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親人的往生?
2014-09-05 | 慈濟基金會
有弟子請教上人:母親在世時是個受過菩薩戒的虔敬佛教徒,但因為配合父親的飲食習慣,她依然烹煮葷食給父親食用,是否因此而造業得病,以致往生?
上人的開示:
信佛不一定素食,佛教東傳後,由於中國叢林可以種作、自立爐灶,因為環境允
許,所以我們得以素食,而素食的主要意義在長養慈悲心。
受菩薩戒是守菩薩的規矩、行菩薩的道路,我們稱之為修菩薩道。普賢菩薩說:「恆順眾生」──菩薩修道必須隨順眾生,你母親為在家菩薩,煮葷食給家人食用是隨順眾生,並非造業。
學佛是心的修行,不要罣礙,執著於外相,否則會學得極不自在。
人生四事(生老病死)是連貫而來的,生是死的開端,死是生的起點,佛教稱逝世為「往生」,可見生即是死,而死是去了再來。
為人在世最怕遇上「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情形,而你母親自病發到往生,前後才一個半月,且聽說她往生時極為安詳,一些癌症的症狀反應都很輕微,這實在是不可思議。你們應該替母親慶幸,並振作精神,繼承她的志業──出任委員或慈誠隊的隊員,以延續的她的慧命。
(證嚴上人開示於1990年12月06日)
※本文摘自:《慈濟道侶》 120 期
上人的開示:
信佛不一定素食,佛教東傳後,由於中國叢林可以種作、自立爐灶,因為環境允
許,所以我們得以素食,而素食的主要意義在長養慈悲心。
受菩薩戒是守菩薩的規矩、行菩薩的道路,我們稱之為修菩薩道。普賢菩薩說:「恆順眾生」──菩薩修道必須隨順眾生,你母親為在家菩薩,煮葷食給家人食用是隨順眾生,並非造業。
學佛是心的修行,不要罣礙,執著於外相,否則會學得極不自在。
人生四事(生老病死)是連貫而來的,生是死的開端,死是生的起點,佛教稱逝世為「往生」,可見生即是死,而死是去了再來。
為人在世最怕遇上「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情形,而你母親自病發到往生,前後才一個半月,且聽說她往生時極為安詳,一些癌症的症狀反應都很輕微,這實在是不可思議。你們應該替母親慶幸,並振作精神,繼承她的志業──出任委員或慈誠隊的隊員,以延續的她的慧命。
(證嚴上人開示於1990年12月06日)
※本文摘自:《慈濟道侶》 12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