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願力 肩擔天下
2022-12-06 | 慈濟基金會「歲末祝福,就是表示過去的一年快過去了,新的一年又來臨了,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是突然之間,感覺人生生命匆匆地來,匆匆地過去。到底為什麼來?不知。為什麼出世在人間?當來的時候,應該是很痛苦,要不然為什麼一出生就是哭啊?哭得很淒烈。」
證嚴上人第二梯次「慈誠委員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於12月5日正式展開,首站來到位於臺灣東北部的慈濟宜蘭羅東聯絡處。上午為十二位慈誠委員、二十八位榮譽董事授證,隨即於下午與當地慈濟志工進行溫馨座談。
志工們把握難得的時間,與上人分享0918臺東池上地震前往花蓮玉里援助房屋修繕、新芽獎學金頒贈與孩子成長故事、法親關懷與環保菩薩點滴……在在都令上人歡喜與感動。
上人於開示時提醒大家,每一個人都是在小家庭中成長,進而為天下大家庭而付出,歷經長時間的生命經驗,需要大家回顧自己的人生、盤點生命的價值。
「人間事多,我最近一直都請大家,現在要回觀自己,過去忙忙碌碌為家業、為事業在忙碌,現在在我面前各位菩薩,孩子都長大了,有的阿公、阿嬤了,說來現在正是我們自己要反觀自己,好好地照顧我們的身心生命,身體要照顧,沒有健康的身體是做不了人間事。」
佛心師志信願行 天下米籮兩肩挑
許多志工們效法皈依師父──證嚴上人的精神,即使身有病,仍是積極發揮生命的良能,盡力為社會、為大地、為所有苦難眾生而努力。
「有的都是很勇敢,總是帶病還是在為人生付出。我時常都有接觸到,也都是師父的弟子,他們都會說:『我學師父的。』是啊,學師父,但是師父是一生輕安,雖然身邊有弟子,跟你們的家庭有子女、有孫子那種是不一樣;你們都是家累牽絆著,師父總是盡我的責任,把佛法一一傳授給他們,也要看他們自己,要努力也要精進。」
上人讚歎志工們浸潤在佛法中,秉著佛陀慈悲濟世的精神,走入人群去度化眾生,為天下大家庭裡的家人們付出。
「我們的家業,那就是天下都是我們的家,出家人是為天下大家庭而付出。你們是照顧好自己的家庭,但是很了不起,你們走入慈濟,當人間菩薩。所以大家在(弘揚)靜思法脈,靜思法脈(源頭)就是我們的精舍,精舍裡這一群出家眾,他們要自力更生。我時常都跟大家說,要感恩天下慈濟人,大家都願意投入在慈濟,協助佛法、為眾生——『為佛教、為眾生』。」
人人本具有平等的佛性。我們有因緣走入佛門,在各自的家庭都已經穩定,孩子也都能自己獨立,甚至另再組織家庭,作為阿公、阿嬤仍是牽掛著家裡的每一位成員。然而,上人鼓勵大家放下牽掛與煩惱,關照更大的家庭,
「修行者,整個家,整個天下的家,通通也是要牽掛。所以說來,到底出家是不是斷除煩惱了?有沒有?的確是沒有,『煩惱』是沒有,但是『擔心』很多,那樣的煩惱與這樣的擔心是不同,煩惱那就是無明,貪瞋癡無明,這就是煩惱。但是我們出家人,總是煩惱斷除,可是擔心,招攬很多擔心,個人的家庭,關心人的家庭,不是一個、一個家庭,是包括天下的家庭,這就是天下為家;不是只是一個小小之家,天下為家。」
緣苦付出真菩薩 點滴行善利眾生
上人感恩自己有好因緣,可以關懷天下大家庭。上人的桌上擺放著一張世界地圖,隨時注意國際間發生的大事與災禍。
