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功名執著 人生才開始

2016-01-29   | 劉秀觀
在慈濟找到人生方向的邱瑤琪,慢慢放下與同事間的比較與爭鋒,感覺自己的心變得柔軟,慶幸能突破自我堅定完成培訓之路。(攝影者:林雪如,地點:桃園靜思堂,日期2016/01/16)
在職場上爭取績效及升遷,而忽略了夫妻間的相處之道,致使夫妻漸行漸遠,自我要求甚高的邱瑤琪,在工作上就算績效亮麗,但人際關係卻不得人緣,因而經常在夜晚啜泣,度著鬱悶的日子。

父母經商,家境優渥的邱瑤琪,自小天資聰穎,讀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讓母親引以為傲,經常拿她與親戚、鄰居們的子女做比較;因此逐漸養成她好強的個性。為了迎合母親的期待,她考上國家普考並榮登榜首,進入公職單位服務,期間仍繼續進修研究所、考取高考轉往國稅局工作。

婚姻挫敗 人際關係不如意

在外人看來一路順遂的
邱瑤琪,內心卻始終隱藏不為人知的苦,不斷地以追求功名成就來證明自我的存在,讓她對人生感到迷惘。也或許太專注追求成就,而忽略了與同儕間的相處,讓他在人際關係上一路跌跌撞撞,經常陷入挫折中的掙扎,即便是婚後,婚姻生活也帶給她很大的挫敗感。

二十九歲結婚後,心思全然放在工作及進修上,
邱瑤琪反而以失望及責備的語言指責先生不夠上進,導致婚後的三年,二個孩子陸續出生,但夫妻經常在吵架中度過;個性好強的瑤琪,咬緊牙根獨自撐起工作兼照顧孩子的日子。

八、九年來,夫妻間相處漸形陌路人,
邱瑤琪的日子就在忙碌的工作與孩子間打轉,但儘管如此,認真工作的她,卻也因為做人處事不夠柔軟,頻遭同事排擠也得不到上司肯定,付出甚多的心血卻屢遭挫敗,一心想要尋求理想的人生定位,卻總是無法如意,只能假裝堅強的粉飾著失意的人生。
邱瑤琪(左)承擔親子班隊輔中,體悟到生命的價值,是在無私大愛的付出中得到了解答與提升。(攝影者:李奕萍,地點:桃園靜思堂,日期:2015/10/17)


親子活動 學習柔軟身段

直到2011年4月,國中同學楊麗如邀約
邱瑤琪帶孩子參與慈濟親子班,瑤琪才開始有了變化,她第一次到親子班,看到志工們熱誠、親切地招呼,對待別人總是關心地噓寒問暖,這樣柔軟親和的身段,是她自認從來所不能及的態度,便也開始投入志工行列。

開始承擔親子班隊輔工作的
邱瑤琪,受益於靜思語「心寬不傷人,念純不傷己」,不再執著於對錯,也學會對別人付出、用愛去照顧別人,是前所未有的改變。再經由活動慢慢薰陶慈濟的人文,閱讀上人的書籍,她開始懂得體諒別人,凡事不再以自己為考量,更體悟到原來生命的價值,是在無私大愛的付出中,得到了解答與提升。

每當於工作中遇到挫折,
邱瑤琪反而會慢慢放下與同事間的比較與爭鋒,感覺自己的心變得柔軟,不再執著對與錯,改以「外圓內方」來圓融人際關係。

聲色也變得較為柔和、謙虛,因此漸漸地修補了夫妻間及同事間的情感,找到人生的方向的
邱瑤琪,很慶幸能突破自我限制與藩籬,堅定完成培訓的課程,受證才是修行的開始,她希望帶著眾人的祝福與期許,珍惜慈濟的因緣,認真生活,精進不懈。【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劉秀觀 桃園報導2016/01/1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