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琴 黑手變寫手

2013-10-30   | 徐鳳琴 吳貴瑜
人文真善美志工徐鳳琴(右)採訪民眾參與浴佛活動的感受。(攝影者:陳常富)
「老闆娘,妳也會修理機車哦!」看著長相白皙的徐鳳琴手拿扳手換機油、換輪胎,總引起客人好奇地問。她說,自己就是一股學習的傻勁,從來沒有多想「困難」。婚後照顧小孩,打理家務繁忙之際,還要幫忙顧店、修理機車。

2005年,徐鳳琴的鄰居劉黃阿淑總喜歡找她聊天,也常分享「九二一大地震時,慈濟至災區建造五十多所學校,志工自帶餐食,自己花錢坐車,沒領薪水做很多事。有空妳也可以和我們一起去當志工。」劉黃阿淑不忘邀約。

「我七點半開門就到晚上九點過後,那有時間。」徐鳳琴回想起當時果斷地拒絕邀約,最後卻因緣際會地受證成為委員,就不禁莞爾。

黑手學「無蝦米」


「鳳琴,人文真善美相當缺人,妳只要把活動記錄下來就好了。」負責彰化分會福田志工的黃吉蘭,熱心地鼓勵徐鳳琴承擔記錄工作。 徐鳳琴心想:「只要在家打字,可以顧及生意,又可以完成做善事很好。」

電腦打字對年輕人是家常便飯,但對僅有國中畢業,不懂英文,電腦不熟悉的鳳琴卻是一大考驗。徐鳳琴為了把打字學會,一有空檔,以僅會的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全神貫注,一遍又一遍的摸索勤練習才學的「無蝦米」輸入法,「我= I,們=P+M+I,都=Y+P+D+B……」她手打著鍵盤,心想著右食指放這、無名指放那,直到晨曦乍現,這才發覺天亮了!忽然想起,常訓戒孩子別打電腦到迷住的她,自己不經意,也一夜未眠。

證嚴上人說:「用心就是專業,有心就不難。」只要用心,不管是黑手或白手,都能開花結果。後來,她主動告訴志工陳常富:「只要有需要,事先講,我樂於出班。」

第一次感動記錄


在2006年某天的大清早,徐鳳琴第一次與錄影志工趙政雄,在昏暗街道上,記錄身體傾斜幾近S型,顛跛推著特製菜籃車的許飛瓊阿嬤,沿著大街小巷做環保回收的身影。

錄影師兄趙政雄(左二)帶著新進人文真善美志工楊淑娟(左一)記錄2008年歲末祝福活動,徐鳳琴(蹲者)協助採訪。(攝影者:黃智勇)
「我都很早就沿路撿回收,去商店收環保。」老人家的菩薩行徑,早已感動了社區很多人,商家都自動將回收物收拾打包,等她來拿;還有外籍新娘感佩又不捨的豎起拇指讚歎:「阿嬤好厲害喔!」一邊還幫忙把物品捆綁整齊,「我都把回收物留給阿嬤。」

用餐時間,徐鳳琴關心地問阿嬤今天吃什麼?許飛瓊笑說:「喔!我吃得很豐盛哦。」徐鳳琴看小鍋裡,是呈現黃綠色的「雜菜鍋」,但阿嬤面帶笑容地說:「夠用就好,所有的人都對我很好,很感恩啦!」

七十六歲獨居的許飛瓊阿嬤過著清淡生活,做福田、環保回收卻全年無休,只希望把所得捐給證嚴上人蓋醫院。後來許飛瓊阿嬤往生,徐鳳琴送她最後一程時,看見志工們都不捨地淚眼潸潸,她深深感受「為慈濟人留藏經」的重要意義。

看見愛的力量

「2009年海外慈青慈懿幹部精進研習會」徐鳳琴隨著彰化團隊出班花蓮記錄,採訪負責生活組的慈濟志工陳瓊姬,聽著陳瓊姬敘述營隊中獲得的感動。

陳瓊姬說:「因為參加過海外慈青營隊當隊輔媽媽,那次孩子們從南非、美國、澳洲等地回來,他們都要為了回來花蓮而要存款。我們離花蓮很近,這些孩子回來一趟很遠,他們回來那個求法的心……那一年,陪孩子們走路回精舍,用早餐時候他們都哭了,因為他們『回家』了,那一餐他們是配……配著淚水,把那一頓飯給吃下去。」

徐鳳琴(右)於2012年協助廈門會所佈置,訪問曾上過臺灣簡宏正師兄兩堂攝影課的本地志工吳曉東(左)。(攝影者:黃宗保)
陳瓊姬含著淚水哽咽地說:「從那一刻開始,我告訴自己,只要以後有因緣,我都要把握,我每年都要回花蓮陪孩子。」 一篇篇感人故事,那一分「愛」的力量,令人動容難忘,更堅定了鳳琴行入人群作紀錄的決心。

很少出遊的徐鳳琴,卻也因慈濟到大陸兩次,看見海外慈濟人這麼刻苦耐勞,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還要克服許許多多的人事。她感恩地說:「其實付出的同時,收獲最多的永遠是自己。」

徐鳳琴從隨緣投入到積極學習,她思索著,人一生總是忙忙碌碌,卻無法看透「無常」,總想把「無常當有常」緊捉不放。也發現自己把「為了求生存而得心靈武裝」,在投入志工後卸除了,何等輕安自在。

她驚覺!這不就是自己一直在追求的生活方式嗎? 現在的徐鳳琴只有一股學習的傻勁,「做中學、學中覺」是人文真善美志工最貼切的形容,更是將來自己持續不斷學習精進的動力,無怨無悔。

(文:徐鳳琴、吳貴瑜 彰化報導)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