「每一天進到寮房,或者是在書房裡,螢幕打開,看,國際新聞浮現出來,我就會很用心去看,每一節新聞,天下國際間的新聞,我都要看,哪裡有什麼事?不管是天災、人禍、戰爭,哪個地方(有災況),就會很快速跟隨師說:『趕快去問問。』有關心到嗎?哪裡有水災,我們有沒有注意到?趕快問問當地有沒有慈濟人?慈濟人平安嗎?慈濟人平安,地區平安嗎?地區平安,哪裡有災難,大家要趕快去看。」
只要路能通、只要能顧及自身的安全,志工們在上人叮嚀中,展開勘災與各項援助工作。
「我天天沒有出門,也是關心天下事。煩惱是斷除,但是擔心是天下間的事,若是大家、每個人、每一個社區、每一個國家,天下人人都把自己的生命做好盤點,有因緣,我們要『弘法利生』。弘法就是把好的法,總是要多互動,要輔導人人,錯誤的人生,趕快矯正過來,自己有力量,就要去付出。在自己的生活力量之外,還可幫助別人。」
有心有願有力量 捨小為大立典範
透過大愛電視臺的報導,可以看到許多感動人心的故事。而這些付出愛心的人,不見得都是有錢人,而是有心人的點滴付出。
「有錢人,沒有心可以做,我們勉強不得;沒錢的人,但是他願意付出,那是功德無量,盡心盡力去付出。有的累積幾十年,準備要去買房子,但是聽到師父在說,天下災難很多人,無家可歸,我們要準備到哪一個國家建大愛村、建大愛屋等等,或者是要蓋學校等等。聽到,他們就會來跟師父說:『師父,我這些就是要給師父。』師父接過來,怎麼會這麼多,怎麼會這麼重!」
許多志工們為了家庭能過更好的生活,一生勤奮不懈、省吃儉用,就是希望能有一個屬於自己、能遮風避雨的處所。只是天下災難不斷,看到天下還有更多眾生過著比自己更苦的生活,而決定暫時先捨下自己的心願,把積累的所得轉為援助受苦難人的生活。
「他說,『先完成師父想要做的事。』;他說,『(錢)再累積有了。』像這樣,師父接過來,這分情多重!這是真誠的菩薩情,很真、很誠,不顧自己居住的是要每個月付租金,一個心願,想要買一個房屋是自己擁有的;只是聽到師父這麼說,決心重新再累積,過去累積的就是託付師父做現在一定要做的。」
就如新北市板橋幸福市場裡,一對年逾八十的夫妻謝明和、陳昭,每天凌晨三點半起床親手揉麵團、包內餡,賣水煎包為生。二十幾年來所積攢的所得都換成金子藏在家裡。一次聽到上人開示提到:「把金子拿去換磚塊,丟在外面也沒人會拿。捨去外在的錢財,也捨去內在的煩惱。」於是把金子變賣,捐作援建苦難人房屋的基金。
「也有海邊撿石頭,很美的石頭,慢慢整理,也是一樣五斤、十斤賣,賣來是幾十元,也是一樣慢慢累積,三、四十年後要給女兒當嫁妝,就是買嫁妝的東西。他跟女兒說:『我們靠我們的德,嫁人是三從四德,女人的品德顧好,我們嫁妝少一點,過去做得讓人家滿意。』女兒說:『爸爸,我要靠自己,你去做你想完成的事。』父慈子孝好家庭,這樣累積不放棄可以行善的機會,這也是在我的記憶中,記憶中所囤積的很多美善的故事。」
好故事留藏在記憶中,容易流逝,上人呼籲人人要把自己的生命故事寫下來,若是年紀較長無法落筆,也要出來多跟大家分享,邀請年輕人幫忙寫下來。
「我現在都是呼籲大家,自己的故事自己回憶,回憶回來能寫就寫,不能寫就請人來寫,像是年輕的委員慈誠;把故事說出來給他們寫,故事累積,將來也是一部慈濟大藏經。」
鼓掌雙手做環保 清流弘法繞全球
每一個為人間付出的人生,都是很有價值。上人提及在溫馨座談之前,聽到幾位環保老菩薩的分享,他們從小為了家庭奉獻了大半輩子,現在年紀大了,沒有在家成為「三等公民」,而為積極為清淨地球而付出。
「現在孩子都長大成家,他還是利用生命的價值,投入環保。環保已經三十二年了,三十二年前,師父一場演講,總是陣陣掌聲妨礙我靜靜說下去,我就跟大家說:『用鼓掌雙手,請你們去做環保。』所以垃圾化黃金,黃金化清流,清流繞全球,現在清流繞全球,為何有辦法繞全球?因為環保菩薩,三十多年前我就跟大家說,想要大愛臺啟用起來……」
