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進慈濟大學 認真過每個校園生活

2009-12-15   | 李家萓
慈濟大學東方語文學系,新加坡外籍生-裴梅華同學。(攝影者:李家萓)
「認真的過每一天,生命必定不一樣!」裴梅華說,與同班同學相差近20歲,慈大東方語文學系一年級新生,1963年出生的新加坡籍裴梅華,為了完成上大學的夢想,一人來到慈濟大學求學,自嘲在記憶力和學習力上比不上年輕人,但人生的經歷卻可以給大學生參考,他有感而發的表示,這四年要為自己好好生活,不浪費每一天。

來花蓮自助旅行  路過靜思堂驚豔

18歲開始在自家麵包工廠工作,後又從事學齡前幼兒教育,喜愛旅遊的裴梅華,工作之餘就是當背包客認識世界。2004年他一人旅遊到花蓮,與多數遊客一樣,到著名的太魯閣,七星潭和鯉魚潭旅行,經過中央路時,被靜思堂莊嚴宏偉的造型給震懾住,撥出時間參觀靜思堂,因此改變了他的人生方向,「當我走在展覽的海報區內,看到慈濟志工救援各地,我就決定了,要來這裡念書。」

回到新加坡後,梅華積極尋找跟慈濟有關的資訊,裴同學才發現,沒有高中學歷是不能申請大學,因此,他利用假日修讀高中課程,並取得同等學歷畢業。2009年,裴梅華終於成為慈大東語系的新生,剛進教室時,很多同學都以為他是「家長」,現在他則變成同學口中的「梅華姐」。

裴梅華說,花蓮環境真美麗,慈大旁邊的高山,每天都看不膩。(攝影者:李家萓)
從小喜歡華文,但新加坡沒有太多接觸華文的機會,裴同學表示,中國字很有意思,他舉例「愛」字,中間一個心,加上友愛的友,兩人之間互相有心,為對方著想,即使不認識「愛」,也可以望文生義。

47歲當大一生  被誤認是家長

裴梅華在台灣的日子很簡單,認真的吃一頓早餐,認真的運動,認真的上課、認真的寫報告,每天起床望著中央山脈,裴梅華滿足的說:「這座山真是百看不膩。」對生命的體悟,來自週遭的影響,身邊有2位好朋友,30幾歲癌症往生,人生就這樣沒了,心中非常感慨。

47歲成為大學新鮮人,有許多要為自己做的事,即使學習力,記憶力不比年輕人,但裴梅華還是堅持凡事自己來,還好同學們都很幫忙,借他高中和國中的歷史、國文,讓他可以趕上進度。

多了生命的歷練,裴同學還可以當同班同學諮詢的對象。裴梅華認為他們還太年輕看不到損失,而老師太慈悲,對學生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大學這條路,起步比別人晚,擔不擔心成就比別人低,裴梅華說:「人生不需要很多東西,不過留下來的東西要是我最珍惜的。」47歲上大學,是為了圓夢,因為對華文的喜愛。最後,裴梅華給年輕人的建言,就是晚上睡多一點,白天上課多聽一點,認真的過每一天,生命必定不一樣。

(撰文者:李家萓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