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信入法 人間修行

2013-11-16   | 慈濟基金會
「在慈濟要學的法,絕不是騰雲駕霧的法,也不是無中生有的法;真實妙法就在日常生活中。」上人期待人人聞法入心,將佛法運用於待人處事中,讓人人了解、力行。(攝影者:蕭依玲)
「就像往地面丟球,球丟得愈用力,彈得愈高;若在地上鋪柔軟棉被,球丟下去,會穩穩留在棉被上。」與清修士座談,上人強調,修行沒有捷徑,切莫急於證果得道,反致偏差;應以單純心體會佛法,堅定志向、踏實修行。

一切皆因緣果報 入群修行印佛法

以自身修行為例,上人憶述,二十一歲那年養父往生,體會到人生無常,到寺院做佛事,「一部《梁皇寶懺》,讓我體會人生的一切境遇,皆是因、緣、果、報。」

當時上人家住豐原,每天騎腳踏車到慈雲寺親近佛法。曾問住持修道法師,什麼樣的女人最幸福?法師答:「提菜籃的女人最幸福。」年輕的她不服氣,認為人生價值不能以掌握一個小家庭的經濟大權為自我滿足;遂與法師論辯:「女人也可以做大丈夫,擔挑天下事!」也在那一刻,奠定了修行的道心。

出家之路歷經波折,二十三歲離家來到東臺灣,在花東縱谷流浪兩年、吃盡苦頭,終於落腳花蓮、現出家相。二十六歲皈依、受戒之後,在小木屋閉門苦修,日日抄經、拜經、供佛,優游經藏法海。內心平靜,外境卻不平靜;受人間風雨所擾,不得已離開小木屋,到慈善寺講經,無意間觸犯禁忌又離開……

在人群中,上人體會到,人心觀念打不開,有你我之分,故無法包容。「面對人間的風風雨雨,我內心平靜;不罣礙他人待我如何,但自我堅持不做不被歡迎的事。」

佛典經文皆言救濟眾生,但有些人即使念經、讀經,還是各有執著,心中充滿貪、瞋、癡、慢、疑等煩惱。上人深自警惕:「若連自己的心都無法救助,遑論救濟眾生?所以我認為,只是讀誦、解說經文,無法真正體會佛理;修行要深入人群、體會人心,透過人、事、物的世間法印證佛法,達致人圓、事圓、理就圓。」

雖歷波折平常心 聞法入心益人群

皈依時領受師父上印下順導師「為佛教,為眾生」六字法囑,五十多年來,上人一路力行迄今;雖然推動志業的過程歷經波折,仍維持平靜、平常心。

「我從來沒有想要如何達到目的,只是天天照顧好這一念心。我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目標在哪裏,而且說出來就要做得到。」

上人引《論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教眾:「少了一分『信』——對己無信、對人無信,人生還有何可為?要立信,就要深入法。」

就像平時看不見空氣中的水分,但是它確實存在,是世間萬物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寶。上人教導,一切有為法,都是從「無為法」——本來存在的真理所衍生;道理看不見、摸不著,但是確實存在。

「法就是方法,存在你我面前,離我們不遠;離我們遙遠的,反而是自己的心。」上人例舉《法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見人就恭敬禮拜,不敢輕慢,因為他相信每一個人都是未來佛。若能將經文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以恭敬心對待人人,如此即是佛法。

就如從各國慈濟人就地付出的過程,得見人間苦相,亦可從中探討「苦、集、滅、道」、印證「因、緣、果、報」的道理。上人言,人間事即是有作為的法,做對了,即能有益社會人群。

「在慈濟要學的法,絕不是騰雲駕霧的法,也不是無中生有的法;真實妙法就在日常生活中。」上人期待人人聞法入心,將佛法運用於待人處事中,讓人人了解、力行。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3年9月8日《農八月‧初四》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63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