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欽瑞 佛法相伴 造真善美

2013-11-08   | 黃玉櫻
中區筆耕隊成立兩周年,曾欽瑞感恩筆耕隊成員的付出。(照片提供:臺中文史組)
「了解佛法,寫出的文稿才有法味。」曾任中區筆耕隊「隊長」的曾欽瑞,早期為了廣招志工承擔紀錄工作,不僅帶動經典導讀,啟發筆耕志工為慈濟紀錄大藏經的使命感。他更發想編輯一本「筆耕隊寫作範本」,帶動一群非專業志工,「從不會寫到會寫」,進而成為中區一批優秀寫作團隊。

「讀經」與「行經」 修行妙法

曾任職於水利局三十六年的曾欽瑞,1983年因罹患肝病而住院治療,住院期間無意中看到一本菩提長青出版的《佛教旬刊》上一段法華經的經文:「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讓身受病痛的他開始有了想「學佛」的念頭。

有一年,住在屏東老家的母親生了一場病,醫生一直找不到病源,曾欽瑞有了學佛的根基,便發願為母親茹素三個月,希望菩薩保佑媽媽早日康復;沒想到一顆真誠的孝心,卻因吃素因緣而讓他的肝病病情改善很多,從此素食將近二十年。

爾後,在同事引度下,他皈依了佛教界長老印順導師,從研讀導師的著作《妙雲集》開始深入經典,數十年來培養了讀經的習慣。1988年證嚴上人在臺中分會開示《四十二章經》,他和同事前往聆聽,上人在開示中提到:「人格成,佛格就成。」讓他極為受用,且備受震撼。從此他更確定學佛不只「讀經」,更要「行經」,從人群中去付出才能真實修行。於是1989年在慈濟委員郭淑子接引下參加慈濟活動,1990年與妻子莊雪同時受證為慈濟委員。

他相信佛經中所言,「升天或做人,由己不由他。」亦如上人開示言:「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曾欽瑞覺得在人群中藉事練心,是最好的修行方法。
參加臺中慈院鋪連鎖磚,曾欽瑞覺得在人群中藉事練心,是最好的修行方法。(照片提供:曾欽瑞)

筆耕隊長擔重責 灌注佛法潤心田

1989年慈濟成立全臺「慈訊隊」,就是透過各地志工紀錄社區活動訊息及美善故事的團隊。當年,許多慈濟委員都有「甘願拿『大筆』 (臺語:鍋鏟),也不想拿『小筆』」的心態;曾欽瑞是由資深委員劉阿照推薦承擔中區筆耕隊隊長。

雖然曾欽瑞對寫作完全外行,但為了帶動一群志工寫稿,他到書局購買新聞撰寫專業書籍,自我充實採訪及撰稿能力;並與一群學校老師如林秀芳、紀香鈴、沈金燕、吳惠貞等人編輯一冊「筆耕隊寫作範本」,從導言、內容、結尾等,共有十四種文稿範例,增加志工對寫作的信心。

筆耕隊每週六定期共修,大家圍坐在一起,透過文稿賞析中,讓撰文者分享參與活動或人物採訪中的感想。曾欽瑞對每位撰文者總是讚賞有加,並傾聽大家在生活中的疑惑及寫作上的困頓,他會提供建議及解決的方向,因而許多人尊稱他為「曾爸」或「隊長」。於是,每週六的共修成為筆耕隊成員互相鼓勵切磋與感恩的時刻。他的妻子莊雪更扮演慈母的角色,在幕後為大家準備點心茶水,默默地陪伴法親精進成長。

「了解佛法,寫的文稿才有法味。」這是曾欽瑞對中區筆耕隊成員的期許。他認為宗教團體的文章不同於一般新聞雜誌,在文中是否有法。面對程度不同又進進退退的隊員,曾欽瑞覺得應該要以法入心,啟發人人的使命感,才能用心投入筆耕紀錄工作。

於是在每次共修中,他會特別安排一小時導讀上人《三十七道品》、《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與《證嚴法師說故事》等書,讓大家浸潤在法水中。當時也有人因為參加共修而加入筆耕隊,至今讀經的法喜仍留在諸多筆耕志工腦海中。

文稿如記流水帳 勤寫補拙擔使命

筆耕隊成員本就少,多數志工對拿「筆」寫文章,心中有障礙,他們寧可挑選拿鍋鏟吵菜來得踏實,既使提筆寫出來的文稿,也如流水帳般「什麼都記,卻沒重點」。

1990年上人行腳臺中分會,與中區筆耕隊成員座談,期勉人人發揮文字般若的功能,「慈濟文章不在華麗的詞藻,重要的是要真實把慈濟長情大愛事蹟如實紀錄下來。」

當時慈濟文化中心副執行長王端正也隨師到臺中分會,為筆耕隊成員指導寫作原則--紀錄要如何找重點、文稿內容的取捨等,雖然文章經王副總的指點後,有許多改善空間,但是成員們對寫作的熱誠,在上人的鼓勵下,更堅定了為慈濟紀錄歷史的使命。

開啟筆耕園地 分會牆壁會說話

為了鼓勵大家用心寫作的信心,在臺中分會一樓布置一處「筆耕園地」專欄,由當時尚未出家的楊秀娟師姊(德懋法師)設計。曾欽瑞及筆耕隊員挑選當月文稿及照片,打字排版後貼在專欄;精彩的活動足跡,圖文並茂,吸引許多來到臺中分會的人佇足閱覽。有一次,上人行腳到臺中分會時,還曾讚賞「臺中分會牆壁會說話」。筆耕志工得到上人的肯定,更用心布置專欄園地,也成為當年臺中分會的特色之一。

1997年中區功能組整編,將筆耕隊、攝影組、美工組,整合成立文宣組,由筆耕隊成員林珮華接任組長,江美芳、尤麗卿擔任副組長,讓人文志工提升電腦編輯彙整的功能。回顧當初帶動中區筆耕隊的過程,曾欽瑞謙虛認為,只是抱持「用心待人、以誠領眾」的心,陪伴大家。

二十幾年來,中區人文志工歷經筆耕隊、文宣組、人文真善美志工的沿革,他們為完成紀錄作品日夜付出,許多人從「青絲變白髮」,無怨無悔投入紀錄慈濟歷史的工作,曾欽瑞看在眼裡,感動在心底,更樂見中區人文真善美志工團隊更加堅強茁壯,接棒承擔紀錄慈濟大藏經的重責大任。

(文:黃玉櫻 臺中報導2013/11/0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