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誠 顯真實道

2023-09-19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希望我們的人文,可以導引人人走進真實道,甚至引導他入佛門。雖然我們沒有宗教,但是引導方向種子,任何一個宗教都沒關係。因為我們是佛教,所以引導他進來,但是其他宗教,我們都是同樣尊重。」
【證嚴上人9月7日人文志策會開示】
「過去我對科技的發達,感覺有一點排斥感。感覺說人生要活,就活得實在一點,要活得這個自由一點。所以現在有了科技,有的時候(像)過去曾子說:『十手所指,十眼所視』牆壁上有眼睛。是啊!這不就是嗎?隨時都有人指出了雙手,在指指點點,現在是對錯很難分明。」
 
拜科技發達所賜,訊息的傳遞打破了空間的藩籬,即時、迅速地傳遞,卻也往往難以查證,虛實難分。證嚴上人在9月7日人文志策會上指出媒體浪淘洶湧,稍不用心則會造成對錯難以分辨,有鑑於此,慈濟媒體更應負起報真導正的責任。
 
媒體浪潮波洶湧 人文掌舵道不偏
 
「我也曾經,在這樣的世紀裡開始,慈濟開始,尤其是從媒體推出,我真的是,不知道多少萬的字,指著慈濟、指著我。都是像那艘船,慈濟那一艘船,剛剛看到了在海浪波濤裡,實在是很辛苦。到了它已經差不多都大家知道了,慈濟為人間付出。」
 
上人感慨,慈濟一直在媒體的波濤裡辛苦前行,所幸,人文志業始終堅持「對」的方向。
 
「它不爭不取,我們總是做該做的事。與人無爭、與事無爭,還與世間無爭,這也一帆風順,這時候開始這樣在走。當然這需要的,那就是人文,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慈濟做對的事,有做多少對的事?」
 
「因為我們有了人文,它有文字,它有影像,它有聲音,它有即時,還有歷史。所以最近又把《歷史上的今天》(慈濟),最近開始又有了。所以歷史上的今天,我都會很感動。二十多年前、三十多年前,在人世間,國際之間,多少災情?慈濟人如何走過?那個時段就是最被指責的時候。臺灣不救,怎麼要救國際?這都是被批評最多。」
 
1998年大愛電視臺開播,慈濟的人文傳播隨著資訊媒體科技之發達,從文字而音聲而影像,從平面到立體,從深遠到立即,從臺灣延伸至全球,透過衛星及網際網路傳播,旨在「淨化人心」,即使遭受批評,依然恆持初衷。
 
「但是還是這樣安住心,我們把批評的,只是做一個助緣,提高自己要警覺,只是這樣。所以現在,我反而感恩,那個時代,假如沒有這樣的助緣,可能也無法鍛鍊起現在,禁得起風浪那一艘船。所以總是感恩,時時感恩,那真的是感恩事多,所以我們報的更需要的,就是要更真。」
 
真實單純作原則 無私大愛立典範
 
上人重申,媒體清流首重「真」、「善」、「美」、「誠」。
 
「我們做事,一定要很真。我一向做人,『真』就是我的原則。要更真、要真的真的純真,還要真的很誠意。是真的,要真的很單純,也要真的很誠意,這總是我做人就是這樣的。那還要實,要實實在在、要實得很純真、要很單純,很實在、很單純。」
 
「還要很誠心,剛剛是誠意,我們這種實在,要實得很誠意。這真誠的心,還要更善,現在我們過去,一路走過來,步步都是踏『善』步。不是散步的散,是『善』,步步用善良的心,在人間道上一步一步的踏實。所以現在,我們更要善,慈善要更普遍。」
 
「現在的慈善,不也普及百多個國家(一百二十八個國家),慈濟人落地深根,在這麼多國家。因為他們落地深耕,又可以在那一個國家,他們開花結果。所以慈濟人,就多種種族,在國際間都會有。所以我也很感恩,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得很誠意;還要更善,要更善,善得無私,我們無私,因為我們叫做大愛,就是無私大愛。」
 
慈濟人將慈善深耕在全球,透過媒體的報導,啟發善與愛,上人更期許慈濟的媒體要做出有質感的典範。
 
「我這一回到了我們關渡,我真的很感動,這就是質。所以真實那個實質,更美,因為它很雅。因為我們寂靜,我們的質很清淨,沒有那種有私、或者是有偏等等。好像去到那個環境,它很自然總是優雅、清淨,這才是真人文,實質的人文,不是口頭人文。所以真的很美,所以真實善美、真實善美。」
 
