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願不埋怨 嬌小卻志氣高

2016-02-04   | 蔡尚奮
身高不到一百三十公分的陳英娟,雖然身材嬌小,不過卻很勇敢,面對眾人絲毫不自卑。(攝影者:林柏吟,地點:臺南東區國賓影城周邊,日期:2015/06/25)
身高不到一百三十公分的陳英娟,能夠勇敢克服自己的心,站在眾人面前不自卑,甚至自在的接受眾人的目光與掌聲,在人生舞臺上,她也勇於面對自己「與眾不同」生命歷程。

樂觀的天性 以正向能量生活


出生於文旦的故鄉麻豆鎮的陳英娟,父母親以務農為生,英娟身為長女,從小就幫忙照顧弟妹、整理家中事務,有多餘時間就去田裡幫忙工作,減輕父母的辛苦,從小英娟就會把每件事都做好,不讓母親擔心。

從小時候開始,陳英娟唯一讓爸媽擔憂的就是身高,當時已經快要讀小學一年級了,英娟的身高還是比同年齡的孩童矮小許多。

五〇年代,當時醫學技術並不先進發達,尤其偏遠農村小鎮醫療資源並不充足,針對陳英娟的症狀,起初醫生都認為只是長不高而已,對於為什麼會有如此症狀,並無特別的說明及解釋;直到英娟拿到殘障手冊才了解,身高維持不變的原因,是受到罕見疾病軟骨發育不全症所困擾。

身體的嬌小,一直無法讓陳英娟騎腳踏車,而兄弟姊妹中,每位的身高都超過一百六十公分,家中唯獨英娟如此,「為什麼是我?」這樣埋怨的話語,從來沒有在英娟的腦海裡出現過。
陳英娟(左)很認真參與許多慈濟活動,尤其是讀書會,她更積極參與。(攝影者:胡文崇,地點:德光里活動中心,日期:2016/01/17)


既然身高已經無法和一般人一樣,埋怨一輩子有什麼用,用甘願取代埋怨、以樂觀代替悲觀的想法,陳英娟選擇用這樣正向的思考,接受上天的安排。

廣結好人緣 走過人生磨難苦


嬌小可愛陳英娟在工廠裡上班,沒有因為身高的問題而受到眾人異樣的眼光,活潑開朗的個性反而得到同事們的喜愛,人緣很好的英娟因而認識先生的表妹,進而結下美好姻緣。

陳英娟談起自己的先生,悲喜交加的情緒述說著過往情事,他是一位製皮鞋師傅,有時為了生意會和朋友們輕鬆一下,菸、酒、打麻將這三樣惡習都不離身,而打麻將這個壞習慣卻造成陳英娟夫妻經常發生口角。

「你覺得把錢財和情緒輸贏在牌桌上值得嗎?」結婚以來,陳英娟第一次憤怒對著先生說話,而先生也漸漸將惡習改正,大兒子那時正在虎尾科技大學讀書,殊不知這樣順遂的日子背後,還有磨難正考驗著她。

一個晴天霹靂的無常降臨在陳英娟身上,先生得到軟骨癌,從發病、化療到過世,只有短短一年的時間,當時他只有四十九歲,想起往事,英娟眼淚不聽使喚,哽咽的語調,娓娓敘述著丈夫在癌末期間,以其堅強的意志力忍著病痛,堅持每天載著孩子們上下學,讓人佩服也令人鼻酸,是孩子心目中了不起的父親。

一人扛家計 廣播開啟好因緣


身無一技之長的陳英娟,圓滿先生的喪事之後,首先想到就是請朋友幫忙四處打聽哪裡有工作可以做,以前的英娟不曾騎過腳踏車,現在必須騎三輪車(機車外加輔助輪)找工作,她必須獨自把這個家撐起來。
因為聽廣播的因緣,陳英娟認識王寶裕,而他總是總是耐心陪伴陳英娟行在慈濟路上。(攝影者:蔡尚奮,地點:臺南靜思堂,日期:2016/01/01)


在先生去世後的四年間,陳英娟做過很多工作,包裝藥布、裁剪塑膠射出的模型、到工廠包螺絲、在家做手工、安全帽工廠做內裡……等,同時也跟兩個兒子說:「爸爸不在了,我們要堅強更不可以想要依靠別人,讀書是你們本分事,有讀書才有出路,其他的媽媽再來想辦法。」

做手工之餘,英娟總是喜歡聽著廣播節目,而這位電臺主持人喜歡在節目中分享靜思語,「我家有一個存錢筒想拿給你,幫忙做愛心好嗎?」一通廣播call in電話,這條熱線牽起了陳英娟和慈濟的因緣,而這位主持人就是慈濟志工王寶裕。

「認識寶裕師兄是我的福報。」英娟這麼心存感恩的說著,因為王寶裕總是用愛心、耐心、關懷,讓她感受到善與愛的力量,也帶著英娟一步一步努力承擔志工,盡己之力付出。

靜思語總是讓陳英娟覺得很受用,她相信人往往在處於劣勢時,愈能激發個人的潛能;遇到難題時,也會發覺自己原來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要小看自己,人有無限的可能。」陳英娟總是告訴自己,盡自己的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千萬不要小看自己,因為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蔡尚奮 臺南報導 2016/02/0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