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行蘊 造福止厄

2022-01-07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期待醫護同仁以「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愛護」作為使命,尤其是在疫情的當下,能以「用生命走入生命」的情懷,守住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開示:「這戰甲,大家要穿好,保護自己才能顧守城池,才能保護我們的國土平安。所以我一直再提起,為臺灣,守護臺灣的平安,臺灣不大,不大,一個島不大,我們要呼籲人人要守護好。」
【證嚴上人1月6日下午大林慈院歲末祝福開示】
「天人在人間,天,那就是幸福人間,在人間呢?都是享受的這個快樂、安心、沒煩惱。我看到這樣的人,我都會說︰『你要知足、你要感恩喔!』因為你的人生就如在天堂一樣的生活富裕,心無罣礙、免煩惱,這是要知福、要惜福,惜福下面一句,就是要多造福。」
 
證嚴上人第二階段行腳第十七天來到大林慈濟醫院,為近三百五十位醫師、護理師、醫技、藥師與行政同仁主持「慈誠委員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上人在開示時殷殷勸勉大家要把握時間,以「感恩、尊重、愛」的精神,在無常苦難的人間勤造福,祈能阻斷災厄發生。
 
「過去人生沒有造福,肯定這一生是苦偏多。佛陀就說:『人間苦難,苦難偏多。』相信在座的醫王與白衣大士所接觸到的,總是看到病苦眾生;尤其是在現代,在大林地區,我們所看到老人家偏多,因為這個時候,總是看見年輕人離鄉背井在外,在鄉下裡都是年長者。」
 
生老病死蘊無常 感恩知足多造福
 
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距離前一回上人來到嘉義大林已經一年前的事情。隨著年歲的更迭,在有限的人生裡感受到時光的消逝,讓上人更深刻體會要把握無常人生。
 
「這二、三年來所接觸到的、看到年紀大了,自我好像拿了一面的鏡子,反照自己。是啊!不只是鏡外人老,其實鏡內人也老了。將自己照自己,來看別人,在鏡內看別人,怎麼幾年不見面,或者是幾個月沒見面,為什麼現在看到了,突然間在感覺上,總是頭髮白了,看到瘦了,看到好像胖了。人總是在無形中、在行蘊中。」
 
人生的生、老、病、死,概都在醫院裡發生、完成,在醫院裡工作的醫護、醫技、藥師與行政人員,更是看盡了人生百態。有時候一位患者來到醫院求診,可能經過各種檢查就是找不到病因,又或者找到疾病的源頭,可能瞬間病情急轉直下,釀成種種無奈……
 
「明明一個人,記得幾個月前來,雖然是病有痛,但是那個時候沒有現在看到的憔悴,這個時候醫師會感到很無力感、很無奈,這就是好醫師。病人的病痛、苦難,我們真的在關心他,把他過去的記憶、形相,跟現在手觸摸到他、看見到他,他的身體功能等等都已經在消退中,相信醫師那樣地很關心,但是無奈。這都是我平常很想做,但是無法達到了理想中的好,我同樣也都有那樣的無奈。」
 
凡夫三分身病,七分心病。醫療科技的進步,經常只要及早發現,都可以獲得很好的治療;而上人曾經說過:「把病交給醫師,把命交給菩薩。」患者信賴醫師,醫師對患者的疼愛,良好的醫病關係有助於病情的改善與診治。
 
「病人對醫生就是有信心,醫生對病人應該有疼愛的心,這種疼惜、信賴;病人對醫生的信賴,醫生對病人的疼愛,要如何讓他身體恢復健康,免除掉了他的身心苦痛,但是真的能達到這樣嗎?難啊!無奈啊!又如何?就是嘆奈何,感嘆、無奈,所以嘆奈何,這實在是人生很矛盾,我時時日日都有這種的感覺。」
 
雖然人生的病痛有時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上人仍是提醒人人要時時心存感恩心;上人也是如此自我警惕,每日晨起翻身、下床,第一個念頭總是感恩自己的手能動、腳能伸,身體健康就是福。
 
「(凌晨)三點多就會聽到了敲板聲音,翻身,不管它多麼嚴寒、多麼冷,還是翻個身,腳踏地第一個感念就是『感恩啊』!身體還可以翻坐上來,同時快速地這樣腳踏落地,二隻腳可以站地、站直,總是感恩。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感恩、分秒感恩,有了感恩心,那就是心滿意足,很滿足了!」
 
竹筒歲月啟慈善 逾半世紀跨全球
 
把握現在,放眼未來。上人以自己的經歷提醒大眾,把握當下此時此刻的每一分秒,不要有任何一秒鐘的差池,自然能過得心安理得,此生也就無所憾事。
 
「我若每秒鐘都沒有錯,我這一輩子就放心了。總是人就是這樣,時間在過,慈濟在五十六年的時間過來了,我一直都說,這小小的過去,小小的無意中的一個因緣,因為五十多年前那一個心念,假如方向有差,我可能在那個時候,我就都在(嘉義)這個地方……」
 
回顧1966年,當時印順導師將離開嘉義妙雲蘭若,前往臺北擔任教職,於是捎了一封信到花蓮給上人,希望上人接任妙雲蘭若住持;然而花蓮一群弟子挽留上人不要離開花蓮。上人掛念著花東地區的貧苦人家需要幫助,於是決定留下帶動弟子,在花東地區展開慈善濟助工作。
 
