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復健與重建

打造二十一世紀學習環境
用夢想勾勒新校園
夢迴中寮
帳棚下的醫療站

 

相關網站連結

‧卷一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二慈濟志工關懷行
卷三心靈悸動篇
卷四百年記憶篇
卷五校園記事篇

慈濟921賑災專案

 

線條
線條
序論 上人開示 災情寫真 急難救助 安頓關懷 復健重建 回首頁

 

《願景——復健與重建:健康工程》

帳棚下的醫療站
◎撰文/范毓雯

地震使丘陵上的許多村落對外交通中斷, 當慈濟巡迴醫療車來到時,正在路旁整理芋頭田的村民,紛紛放下工作來看診。

藍白相間的帆布下夾雜著五顏六色的帳棚,帳棚旁則是慈濟設於南投縣中寮鄉中寮國小的義診區。

小男孩不斷嚎啕大哭,醫師正處理他頭上約三乘三公分大小的L型傷口,雖然傷口先前已由其他醫療單位處理,但急率的消毒與縫合讓傷口再度感染發炎;醫師拆除縫線時,內部竟骯髒不已且不斷滲血。

「乖乖,媽媽疼啦!」母親在旁泛紅著雙眼一直安撫小男孩,醫護人員與三、四位師兄同時按壓住因疼痛而急欲掙脫的小男孩。
最後,固定傷口的網狀頭套套在小男孩頭上時,充斥於耳的哭聲才逐漸平息,小男孩眼中殘存著淚水,無辜地望向四周。

醫師向母親表示必須轉送其他醫院再消毒傷口,於是志工立即派車送小男孩至南投市區的醫院就診。

▍扮演傾訴、安撫心靈的角色很重要,會讓受創的心靈感受人生還是有希望。

位於南投縣西北部的中寮鄉,面積一百四十六點六五平方公里,十八個村落,四千七百多戶,約二萬人口,除了中寮鄉衛生所外,還有五家開業診所以及十多家中藥鋪,而這些基層醫療院所全集中在永平村。

強震後,中寮鄉屋舍倒塌毀壞達百分之六十,醫療院所悉數無法運作,僅有衛生所的臨時醫療站提供服務。

中寮鄉衛生所十九位員工,有七位家園全毀,但多數員工仍在二十一日當天即投入救災醫護工作,至今還無暇重整家園。

繼緊急醫療支援後,慈濟醫院接受衛生署委託,自九月二十八日起,繼續與慈濟人醫會於中寮國小、爽文國小及內城村衛生室三定點設立醫療站,並展開偏遠村落巡迴醫療。

「這裏患痛風、糖尿病、高血壓的人很多,現在只有靠你們了。」當地一位開業醫師苦笑地對進駐於中寮國小的醫師說。

「我回家拿鍋子時碰到餘震,差一秒鐘就被壓到了,心頭現在還是怦怦跳。」陳阿嬤眉頭深鎖地對醫師說:「我真煩惱哪!房屋倒塌、媳婦受傷、兒子住院……」說到此,阿嬤不禁低頭哭泣。

阿嬤走後,彰基精神科洪啟惠醫師告訴我:「遭遇大災難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防衛方式,有的人三天不睡覺、不吃飯、不說話,將自己完全隔離;有的人會遺忘,無論是家中電話、親人姓名等;有的人會嚇得完全傻住,不能講話。恐懼是正常的現象。」

「慈濟人扮演傾訴、安撫心靈的角色就很重要,會讓受創的心靈感受人生還是有希望。」洪醫師表示,可鼓勵災民分享彼此的感覺,避免壓抑「不要講、不要想」的念頭。

▍「三十年前香蕉一百公斤可賺五、六百元,至今依舊『價格不變』。」道出了生活的艱辛。

漫天黃沙飛揚於原是派出所、鄉公所、郵局、農會以及商家林立的熱鬧街道,運送物資的車輛在緊鄰倒塌屋舍的二線道路上川流不息,怪手隆隆作響地清理斷垣殘壁,如此情景深深地烙印在災民的心底,「未來該怎麼辦?」驚恐不安的念頭縈繞人心。

「一開始很慶幸活了下來,但一星期後,必須面對現實生活,才是最難捱的。」在衛生所擔任稽查員的宋素月,雖然在災後第三天就先把孩子安頓到娘家,但面對亂了的生活步調,還是得不斷調整心態。

在和興村衛生室公衛護士梁淑鳳的記憶中,十二年前剛至衛生室工作時,全鄉人口有二十多萬,不過至今只剩十七、八萬,平時村民賴以維生的農作物不外乎是檳榔、香蕉、柳丁等等。

