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資訊系的專題製作

2008-12-25   | 邱淑絹
在大醫院中,門診病患被問診的時間非常短,一位醫師要照顧的住院病患也很多;如何善用資訊科技來輔助醫師做診斷與照護?是慈濟大學醫學資訊系成立的初心。

慈大醫資系主任劉瑞瓏表示:「國內不少大學有醫療管理、資訊工程或資訊管理相關學系,但真正結合醫學及資訊科技的則沒有。」醫院裏,舉凡病人掛號、看診、領藥、拍攝醫學影像如X光等,都需要有資訊科技的專業支援,卻多由各醫院「資訊室」、「醫務室」的醫療管理人才處理。

慈大醫資系由慈濟大學教務長李錫堅教授所設,期盼培養出具備醫療資訊系統建置、維護與開發能力的跨領域人才;課程不僅有醫院組織與管理,更強化資訊科技的養成,並開設醫學術語、疾病概論、生理學、生物化學及遺傳學等基礎醫學。

現今人手一張健保IC卡,劉瑞瓏說:「資訊科技若能讓卡片裏儲存更多資料,病患的病歷可以帶著走,無論在海內外就醫,醫師就有更多的資料參考以輔助診療。」

針對X光片或電腦斷層影片做初步分析、在藥師給藥時做檢測以避免給錯藥……醫學結合科技,將更有效提升醫療品質,也有利於居家照顧。



黃昏時刻,慈大校園一角陸續出現人影,信步走至操場後,便繞著橢圓形的運動場奔跑。許多人腳邊繫掛著一只小小的感應器,每跑一圈,操場兩端的感測器即會熱鬧地響起來。

一個聲響代表一個記錄——跑者幾點幾分起跑、幾點幾分結束、所跑的圈數、費時多少、里程統計等,再由感測器上的天線將這些統計訊號送至一旁的樓層上,由實驗室裏的電腦終端機接收後,運算出平均速率和消耗熱量,用來分析跑者的體能狀態。

前端硬體的設計,加上後段軟體分析系統,名為「生理監測閘道器」的設置,是醫學資訊系師生專題合作的成果之一。

專題計畫發起人鄭仁亮老師表示:「這個系統有助於個人運動的規畫。像我常參加運動比賽,若設定一個目標,系統即可幫忙計算和記錄每一週應練習時數以及需要達成的運動量。」

跑者的資料被記錄下來供查閱,還設有留言板、排行榜。協助開發軟體的醫資系學生劉諭聰,操作著電腦解釋,系統會列出前十名跑者,讓大家良性競爭:「像有人 發現自己的圈數被其他同學超過時,就趕快再去跑幾圈,排名又會上去了。」它還很富智慧,發現跑者怠惰了,會以電子郵件提醒當事人該再去運動。

目前參與體適能運動計畫的慈濟大學師生共有一千多位,每天幾乎有一、兩百人會去跑步,增加運動量。

誠所謂「科技來自於人性」,慈大醫學資訊系期望「在資訊科技的基礎上,予以醫療照護的應用」,不僅協助醫療行為,也維護健康者的體能,發展面向無邊際,好還要更好。


唯一結合醫學與資訊教育
研究、就業空間寬廣


立基於培育跨醫學與資訊的人才,慈濟大學醫學資訊系分有「醫學資訊技術」和「生物資訊」兩組。劉瑞瓏說:「生物資訊較貼近分子生物領域,如基因工程、基因醫療研究。」

「生物資訊」結合生物跟資訊,透過最基礎的人類基因去了解疾病與治療方式;由於基因資料相當龐大,無法倚賴人工分析,故需要資訊科技處理。

劉瑞瓏表示,國外已有生物資訊科系,反觀國內雖有生物資訊研究所,但資歷尚淺,畢業生人數不多。「這意味醫資系學生若走研究路線,或繼續就讀慈大醫資碩士班,可朝教學師資發展;縱使沒有深造,就業管道也非常寬廣。」

而資訊科技的應用層面很廣,各行各業幾乎都需要。「根據分析報告,未來十年資訊科技人才都是短缺的。即使相關科系畢業生都就業,仍不敷市場需求。」劉瑞瓏說:「生物醫學器材、醫學材料或醫學輔具等公司,都會很期待這樣的人才。」

醫資系學生在大三下學期至大四上學期的一年時間裏,分組由老師帶領製作專題研究,將基礎學識做回顧性的整合與應用。「學生可以跟不同機構,包括醫院等單位建教合作,實際碰觸問題,並開發系統來解決問題,做出成果發表。」劉瑞瓏說。

成立五年、每年招生一班的慈大醫資系,已陸續有學生參與「心電圖生物辨識應用於致死型心臟病偵測」、「腦神經生理訊號之整合分析系統」、「目標導向乳房X 光攝影衛教系統」、「阻力訓練之量測與記錄系統」、「焦電型紅外線在老人活動之量測」及「生理監測閘道器製作」等十多個專題。


專題製作學得更多
醫療照護運用廣泛


以「生理監測閘道器」為例,採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辨識系統),包括戴掛於身上的感應器,加上天線感測器及系統接收運算等,設計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是學習。

對此,承擔後段資料轉換系統撰寫的劉諭聰表示,開發設計需要團隊合作,非個人可完成,「大家分工撰寫程式,如何跟不同的人協調,是很好的學習。」他繼續說:「撰寫程式時碰到很多細節須處理,就要再進修或跟同學討論,無形中增加很多專業知識。」

劉諭聰認為RFID目前頗被業界看好,若有參與設計的經驗,將來就業後就較容易上手。鄭仁亮跟著說明,現今物流業都用商品條碼,但必須有人近距離接觸;RFID以感應為主,只要在感測範圍內都可以被辨識出來,可作為機場行李識別或大樓刷卡門禁等。

「它也可協助醫療運用。」鄭仁亮以血液運送為例,過程需保存低溫,RFID可記錄溫度的變化,到達目的地時再用感測器判讀樣品的品質狀況。「國外還有人將它放在血管支架上,只要拿讀取器貼在胸前,就可測血管內的血壓。」

鄭仁亮也帶領學生另外研發測量跑者心跳、以分析運動過程心律變異的「單導式心律變異分析儀」。他表示若心律變異(HRV)能被測量分析的話,就可應用於醫院的健康照護中心或是老人居家照護。

「我做生理監測閘道器,就是希望有助於健康照護中心。」鄭仁亮說。對此劉瑞瓏補充:「醫院要對病患做追蹤管理,或是針對居家老人的行動追蹤,都可用RFID來執行。」



慈大醫資系師生持續開發各項研究,而每個專題的製作都有充足的設備可供利用。實驗室裏,正在電腦前測試軟硬體的大四學生洪佳瑜表示,她的夢想就是到醫院服務病人,「我喜歡醫院的環境,而醫資系涉及資訊和醫學,符合我的志趣。」

她也感受到慈大醫資系老師和學生像一家人的情感,「系上還有豐厚的獎助金。不過,就算沒有獎助金,這樣的設備也很不錯了。」

慈大學務處有「書卷獎」,提供每班學期成績名列前面百分之十的同學;醫學資訊系另有「合心獎助學金」,獎勵入學成績優異及學期成績優異的系所學生。劉瑞瓏說:「合心獎助學金由李錫堅教授所成立,是我們系上一大特色,對同學來說很有幫助。」

資料來源:取自慈濟月刊487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