「那個時候我若回來嘉義,也許就沒有今天的大林(慈院)跟慈濟。因為我也許在那個地方自修,可能那個時候我的心念的方向,就是要這樣。我很期待、很沉默,而且很單純地,每天過這樣單純的生活,這就是我要出家的目標。沒想到在花蓮,總是因緣落地在花蓮,等到了我師父一封信,裡面附帶著一千元要讓我搬家,那個時候真的很快決定要來了。但是就是那樣的因緣,讓我留下來。但是一個條件:『你(弟子們)要我留在花蓮,每個人、每個月、每一天,要五毛錢存下來。』就是五十六年前的這五毛錢,很大,大到現在它可以在全球可以看到了這一點國家。」
 
上人及五位出家弟子、三十位家庭婦女從五毛錢的「竹筒歲月」開始,悠悠走過五十六年。從早期立足臺灣的「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逐步開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會合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境保護、社區志工成為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慈善足跡遍及全球一百二十六個國家地區。
 
「那個時候雖然是很辛苦,重重疊疊的時間,多種的志業、慈善,不斷進行,醫療不斷建設,教育重疊,而且從花蓮,全臺也是一步一腳印,重疊在那幾十年間,真的是辛苦了,努力在那一段時間,真正地辛苦拖磨四十年。其實這十多年以來,說起來是很輕鬆了,不用再建設什麼,該建設的都已經周全。不過我們的系統是周全,還有為臺灣的建設──學校,慈濟為臺灣建校,助建也好,或者是幫它整修也好,是很難數計的。所以說來,小小的一個臺灣,也是一個不起眼慈濟,假如要說起臺灣的歷史,跟著有所建設,真的是很多。」
 
醫者披甲抗疫災 完整的愛是妙藥
 
一路走來,上人總是耳提命面地提醒大家懷有「感恩、尊重、愛」的精神,來落實慈善工作;在醫療場域裡,上人期待醫護同仁以「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愛護」作為使命,尤其是在疫情的當下,能以「用生命走入生命」的情懷,守住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那也是付出愛,這種用生命走入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這是我對醫療志業時常在提起,醫護人員確實是用生命守護生命、投入生命的裡面去,這很不簡單……像這一波(新冠肺炎)是疾疫,是疾的疫情,我們當作就像兵,已經敵軍到了,這一波疫情,我們要如何來堵住它?如何跟它對立?就像面對敵人的戰爭,所以要披起戰甲來。這戰甲,大家要穿好,保護自己才能顧守城池,才能保護我們的國土平安。所以我一直再提起,為臺灣,守護臺灣的平安,臺灣不大,不大,一個島不大,我們要呼籲人人要守護好。」
 
自2019年年底中國大陸傳出新冠疫情開始,上人就經常不自覺地憂心著,卻總有「難以言喻」的無奈。
 
「那個時候,一、二年前,我很擔憂,擔憂這什麼樣的疾疫快要發生?因為佛陀那個時代,那個『疫』,疫情叫做『瘟疫』,瘟疫就是傳染病;這個時候,這一波叫做『疫情』,就會想到了佛陀那個時候所說的瘟疫,會普遍人間。過去這八、九十年,從我懂事也不知道這全國際間有這樣一直擴展下去的(疫情),其實也不曾聽過。但是說百年不遇的疫情,現在想到這個疫情,就想到了瘟疫,瘟疫就是傳染病,但願大家能夠來祈求平安,要不然與佛提起的(瘟疫),這一直下去是不堪設想。」
 
隨著全球疫情不斷攀升,臺灣秉著全島一命的信念,人人自律地嚴防病毒擴散的可能,維持良好控制與基本生活無虞,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堪稱有福。雖然如此,新冠病毒變異株持續竄出,疫情終止之日仍無可預期,上人還是不斷呼籲大眾要虔誠祈禱,用愛祝福天下平安。
 
「我天天都會呼籲著,大家虔誠來祈禱,但是這個要用『完整的愛』,要有完整的愛來表達虔誠,沒有愛,怎能叫做虔誠?那就是沒有的話,就是不用再說,是難以言喻。要說的,就是要說『完整的愛』,完整的愛,那就是愛生、護生、放生,愛惜生命,人命、動物的命,一切都是有他的生命,所以愛護生命,才是真正完整的愛。」
 
虔誠護生祈日安 仰頭感恩造福緣
 
上人讚歎醫護同仁在新冠疫情期間「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愛護」的努力,同時不忘提醒人人「大哉教育」,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以虔誠戒慎的心茹素齋戒,透過人人一分虔誠護生的累積,祈禱疫情早日消退。
 
「我們仰天就是要提起我們的虔誠,發揮愛心的願力,這就是祈求、祈禱的願力,我們要發願要來保護人間,這叫做虔誠的願;低頭要感恩,因為大地提供給我們萬物,讓我們生活地很穩定,生活地很營養、很健康,一切的一切真的是感謝天,感謝地,還要感謝老母和老父。我們有一首歌〈感謝天 感謝地〉:『感謝天,感謝地,感謝阿娘和老父。』是啊!所以一切都要感謝,感謝有你、有我,我們共造福緣、造福人間,這也就是感恩,彼此感恩。」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