「三十年前香蕉一百公斤可賺五、六百元,至今依舊『價格不變』。」梁淑鳳簡單數語,說明了村民生活的費心勞苦。

這片村民賴以維生的土地經地牛無情地翻攪肆虐,令原本蓊鬱青翠的山林,和種滿檳榔與香蕉的丘陵,轉眼付諸流水,為土石淹沒,村民的生活猶如雪上加霜。

「以前我們山裏的人都喝泉水,這幾年來才改喝自來水。」在內城村衛生室外的一位婦人說,地震後屋舍坍塌連帶自來水管也破裂,不少居民只好恢復以往飲用井水和山泉水的習慣。

由於無淨水設備,流動廁所不足,若不留意個人衛生與食物調理,極容易感染腸胃方面的傳染病。因此,當中寮鄉衛生所公衛護士,至各村落為煮食人員施打A型肝炎疫苗,慈濟也派遣醫療志工陪同並宣導衛教觀念。

「這是進口的喔!」一位阿嬤拿著飲料,熱切地招待醫護人員,大夥正狐疑包裝上明明印著「台農牛乳」字樣時,阿嬤才說:「這是我女兒從外鄉拿回來的,不就是『進口』的嗎?」

▍許多村落對外交通中斷,當巡迴醫療車來到時,居民們紛紛放下手邊工作來看診。

除了永平村,其餘村落的居民皆住在高低起伏的丘陵地上,地震致使許多村落對外交通中斷,因此當慈濟人醫會的巡迴醫療車來到福盛村時,正在路旁整理芋頭田的居民們,紛紛放下手邊工作來看診。

「我們這裏每天有八班對外聯繫的交通客運,但是地震後客運就停開了,假如沒有汽車或摩托車,根本無法外出辦事或看病。」老婦人對醫護人員傾訴著。

到義診區來看診的災民,大多是因為倉皇逃困所致的外傷;或因居住在帳棚後,天候不穩引發呼吸道感染,以及因飲食、環境不潔導致腸胃炎與皮膚病的人也為數不少。

由於疥瘡是由約零點三公釐大小的疥蟲所寄生傳染,造成人體皮膚劇癢,因此發現疑似疥瘡病例時,醫師除以藥物治療外,也建議居民噴灑殺蟲劑、曬棉被,以保持環境衛生。

▍老爺爺從早到晚靜靜地坐在校園一角,慈祥和藹的神情活像一尊固守家園的土地公。

十月六日這天,在爽文國小認識了陳辛錦老爺爺,他穿著一件白汗衫靜靜地坐在義診區旁的矮凳上。

原本,他與太太住在爽文國小旁的平房,地震後,女兒接他們到員林一起住,一早再將他送來爽文國小。問老爺爺為什麼不待在女兒家就好了,他幽默地說:「這裏才有風景好看啊!」

「我來了!」一早,老爺爺都會熱切地向義診區的醫護人員打招呼,然後從早到晚就靜靜地坐在一旁,慈祥和藹的神情活像一尊固守家園的土地公。

八十二歲的老爺爺說,他活了這一大把年紀,曾經歷過三次大災難。第一次是發生在民國二十四年台中后里的墩仔腳大地震;第二次是在日據時代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三次就是這次的九二一集集大地震。

「這災難比戰爭還嚴重!」老爺爺頗有感觸地說。

不過,望向身旁的護理人員,老爺爺還是忍不住誇讚一番:「你們真有愛心喔!」一旁的護理人員則俏皮地對老爺爺說:「老爺爺,您每天早上和下午都會打瞌睡唷!」嘻笑聲中,彼此關懷的情感油然而生。

十月十二、十三日,慈院身心醫學科也在中寮與爽文國小開辦「失眠特別門診」。

慈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嘉祥接觸中寮鄉災民後,初步規畫播放輕鬆、勵志的影片,紓解災民悲傷或不安的情緒;成立「教職員心理復健衛教團體」,以因應日後面對學生問題可獲得立即支持;成立「情緒支持茶水供應站」,讓災民有宣洩情緒或聆聽別人問題的開放場所……

「外來醫療人員介入災區的時間畢竟有限,結合當地人力資源才是長久之道。」陳嘉祥表示,提供資源之解釋與轉介服務,與結合志工及公衛護士所完成的心理衛生普查資料,將可提供給地方醫療機構做追蹤服務。

回頁首

慈濟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