早期慈濟訊息的播送,除了透過慈濟月刊、廣播之外,1998年開始在力霸友聯U2綜合臺,每天有三個時段,各一小時的《慈濟世界》節目播出。為了擴大上人淨化人心的心願,上人開始有籌設大愛電視臺的想法。
「那時候全臺慈濟人,環保賣來,一車出去,環保五十元、一百元,或是幾百元,一臺、一臺垃圾出去分類賣來環保資金,就捐給弘揚佛法,就是大愛電視臺,讓電視臺不斷,已經在現在,它的建設已經(上)天空,在天空中,現在科技發達,可以現在說話,馬上連線就是到了衛星,天空上有一顆衛星,上了天空就再播下來,全球慈濟人可以看得到。全球有心人只要手指頭一點,人人都可以聽到剛剛的現身說法,老菩薩的環保站,他們也都聽到了。」
佛陀故鄉見貧苦 弘法利生饋佛恩
隨著網路科技愈來愈發達,同時緣於COVID-19的影響,許多課程、活動在逐漸發展線上學習,「天空學院」也應運而生,慈濟各志業體也開始透過線上雲端來弘法利生。
「不只是弘法利生,我們還為天下苦難人,拔苦予樂,很多事情都同時在這秒鐘不停……不同的國家同時在動,就是說現在,現在我們在進行中,回饋佛陀的出生地尼泊爾,現在有一群三十幾位從馬來西亞、新加坡,現在今天這個時候他們在尼泊爾,在藍毗尼那裡在做義診、志工培訓,在那裡為佛陀的故鄉,我們成立縫紉班,教他們婦女如何顧好家庭,家庭也是做手工等等。」
除了改善他們的生活,設立醫療站提供醫療服務,同時為了幫助他們真正脫離貧窮,志工們也評估協助興建學校,期待透過教育能真正翻轉尼泊爾。
「目前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有醫生、護士,各行各業,有的是企業家,邱(建義)居士說把經營三十幾年的中草藥公司交給同行接管,全心(投入),太太也跟去藍毗尼。如何回饋佛陀的故鄉,在那裡做教育、義診等等,一群人輪流,一梯次要多少時間,有一個月,有兩個月,總是這樣不斷連接去那個地方,回饋佛陀故鄉。菩薩為人間付出,天天在那講故事,講慈濟菩薩道——(慈濟)在國際的行動。」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現在的尼泊爾藍毗尼出生、成長,為了解除眾生苦難而出家修行、覺悟,卻因為當時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佛陀行腳遊化的範圍有所侷限,聽聞佛陀教法的人數也是有限。時過二千五百多年,當地的生活景況仍是困厄,未有改善。
「他們現在生活的生態,我們怎麼回饋佛陀的故鄉?昨天(12/4)我要出門,聽到從尼泊爾藍毗尼回來在分享,與他們在連線,看到他們尼泊爾現在那個國家很貧窮,與佛陀二千多年前生活一樣,都是『土角厝』,有的是草仔厝,連土角厝都沒有辦法,總是草仔厝,都是破,屋頂漏,牆壁風吹,窮啊!」
貫徹佛法萬理通 矢志弘法不畏難
人生的過程中,總是離不開生、老、病、死苦,尤其是尼泊爾時至今日,人民仍是生活在貧困與病苦中。上人感恩馬來西亞、新加坡人醫會的醫護志工與企業家們,自動發心,排班輪流前往尼泊爾駐紮,希望回饋佛陀的故鄉。
「在那個地方,我們開始起步了,已經走入佛陀他出生的地方,佛陀弘揚佛法的地方。但是佛陀那時候講法,無法像現在這麼齊全,在十公里裡,四十九年間,走到那裡,停在那裡,在那裡度化眾生,從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慢慢把佛法一直變成群,有群聞法者,他又要再到其他地方,把佛法(傳播)布善種子,弘法利生。」
