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苦播愛 貧轉心富

2022-07-12   | 慈濟基金會
上人殷殷期待苦難的生命能有所依靠,而最需要的就是親身入苦的人間菩薩。在柬埔寨,慈濟志工自2016年起,每三個月,便前往發放一次物資,補充居民生活所需,「很感動,由不得不說感恩,這就是人間菩薩,或者是菩薩的天人到人間,去為苦難人付出,哪一個地方有苦難居無定處,或者是無糧食都會有慈濟人出現,吃飽飯、有衣穿,有因緣接受教育。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
【證嚴上人7月12日志工早會開示】
「我看到柬埔寨的影像,在回憶中,還有菲律賓、印尼⋯⋯也是垃圾山的問題,幾個地方看來很相似啊!垃圾堆聚起來,髒啊,亂啊,在垃圾堆中討生活的人,總是很令人不捨。也看到孩子在垃圾堆中,尋尋覓覓,看到整包丟掉的,他會把它打開了,雖然裡面的東西腐爛掉,他也隨手抓來塞在嘴巴,這些景象,都是真實人生,都是苦難人。」
 
證嚴上人在今日(7/12)的志工早會上,透過影像,看到柬埔寨朗哥垃圾掩埋場(Dangkor Landfill)的狀況。慨嘆在真實人間就有天堂與地獄之別,呼籲有福的人要聞聲救苦,而且要啟發善心,轉動愛的循環。
 
菩薩行入苦難地 聞聲救苦啟希望
 
朗哥垃圾掩埋場鄰近柬埔寨首都金邊,收納金邊超過兩百萬人口的垃圾,這眾人避之不及的垃圾山,卻也是外地拾荒者或貧窮家庭不得已安身的地方。
 
「苦難偏多,那一群的孩子,他們這樣的生活,我們看到了,心靈的感受又是如何?假如,我是踏在這樣的垃圾堆裡,聞到的是什麼樣的氣味?我能受得了嗎?在這一堆的垃圾堆中,又臭又髒,我願意蹲下來,伸手去撿出生活所需要的,我願意嗎?回答可能是千萬個不願意,可是他們非做不可⋯⋯看著看著心裡很不捨。」
 
上人不捨垃圾場居民的生活,就連木材也要物盡其用,大的可做建材,搭成臨時住所;小的得當柴燒,以作烹食之用。而類似的場景在多明尼加、印尼、菲律賓亦曾出現,都市快速發展下,周邊窮困居民的生活,反成困境。
 
「苦難人間,如何解決他們的苦難,把天人和窮困的地獄連貫起來,聞聲救苦,做不請之師,幫助他們翻轉人生,給予人生的希望⋯⋯」
 
上人殷殷期待苦難的生命能有所依靠,而最需要的就是親身入苦的人間菩薩。在柬埔寨,慈濟志工自2016年起,每三個月,便前往發放一次物資,五穀粉、吐司、食用油和大米,補充居民生活所需;在菲律賓,志工前往搭建在垃圾上的夢鄉村定期發放,為孩子提供乾淨的制服與文具;在印尼,志工則是前往班達格芒垃圾山,為當地貧戶發放大米,不僅解一時之飢,更盼能提振愛的能量。
 
「很感動,由不得不說感恩,這就是人間菩薩,或者是菩薩的天人到人間,去為苦難人付出,哪一個地方有苦難居無定處,或者是無糧食都會有慈濟人出現,吃飽飯、有衣穿,有因緣接受教育。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
 
天蓋之下一家人 凝聚善念愛循環
 
在虛空中,畫出房子的形狀,上人以手勢描繪出家的樣態,有屋頂、有四壁,更重要的是,視彼此為「家人」,讓家充滿愛!慈善的工作,並非一蹴可幾,但只要開始行動,便不怕路遙遠。就如在莫三比克,自2019年3月伊代氣旋發生以來,除了急難期的關懷發放外,現已進入至中長期的安身、安生階段,包含援建四座大愛村、二十三所學校,期望能將慈善的足跡穩穩踏住,用教育翻轉莫三比克貧困家庭的生活。
 
