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作已辦 棒棒相接
2022-08-16 | 慈濟基金會「看到大林(慈濟醫院)那一片甘蔗園,感覺很濃,記憶很清楚,好像才過去不久。曾經走過了這一片土地,在那個時候是大林的環境,整個環境總是一片一望無際都是甘蔗園。那個時候記得有縣長、議長、鎮長,他們一起來到花蓮,來來回回有三次,期待著慈濟能在大林蓋醫院。」
有感於九○年代的雲林、嘉義、臺南三縣嚴重缺乏醫療資源,嘉義縣縣長、議長、立法委員、大林鎮鎮長等地方人士,為了地方醫療需要,數度親赴花蓮請求證嚴上人於嘉義蓋醫院。後經歷尋找土地、建築動工,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從2000年8月13日啟用,至今(2022年)已屆二十二年。
「那個時候慈濟用什麼來接受這樣大的工程?的確很無力感,但是看到了這樣的鄉鎮裡,的確總是範圍這麼大,缺了醫療,缺了醫院,所以心不忍。一直聽到當地人的故事,一旦有病,往北、往南送,都是很遙遠,聽著聽著很不捨。人生啊!生老是自然的事,病,真是苦啊!這種缺醫缺藥,在那樣的人群的境界裡,實在不捨。」
大林慈院田中起 守護生命守護愛
緣著上人一念不捨的悲心,向眾人呼籲人人共獻愛心,號召社會各界人士出錢出力,累積點滴愛心讓大林慈院能如願在甘蔗園中矗立而生,為當地醫療帶來無限生機。
「這一個醫院是如願來完成。所以說來,這個醫院在大林這樣的地區救了多少人?的確想來實在是很不可思議。感恩事多,時間總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成就)。我最近一直都說,慈濟人回憶一下過去的歷史,如何全臺慈濟人那樣的同心協力來付出,不分南北,都會集中點滴的愛在這裡。就如在鋪地樁一樣,寸土總是一塊塊的地磚,這種老少不分階級,人人共同搬磚、鋪磚,讓它坎坎坷坷的路,那一大片土地,現在這麼平坦。」
哪裡有需要,慈濟就會集眾人之力量共同來成就。大林慈院動工期間,從南到北的慈濟志工分批前往這片廣漠的甘蔗田,讓點滴的汗水落地成為這片土地的養分。
「多少人在這裡出錢出力,完成了,北部的回歸北部,南部的回歸南部,中部回歸中部,這都是菩薩來完成,讓它成就永遠、永遠都在這一片地方,發揮救人的工作。大林的大醫院,甘蔗園中的大醫院,一群國際級的醫護,他們在這裡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雲嘉南地區很多疑難雜症,久病不癒,到大林來,因為這裡的醫護總是那樣地耐心、愛心、誠心,守護著鄉親,地方對大林真的都是很讚歎。」
愛的傳承志業拓 生命價值無限量
甘蔗園中的大醫院,在眾志成城的合心協力下,成為守護雲嘉南民眾健康的生命磐石。回憶這段點滴的過程,讓上人感覺生命充滿無限的價值。
「有這樣的過程,就會感覺生命有價值。現在看到那一片大地,在那裡鋪地磚,這一群菩薩也都可以看見這樣的畫面,也可以回憶起來那時候,那片地磚我有鋪到,這也是生命的歷史,鋪那一片地磚,看到那個孩子(簡子傑,大林慈院第一位接生的寶寶)接生在這一個醫院裡,這種追溯生命的過程,都是我們有參與過。尤其是簡(守信)院長,還有林(俊龍)執行長,他們都是跟這一個醫院很大的關係。」
