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點一盞燈 轉生活困境
2016-01-22 | 賴玉鬆昔日風光不再 晚年苦境堪憐
身為獨子的張先生,早年生活優渥,結婚育有一雙兒女;年輕時,因為父母寵愛,讓他生活放縱,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後來婚姻以離婚收場,妻子帶著女兒離開,張先生和兒子一起生活。
早年不當的生活態度,張先生敗光家產身無一物,姑媽不忍他的處境,經過家族同意,合資五萬元於祠堂旁蓋了一房一廳的鐵皮屋,讓張先生和兒子有個安身之所,兒子原本於附近的搬家工司上班,生活暫時無虞,突然某日不告而別離家出走,車禍後的張先生靠鄰居濟助,有一餐、沒一餐的接濟。
後來鄰居發現張先生幾天沒露面,過去探視發現他於屋內中風,趕緊送醫。中風後,張先生半身不遂、傷及語言能力;雖能行走,但不勘的遭遇讓他自絕於人群,生活愈形困頓。
初訪了解情況 規劃協助清理
張先生的鐵皮屋內只有一臺飲水機,老舊壞掉的電視機及小冰箱,屋內散發難聞氣味,客廳擺著破爛的沙發椅,無浴廁的設備,也沒有廚房,地上一層厚厚的塵埃還有菸頭,牆角處處可見蜘蛛網。
志工一進門,張先生急忙將房間內的桶子蓋上「蓋子」,髒亂的居住環境,讓志工很不捨,關心張先生洗澡與如廁的問題後,才了解他洗澡的冷水是用水桶從庭院圍牆邊的水龍頭接來用,至於房內所放的桶子,志工們內心明白,不便再問如廁問題,只叮嚀他每天把穢物倒掉並清洗桶子。
衛浴有問題、大小便無處去,志工找到張先生的親戚,但得到的回應是,這塊地另有用途,不能蓋廁所;親戚希望中風的張先生去給醫生評鑑,然後得以安置。1月15日志工初訪後不敢怠慢,大家決定動員幫助張先生清理環境,並聯絡市公所安排一輛「抓斗車」。
志工不畏辛苦 公所協助運載
揮別幾日的陰雨氣候,1月18日上午,十五位斗六區志工在凜冽寒風中,穿著雨鞋,帶著水桶、抹布、鐮刀、鋸子等工具,來到斗六市虎溪里的張家大祠堂,展開清理工作。
從家中帶來砍材刀的黃明良,猛力砍下樹枝,身型可愛的林寶珍,也拿著鋸子逐一的鋸掉圍牆邊「鹿仔樹」的粗壯樹幹。割草、鋤土、搬運、清掃,大家分工合作,但沒料到雜草底下還有厚泥土,陸麗那見狀即刻騎車回去,拿來鋤頭、圓鍬;先割草再挖土,剷除厚重的泥土,水泥地一一露出原貌。
斗六市公所清潔隊員開來「抓斗車」將砍下的樹幹及泥土、雜草,一次又一次往車上抓夾,看到女眾志工做著粗重的耙土工作很吃力,清潔員也從車上拿出一支耙子,加入耙土工作,他說:「看你們這樣做,自己不幫忙會很不好意思!」大家從早上八點忙到中午十二點半,志工感恩市公所抓斗車幫忙清運,才能那麼快完成。
負責清掃屋內的志工,則是先把物品搬出屋外,顏森逐樣徵詢張先生可留下或要丟棄物品,再用掃把清除牆上的蜘蛛網,因張先生長年抽菸,牆壁蒙了一層黃色菸油垢,用抹布擦拭多次,換過幾次水仍汙濁不堪。
雖帶著口罩,仍擋不住濃烈的難聞氣味。志工每隔一陣子,會從屋內走出來呼吸新鮮空氣。地上清掃過二次仍感覺不乾淨,再掃第三次;客廳裡的神明桌,積塵甚厚,滿佈香灰,志工楊美珠用心擦拭,換過幾次水後,桌面總算乾淨。
再拆掉臥房內用木板拼裝的床鋪,志工鍾肇宏從家中載來回收的單人彈簧床墊、床頭櫃,另有兩床全新棉被,是肇宏的兒子捐出與張先生結緣,只要能給張先生乾淨的環境、舒服的睡眠,志工們不怕髒污,忙得滿心歡喜。
三餐也有著落 勸戒菸多活動
為張先生設想三餐問題,志工請附近的自助餐店送中、晚餐,再定期與自助餐業者結帳,現在除了衛浴的廁所需再想辦法解決之外,張先生的困境得到初步解決,往後志工仍會持續訪視關懷與陪伴。
「不要抽菸了!為了身體健康,要把勞動當成復健,天天打掃環境。」志工離開前,殷殷叮嚀六十歲的張先生要戒菸,讓居住環境清潔,身體才能健康。「感謝──師兄──師姊、感謝──大家。」張先生很高興地慢慢說出簡短的感恩話。
「社會暗角的事件,如果我們不幫忙就永遠無法改善,雖然以前我們沒辦法參與張先生的人生歷程,但是當下大家都做得很歡喜。」參與打掃的志工陳秀嫻有感而言。【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賴玉鬆 雲林報導 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