「學校是未來的希望,大愛村是及時的安居,另外還期待他們有工作,可以做生意;讓他們有地耕,有農物收。期待他們能落地生根,有家、有地,孩子有書、有學校讀,這就是每次在想的,期待人間可以化苦難為樂土,可以讓他們快樂起來!」
 
透過影像,上人看到莫三比克的援建學校動土,也看到大愛村的建設持續進行,荒漠大地裡,逐漸看到一個個漸漸成形的「家」,更難得的是,那分愛心也凝聚起來。
 
「我們教他們要幫助別人,窮人也可以幫助窮人,不要等到吃有剩才幫助人,『行善、行孝不能等』現在他們也琅琅上口。所以種了田地,有收成後,可以去賣菜,賣了菜的收入也可以幫助人,有的也直接把菜送到需要的人家裡去,這都是因為我們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努力起來,有了成果,再去救濟他們的他們(更為窮困的人),所以這是因為有你的我,有我的你,所以幫助他們的他。人啊!總是要互相幫助。」
 
上人讚歎莫三比克的在地志工,以富有愛的心靈,及時助人,在大愛農場裡,小小的種子,收穫各式蔬果,分享給貧困家庭,這分愛的循環,讓善的能量生生不息!
 
「同樣是人間,人的膚色不一樣,國土也許離很遠,但是我們只要有心,他們也會有因緣靠近我們,我們可以看到他們那樣珍惜、惜福,給的米和米袋,米袋的繩子也拿來編草席,多麼有智慧,這都是他們用心,可以自力更生。」
 
時間累積善與愛 匯聚微光留藏經
 
時間能成就一切,改變一切,重要的是要在時間中累積善與愛。上人再以多明尼加的垃圾山為例,慈濟人在拉羅馬那的中小學,在2000年啟用後,許多垃圾山的貧困孩子,紛紛接受教育、改變生活,用知識脫貧、用愛厚植社區,垃圾山不再,家庭社會也更加和樂。
 
「生命的價值,剛剛看到孩子們,我們幫他們辦教育,他們帶起方帽,代表他們畢業了,相信這一群人脫貧而且走入社會,安定他的家庭,穩住他的職業,應該也是在社會去付出的人。總而言之,借時間來成就人間,也是完成我們的菩薩心願,菩薩道路浩蕩長,我們已開了這樣的道路,我們現在還要發心立願:這一條道路,開這樣夠不夠寬?還要更長、更遙遠的路。」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上人期許人人就像螢火蟲,不要怕光的微弱;像小螞蟻,不要擔心力量的單薄。現在著背心或者穿灰衣的志工,也能漸漸成為「藍天白雲」——慈濟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時間,也要懂得回顧歷史,珍惜每一個當下足跡,了解寬廣的慈濟世界。
 
「把握現在所做的,昨天的是今天的歷史。我們同仁(文史處)很用心,大家發心,把過去的歷史要好好寫,慈濟人的歷史故事,要盤點生命的價值,還要把握現在。所以我也期待,菩薩招生,會寫的要趕快寫下來,成為未來永恆的教科書——慈濟的大藏經。有愛的人間,天人菩薩入苦難的地方如何轉貧,如何轉動人生生態,這都是值得我們大家用心來付出。」
 
把握當下,恆持剎那成歷史,上人也叮嚀,莫忘俄烏衝突仍在交戰中,烏克蘭難民的關懷也要持續進行。如何安定難民生活,讓孩子的學習不中斷、生活困境得以紓解,這些都是需要全球慈濟人共同關懷。
 
「時間總是分秒中過去,沒有秒,就沒有累積成一個鐘頭⋯⋯總是要好好的把握時間。在聖馬丁的大米發放,慈濟人發放三杯米時,倒下第一杯米,就說『口說好話』,來領米的人也會跟著說『口說好話』;第二杯米,『手做好事』,第三杯米『心想好意』。慈濟發放的,不只是有形的物資,同時也會轉動他們的心,那就是愛,愛有餘則心富,有就可以幫助別人。總而言之,愛的能量是自我祝福,造福人間就是造福自己;所以說來,幫助人是為自己祝福,是實行人間菩薩道,一步一腳印,向前步步踏實造福人間就是『福慧雙修』,感恩各位菩薩,祝福大家!」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