大林慈院甫創立之初,上人將這所醫院負託給時任院長的林俊龍(現為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請他負起管理醫院之責。緊接著由簡守信接任院長(現任臺中慈濟醫院院長),再由簡院長傳承給現任院長賴寧生,棒棒相接,代代相傳。
「實在是感受很深,總是人生就是這樣,時間就是這樣過,時間的人生責任,總是生命承擔,(一棒)接一棒來,長長久久,總是這樣愛的傳承,責任的接棒,一定千秋百世。我們,你我大家都有參與過,連磚都有鋪過,呼籲、勸募,都曾經有過,這都是生命的價值。」
慈濟志業──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並行。慈濟創立五十六年來,從早期的五毛錢開始,點滴匯聚普天下人的愛心,上人感恩大家用心、用愛付出,護持慈濟志業的開展。
「大家付出無所求,這就叫做『功德無量』。他們也不會來說:『師父,我已經為你的志業,我已經捐多少了。』他到現在還是志工,用生命做慈濟,這叫做無量功德,功德無量。總是無限量的人生生命的價值。」
人間菩薩返佛國 布善翻轉窮宿命
上人感恩科技的發達,在疫情期間雖然只能受限於一方天地,仍能藉由網路傳輸,讓上人的精神與時間,能與全世界的慈濟志工交流互動,聽取各地慈濟志工回報各項工作進度。特別是馬來西亞、新加坡慈濟志工,分批前往佛陀的故鄉尼泊爾探訪,尋找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成道、苦行、雲遊說法的足跡。
「馬來西亞、新加坡慈濟人會合,他們已經排時間(分批前往),現在在尼泊爾的陳(吉民)醫師,帶一群三位在那裡,也視訊回來,讓我看見現在尼泊爾的藍毗尼。陳(吉民)醫師他們第一梯次踏上這個地方,也已經跟一位麥特立法師的堂妹(頓渡)接觸到了,而且把她一個房屋租下來。」
新馬慈濟志工將這個房屋租下來,作為慈濟志工前往尼泊爾展開慈善、醫療、教育等工作的辦事處。上人感恩新馬慈濟志工將慈濟愛的能量落實到尼泊爾,希望能回饋佛陀的故鄉,翻轉當地貧窮的宿命。
「步步足跡要在這裡開始為尼泊爾來鋪路、開道,要把愛的能量,慈濟佛法的精神落實,因為那裡是佛陀的故鄉,佛陀的出生地就是在尼泊爾這裡出生,摩耶夫人總是要回娘家生產的途中,總是太子藍毗尼這裡出生。這一位太子成為現在我們佛教的教主,那就是悉達多太子在這一棵樹下出生。所以說來,回歸佛陀的故鄉,尋找佛陀的足跡,此生無撼。」
摩耶夫人在藍毗尼的樹下誕下悉達多太子,太子長大後看見人間苦難而捨棄皇城裡優渥的生活,展開求道之路,悟道後宣說佛法為眾拔苦;兩千五百多年過去了,佛陀的故鄉,貧瘠的生活景象似無更變,令上人感慨甚深。
「看,這樣的貧窮,難怪兩千多年前的悉達多太子,他看見人間苦難,所以他捨掉王位,總是要為人間精神的智慧,如何開啟起來無限量的心靈的富有,開啟智慧之門。他離開皇城,到了靈鷲山,在這個地方後來成道了。範圍不大,看到了範圍一共差不多十公里的距離,就繞著這個地方修行苦行林,還在成道的地方夜睹明星,周圍在這樣十公里的周圍內,他的足跡走過。但是我們在這樣的周圍,發現到了有窮困的孩子,有病了,這樣的病總是沒得治療。」
菩薩慈眼視眾生 負重前行力拔苦
慈濟志工到了尼泊爾,將佛陀遊化的足跡拍攝回傳。在訪查的過程中,發現一位肚子鼓脹的孩子,將他從王舍城開車啟程,送往一千多公里遠的印度首都新德里接受治療。
