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雙手 種善因果

2019-12-25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慈濟事)只有一個人做不起來,一個掌聲單手不響,要雙手;我們兩隻手鼓掌,只是有一個聲音就過去了,雙手伸出來,共同合力,大家用真正的力量,這樣可以為社會做事情。」
【證嚴上人12月24日臺南慈濟人溫馨座談開示】
「精進,就有說不完的歷史,沒做事,就沒有事可說。所以,你們要了解,你們有說不完的故事,師父更有許多說不完的感受。真的是感恩二個字,能夠代表什麼?只能說感恩回向,大家是要自己來感恩,我們有這因緣走入這條路,這條路給我們生命中的記憶很多。」

慈濟志工們用愛走過的足跡,總是讓證嚴上人感到安心與感動。12月24日下午,臺南慈濟志工以「莫忘那一年」為主題,分享歷年來的重大事件關懷、社區溫馨點滴,在在都見證慈濟為人間社會的付出。

「其實,我們是為自己,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子孫,這都是自我回向勉勵。我們做得到,我們要對自己、對彼此之間說感恩。只有一個人做不起來,一個掌聲單手不響,要雙手;我們兩隻手鼓掌,只是有一個聲音就過去了,雙手伸出來,共同合力,大家用真正的力量,這樣可以為社會做事情。」

慈濟修行重實踐 五百人合千手眼

上人感恩每一位志工,都貼心地以師志為己志,代替上人的雙腳,走遍苦難境地,代替上人的雙手,擁抱天下蒼生。

「這個師徒同心同志願,這就是生生世世、心心念念,生生世世為佛教、為眾生,心心念念真正是把佛教帶入人群去。為佛教、為眾生,用說的是走不到,最重要是菩薩入人群,你們就是真正入人群的菩薩。」

慈濟是講求實踐的修行團體,承擔幹部就是要邀約志士仁人,化身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共同實踐對社會的使命與責任。

「入人群不只要用說的,還要帶動作。慈濟,難道只是說名?有什麼長(幹部名銜)、什麼長。不是,只是什麼責任、什麼責任,我們要怎麼樣為這因緣(來落實)……因為各人因緣不同,說不定我來聯絡人,人家看到我就感覺說這沒什麼事,不會打開我們要聯絡的訊息;但是有的人一點(傳送訊息),就會很多人同時看到訊息,知道我們要有什麼活動,很及時就會合起來。一手動時,千手動。」

結合五百個人的力量,就是一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上人讚歎志工們人人合心、齊力,用雙手描繪人間的真、善、美。

「有無量數的手可以整齊、有力、又美,這叫做『真、善、美』,每個都比得很整齊,手一伸出來,也是很整齊,真正千手觀音在人間,因為人間有無量數的手,願意去為人付出。」

組隊和合精神在 但請吾師莫憂慮

慈濟從臺灣發源,五十多年來,人人發心立願,以「誠」為本懷,呵護大地、膚慰心地,以實際行動修福、修慧。

「雙手伸出來是為人做事,我們(慈濟)是這樣(做)出來的,所以,人人皆大歡喜。聽了大家的分享都很高興,這個高興就是沒有讓師父擔心,聽大家說到後面結束都說:『師父,不用擔心。』就是沒有要讓師父擔心,所以師徒之間真正共慧命。」

日沉月升,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人生的自然法則也隨著時間而消殞;然而,上人提醒眾人,縱使外在環境不斷改變,我們都要堅持初心,切莫受到影響而有所偏離。

「那種精神毅力還是很『在』(閩南語:穩固),慈誠完成承接是這樣,我們菩薩委員還是一樣。傳承,不是說我責任交給他們就好了、我可以空閒了;我們是要培養人,讓他們要有機會來了解、更投入、更有接觸、接觸到他肯去做,做起來很輕鬆、很歡喜。」

緣取六根入意識 植善除惡行六度

與人結好福緣,殷勤耕造善業,讓善的種子植入每個人的八識田中,就能時時成就好事。

「八識就是叫作『業識』,因為眼、耳、鼻、舌、身這五根,再加上意識,我的聲音,你們用耳根聽進去,為什麼我說的話,你們聽得進去?我們是用意接受,所以多一個意,五根再加意,這就是『六識』。但是要經過思考,你這樣說,我有同感,或者是師父那時候的心願是這樣,我已經發願,篤定了心意我要做,這顆種子入我們八識,將這五根去做了之後,意根接觸就是第六識。」

五根與意根接觸之後,經過第七識的思考而下定決心,這個念頭就會落入第八識,成為善、惡的業識,這樣的業識會隨著人的輪迴而不斷循環。

「我們大家一起都是一加一,一加無量,不然你只有在你們在家顧那口鍋子,顧你的孩子,顧先生的事業,和先生計較,情會纏。走出來做了以後,看看大家庭展開,天下眾生與我們有緣,我們借力使力,看到要幫助的,不是只有我的力量,不夠,我們要借這麼多人力量,大家來完成這件事情,借力使力完成一大事因緣。」

佛陀也是因為一大事因緣而出現人間,開示悟入教導眾生菩薩法,期待人人的心界都能開闊,以天下眾生為己任,即使遇到種種的磨難與考驗,仍不忘救度眾生的本懷。

「(《法華經》)〈法師品〉一直說六根,前一品(〈授學無學人記品〉)也一直說六根,常不輕菩薩也有談到六根,所以這個六根很長,落入我們的心,真的發心行菩薩道,要入人群,像常不輕菩薩永遠不輕視人,看到人就讚歎:『你未來也會成佛,不斷不斷給大家祝福,感恩!』被人打,閃一下,跑得遠遠,回過頭來:『感恩喔!感恩您精進我的菩薩道。』」

《法華經》就是在教導人人行菩薩法,雖說以愛付出而對眾生無所求,卻仍會遇到諸多困境,上人以《法華經》中所述的常不輕菩薩為範,提醒人人在這娑婆世界要能堪忍。

「人人都是好人,只是人人有不同的習氣,不同的習氣,所以說話的方式不同,有的人比較粗魯,有的人比較細膩,有的人有話直接說,快人快語,有的人婉轉一下皆大歡喜。不過,我們還是為了要度眾,快人快語,我們若能再投入,學習培養自己婉轉人生,要投入人群更無障礙;更沒有障礙,就是要(學習)怎麼婉轉,這是在菩薩道,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