以境度化淨人心 啟發覺知拂無明
 
佛陀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上人進一步闡述,本性清淨就是智慧。
 
「處世智慧,我們人人本性,本來就是智慧,這叫做本性清淨。本性清淨它就是智慧,與佛同等的覺,那個覺知,本來就有。只是我們人總是凡夫、凡夫,把它模糊掉,這叫做無明。在那樣的無明世界,進來到我們家裡(關渡人文志業中心),很自然他自我調理,他會釐清楚。所以,我們在那個境界,就像法雲地,本來就是一個清淨世界,那裡面有法。」
 
上人感恩人文志業同仁處處用心,從空間到報導無不是法的呈現。
 
「就如我們(大愛臺)畫面,我很喜歡,現在很多空景,都會看到空景的雲,藍藍的天,或者是明亮的月、星空⋯⋯那個景若能夠每日一句好話,每天不同的景,給它一句的好話,不一定靜思語,總是我們要跟著時代,現在社會是什麼,跟著昨天社會,今天就給他一句好話,在那個景幾秒鐘或是半分鐘都可以,這我很喜歡,也相信這要淨化人心,這叫做境教,或者是境化,用這個境來化度人間。」
 
報真導正淨人心 處世智慧價無量
 
化度人間,不僅僅在媒體呈現上,每個人的言教身行,當下亦是弘法。
 
「還有李(玲惠)校長,也是很感恩,最近她帶著孩子跟老師到馬來西亞,前天或是昨天,聽他們分享光是要進機場,要出關、要入關都優質的禮遇,讓他們通關,他們就很自然地到另外一個門讓他們自由出去,這就是質。這樣的人文的氣質,這總是把他這樣的生態,這樣去過關,這也是一種弘法,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宣導、廣告。」
 
如是真實的美善畫面,若能透過人文志業的傳播,影響的範圍就能更廣更遠,發揮媒體的價值。
 
「我們不是只有在我們學校裡教育,我們也很期待,也是有責任,把我們教育的形象透過我們人文,把它播出去。這也等於假如有人在說,又是為幫學校作廣告,其實哪怕人家這樣說,我們也理所當然。何況我們是真誠,我們是真,這個學校就是這樣,所以我們應該要這樣報導。」
 
「期待還有其他人的學校也同樣,我們也應該為它報導,所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沒有道理的就是非道,這種沒有道理的,我們不可以去模糊掉,所以我們要認真、真實。」
 
「所以我們要更實在、更善、更綠、更美,這就是處世的智慧。我們媒體要做到價值,讓人說,我們世間這個很真實,智慧的媒體,就是我們能夠讓人說的價值。我最近常常都說價值觀,品格價值、品質價值、人格價值,這種價值那個質很重要,這個質沒有辦法論價,沒有辦法論價,所以無價,我們要做到難以論價,那就是叫做無量。」
 
心境開闊無煩惱 佛性清淨無束縛
 
無量意指無邊際,好比時間無形無相,卻真實存在。
 
「所以只好把握時間,把握時間,每一秒鐘都要說對話、做對事、做好人。好人、好事、方向走得對,我們就會心寬念純,心就無壓力,心就無虧損。這就是心開闊,叫做「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就是沒有國際,沒有國際的分別。總是有沙有土的地方,都是我們量要包含的地方,所以不分國際、人種,這就是我平時在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若能心到那個境界,那是沒有煩惱,所以沒有煩惱,才能到達真實相。但是真實相還是非有相不可,總是老病到最後,成住壞空或是生住異滅。我們腦筋在轉很快,所以不斷在轉,說這句話後面那個字就已經出來了,字字連連,所以句句連連,才能成為事。」
 
「我在說,我在說事,我在說人,總是說出來,就是有那個相,所以智慧真空妙有,妙有真空。所以在我們的慈濟人文,我們是需要這樣的,把這些東西都要去做探討,這才是真智慧。實在,真實人文,那總是期待人是會跟時間走,智慧是跟時間增,期待我們跟著時間增,就是真實。」
 
上人期待,人文能引導人人走入真實道。
 
「第八識、第九識,第八識萬般帶不去,唯有八識隨心,八識是靈魂,靈魂是看不到,但是比靈魂更靈那就是九識,九識那就是佛性,是清淨沒有業束縛,清淨,什麼都管不到,只要清淨心它無形無相,但是最開闊的、無邊際,這總是真實的智慧。」
 
「希望我們的人文,可以導引人人走進真實道,甚至引導他入佛門。雖然我們沒有宗教,但是引導方向種子,任何一個宗教都沒關係。因為我們是佛教,所以引導他進來,但是其他宗教,我們都是同樣尊重。」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