會一定祥和光明。
(證嚴上人講於1993年8月7日)
老和尚的真誠發心
大陸鄉間的百姓通常都很貧困,這寺院裡的師父們生活也很刻苦。
寺院附近有個小村莊叫興田村,村內有個四、五歲時父母雙亡的孤兒。當時家家戶戶均很貧困,沒有人願意收養他,老和尚就把這可憐的孤兒帶回寺裡。
那孩子長得很可愛,很得寺裡師父們的愛護。寺院裡的生活很忙碌,粗重的工作那孩子幫不上忙,大家就派他扣鐘打鼓。平時師父們上殿課誦,他也一起參加。這孩子很有慧根,雖然小小年紀,但扣鐘念鐘聲偈時,卻能體會其中的含義,因為他以發自內心的真誠,唱念鐘聲偈時感人至深,於是更得大家的疼愛。
這孩子漸漸長大了。寺裡有許多經書因年久而破爛不堪,老和尚告訴他:「你要好好地把這些經點補好,且要用心閱讀!」有些經書破舊得連字都掉了,他仍很有耐心地修補整理。他記性很好,別人是誦經、讀經,他卻能背誦經典,所以這些破舊的經書有遺漏之處,他都能夠補齊,不但練成一手好字,經藏也都匯入了他的腦海。
年輕比丘落實大愛
漸漸地,他從小沙彌成為一位年輕的比丘。當他二十八歲時,有次下山經過一村莊,遇到一個孤兒飢餓受凍,甚是可憐,想起自己多年前的遭遇,不由得心生憐憫。回寺院後,他向老和尚稟告這件事,請求把孤兒帶回寺裡,老和尚二話不說,立刻答應。於是,那孤兒就跟著這位年輕的比丘回到寺院。
這位年輕的比丘三十二歲時,老和尚已年邁病篤。老和尚召集所有弟子,宣佈把寺院交給這位最年輕的弟子,因他很清楚寺內所有的事務且年輕力壯,況且其他弟子均已年老。年輕的比丘是其他人從小看大的,大家知道他很乖巧懂事,所以老和尚宣佈之後,大家欣然接受。不久,老和尚圓寂,年輕的比丘繼任為住持。
當了住持後,他向寺裡其他同修師父們說:「人間多苦,我們既然發心出家,就應學習佛陀慈悲的精神,不能獨善其身。」那時附近地區有許多孤兒,他建議寺裡收容這些孤兒,大家都很支持他的意見。於是,他看到流離失所的孩子就帶回寺裡,教他們做人的禮貌、禮佛的規矩,在寺裡誦經、修行。
十幾年後,這些孩子們都由小沙彌變成年輕的比丘,他們接受了佛法的薰陶,深刻體會人生的苦相,並進一步發揮已能去救苦,所以,龍山寺的慈善工作深受好評,且戒學興盛,聲名遠播。
※ ※ ※
當初由於老和尚慈悲為懷,收容一名孤兒,這孤兒再將寺院發展成大道場,這都是由一念誠心出發的。若能匯集人人的真誠與大愛,則整個社會一定祥和光明。
(證嚴上人講於1993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