「送到醫院經過醫生開刀,抽水抽完要出院,看到他的肚子已經消了,看到排骨都露出來,孩子受到了這胸骨露出來,這都是相片可以對照。這個孩子從慈濟人看到,他在一個月間的生態完全變了,健康回家。這就是慈眼,菩薩慈眼視眾生,得救了,他可以以平常健康孩子的生活長大,想像著他也許二十年後,這個孩子將來是會當醫師救人嗎?或是當老師教育嗎?或是當企業家將來來幫助社會人群?生命是不可思議的。」
上人感恩慈濟志工,將他輕輕的一句話,卻是重重地聽進去,作為上人的耳目與手腳,完成上人救拔苦難眾生的悲願。
「這就是愛的接力。很感恩馬來西亞,感恩新加坡,這一群菩薩很貼心,總是師父要做什麼,輕輕一說,他們都是重重地聽進去,而且師父想要做,他們就起步身體力行。這過去生中結來的緣,我生在臺灣,他們分布在不同的國度,現在的科技,我從這裡呼籲,聲音可以放出去,不同的國度接到這樣的線索、這樣的聲音,他們都是認真,不是假,是真,師父說的是真的,師父輕輕一說,他重重地挑起來。」
願力悲心成就愛 一生無悔利人間
不只是在尼泊爾,大林慈院的落成同樣是上人的願力與悲心,為了雲嘉南鄉親的生命與健康,克服各種關關卡卡,讓這個偏鄉小鎮的民眾可以享有與都會區同等的醫療資源。
「慈濟人用心、愛心,這樣去付出,前後對照,那個時候的那一片土地,就是這片甘蔗園,時間,同樣的這個空間,時間的長,二十多年後的今天,這間醫院救了多少人?難以數計,那個孩子(第一位接生的寶寶),醫院啟用了,產婦送來了,孩子生產了,孩子長大了。醫院醫師從這裡已經變教授,從年輕的醫師,現在成為名醫了,所以時間成就一切。」
大林慈院歷任院長,一個接一個挑起慈濟在當地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重擔。這一分愛的能量,盤點起來很份量,讓上人感恩不已。
「師父常常說,不是為師父做,是為自己的生命盤點好生命,有承擔過就可以有份量提出來說。看,醫院起來(落成),那個孩子是我的患者,輕輕把他抱起來;或者是還沒有結婚就到醫院:『師父,我的孩子這麼大了。』父子牽手,或是抱起來都有,這都是世間很不可思議。這實在是很難去描述,總是看到了那一位在那裡接生的孩子,最近幾年我到了大林,就看到了醫師那時候還沒有結婚,現在孩子這麼大,不管是抱來或牽來,或是孩子已經讀大學,這都是一一展示在我生命的過程中。」
近來上人常請大家要盤點生命的價值;上人自我回憶走過的點滴艱辛路,上人感恩自己在年少時就把握分秒,為苦難人間盡心力。現在雖然年紀漸長,看到無限的生命力展現在上人的眼前,在在都是歡喜與感恩。
「感恩事多,國內外慈濟人說不盡感恩,現在幫助師父走在尼泊爾的土地上,幫助我去回饋佛陀的故鄉,我真的很感恩,也是很感動。我走不到,他們幫我走到了,走到這個地方,就是佛陀出生的地方,佛陀苦修的地方等等,在這一片土地他們還是那樣窮,他們還是那樣缺乏,期待慈濟人都是佛教徒,我們的慧命都是從這裡起步,期待我們人人用心。」
時間無情,帶走了一切,卻也成就了一切。上人創立慈濟所建構的四大志業,現在都有所成就,自稱已是滿足。上人除了感恩,更期待大家在有福的世界裡,懷抱著感恩心,繼續為利益人間的志業而努力。
「該做的,所做已辦,毫無後悔。要說的話很多,體力已經花盡了,時間也已過了,請大家要用心,造福人間。用生命造福人間,無後悔,還要把握時間不要讓它浪費,總是成就福與慧,智慧的選擇,慈濟志業,這就是我們大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