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 莫怕「踢鐵板」

2014-06-26   | 慈濟基金會
(相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與大陸環保志工談話,上人指出,「垃圾變黃金」不是口號,而是由環保志工的雙手,一點一滴做出來的真實成果。

有熱情 更要有觸動

「環保的推動不能只靠一時的熱情,要有深刻的觸動,才能啟發民眾為天地人間、後世子孫著想,體認落實環保刻不容緩。」

在臺灣,乾淨的回收寶特瓶,可以再還原、製作成高品質的紡織品;上人表示,這需要有許多志工受觸動,願意長期投入、用心付出,並且一再地宣導與教育,帶動民眾從源頭就做好分類與回收,才能使回收再製品做出高級細緻的品質。

隨著全球石化工業發達,大量塑膠製品因應而生,廢棄後埋在土中,經百千年而不腐,衍生垃圾處理問題,更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上人期許慈濟人能加強宣導,讓人人認清此一危機,生活中力行節約、做好資源回收工作。

斷欲念 除「塵沙煩惱」


與夏威夷慈光師姊等人談話,上人提到,佛陀在世說法時,沒有文字紀錄,入滅之後才由比丘結集經典;兩千五百多年來幾經傳譯,難免加入歷代傳誦者、翻譯者、編輯者自身的理解與闡釋;使現代人看來佛典龐大艱深,難以體會佛陀本懷。

「學佛不能只在文字打轉,要入世修行,從做中學、學中覺。」上人表示,慈濟人總是「做我所說,說我所做」,雖然日日為了救助人間苦難而忙碌,但是在造「福」的同時,心田裏肥沃的土壤已經埋著智「慧」種子,生根發芽、持續茁壯──從人間的無常苦相,印證、體會佛法;在無所求的付出中,感受法喜。

上人指出,慈濟人付出無所求,做得歡喜、不計較,即使「踢到鐵板」──發心做好事卻遇到困難阻礙,仍不氣餒、不退轉而再接再厲。「這一分精神很超越、很難得,唯有具足慈悲、智慧,才能一路堅持。若沒有真正投入去做,福慧很快就會消失。」

慈濟三十周年以後,上人開始講解《無量義經》、《水懺》等經典,引導大家注重法。「《無量義經》是行菩薩道的主幹,也是《法華經》的精髓;意義雖深,卻不離人間。《水懺》是教人如何斷除煩惱;懂得去除煩惱,就能專注力行菩薩道。」

最近上人再回歸講解《法華經》,以此時此刻的人間現象來印證佛法,希望慈濟人在此濁亂世間,能運用佛法推展志業。

上人感恩翻譯團隊長期為傳法而用心,期勉為當下這個時間與空間留下時代見證、人類歷史、慈濟藏經,也為後世留下法脈源頭、延續法脈。

斷煩惱 入人群磨練

「聽到佛陀說『苦』,知道人生是苦,要修行以避免陷於苦境,這是『聲聞』;知道人生是苦,進一步了解苦從何來?自修身心、去除煩惱,修行於道,此為『緣覺』。」

上人教導,慈濟人要更上一層,發心立願行菩薩道。「只是獨善其身,心靈欲念雖斷,細微的『塵沙煩惱』還沒有斷;雖然沒有物欲,境界一來還會起心動念、掀起波瀾,無明惑更加打不開。」

上人提醒大眾,修行就是要在人群中磨練,才能真正斷除煩惱。「想要修學佛法、兼利他人,就要堪得起種種言語、聲色,付出無所求,還要經得起苦來磨。」

證嚴上人講於2014年4月14至25日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70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