交通不方便的年代,佛陀將佛法的道理逐一分析,靠著雙腳,一步一腳印並向外傳播,希望人人能得到覺悟,解脫生老病死之苦。然而佛陀當時的時代,要在九十六種外道教裡,弘揚佛法確實面對很多的挑戰與困難。
「釋迦佛一覺悟,就開始所說的法,跟當地九十幾種的外道教完全不同,真正的天文地理、宇宙空間、人類的生態……非常非常地細膩、徹底,生理學、物理學等一切的一切,佛陀那時候說的法,現在要一一分析,看到哪一段,就覺得佛陀智慧,這一樣可以跟醫師說話,醫院醫生有時來聽,聽他們說生理,身體怎麼病,病是對身體怎麼來等等的分析,每一次聽到人的身體,五臟六腑,心與腦。聽他們分享就會想到佛陀的智慧,那分析智慧,分析非常徹底,有時教授老師來分享,我也感覺你們說的不如去看佛法,我會說你們佛法要去上課。尤其是我們有慈濟學,你們更要深入慈濟與佛法做印證。」
成佛初步菩薩道 方向不偏累世行
上人期待老師們要深入慈濟歷史,廣讀慈濟志工的生命故事,在為學生們上課時,帶入慈濟志工的生命歷史與經驗。上人更進一步期許老師們,能好好編寫慈濟的故事、慈濟的歷史。
「你們要教地理,來看看慈濟走過的路線,慈濟走過了多少國家?多少國家他們的生態?在慈濟都很詳細地紀載。慈濟史,我們很想用一個空間來作為靜思閣,因為『靜思法脈、慈濟宗門』,你們與師父這一代都是第一代,都是以靜思為家,回到精舍了,農忙要幫忙工作,精舍在忙,有國際人士來都回去精舍,我們的家忙碌,大家回家來幫忙。精舍好在有這麼多菩薩回去,雖然精舍不接受供養,我就跟大家說:『去工作,我們要農忙,回去幫忙。』」
上人常常對著慈濟志工提到,他虧欠志工們很多的人情債,還要催促著自己持續精進,要與大家一起生生世世都要力行菩薩道,不希望有哪一世脫離了菩薩道。
「菩薩道不是一生一世可以完成。完成一尊佛,生生世世不脫離菩薩道,這時走在菩薩道上,《法華經》也有說,導師來帶路,一群要去貿易的人,有一位導師來帶,帶這群貿易的人,一直向前走,一直走。走很遠,這群人就說走不動了,路很遠,累了,無法再走,不如回頭,不要向前走了。這位導師就開始用智慧說,不要回頭走,大家向前看,認真看,前面寶城在近,你們要取寶,到時取之不盡。」
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雖然如此,師父還是循循誘導,希望人人生生世世行菩薩道,生生世世不離慈濟路,即便做到最後一口氣而捨此投彼,也要快去快回,再續好緣。
「生生世世要做慈濟,這叫做菩薩道。『慈』就是慈悲喜捨,『濟』就是救濟眾生,這就是我們要『弘法利生』,為佛教、為眾生,不是一世,是生生世世,覺悟有這麼好的身體,這麼好的因緣,這條路分分寸寸向前走,千里之道還是要開始在初步,最初那一步,最初那一步,方向對準,對準方向,那個起步。」
上人的桌上放著兩隻腳,上人行腳在外,這兩隻腳依然隨著上人而行,未曾停下腳步來休息。上人以這兩隻腳為例說明,慈濟從臺灣起步,對準全球四面八方,要將愛的種子撒播在全世界。
「菩薩,法就是這麼簡單,師父反反覆覆說這些法,沒有兩條路,就是這樣最正確的道路,叫做『成佛之道』,我們開始起步叫做『菩薩道』,這條菩薩道是最真,但是我們要用最誠,就是誠意,最誠意、最誠懇的真實心來走這條路。菩薩們,愛的能量,真正地分分寸寸付出。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