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慈誠領帶 忠銘迷返

2010-07-15   | 鄭美賢、邱淑絹
曾經呼朋引伴、荒唐度日的張忠銘,一條領帶扭轉了他的人生,找到真正「有意義」的人生。(照片:張忠銘提供)
「得知我要到花蓮捐髓,親友們高興得像在辦喜事……」看著手中與家人合影的相片,張忠銘說:「能夠見證另一個生命重生,大家都很歡喜。」

今年四十二歲的張忠銘,是台中豐原地區慈濟骨髓捐贈關懷小組志工;2004年配對成功時,他已加入慈濟四年,能夠順利捐髓,心中滿盈歡喜與感恩。

少年聽雨歌樓上

國中時,張忠銘就讀資優班,功課壓力大,日子過得沈悶。正值叛逆期,朋友刺激他:「你不要只會讀書、不會玩,這樣生活很沒意義!」

考上高中後,他決定開始瘋狂玩樂,放學後呼朋引伴上舞廳跳舞、酒吧飲酒;抽菸、打牌、飆車樣樣來,時常徹夜狂歡到天亮。

高中畢業補習一年,重考上了台北的專科學校。1991年,專科最後一學期期中考前夕,張忠銘騎機車外出買便當,發生一場幾乎致命的車禍;嚴重腦挫傷,讓他整整昏迷二十餘天。親朋好友都認為搶救不回來了,但在家人無微不至的陪伴照料下,兩個月後他出了院,回到學校完成畢業考。

畢業後,張忠銘投入貿易工作。1996年,工作疲累的他在上班時昏倒,被同事緊急送往醫院;隔天出院回家,打開電視看到證嚴上人開示,畫面上提到國際賑災訊息……聽聞句句貫耳的沈重悲心,張忠銘感動莫名,旋即拾起紙筆,快速抄下捐款帳號,與慈濟的因緣就此結下。
1996年張忠銘聽到上人開示,看到國際賑災的訊息而感動莫名,就此與慈濟結緣,毅然斷絕從國中時養成的吸菸與喝酒習慣。(照片:張忠銘提供)

一日,他得知慈濟正在號召骨髓捐贈,特地到驗血活動現場留下十西西血樣,成為志願捐髓者一員。但其實他對骨髓捐贈並不了解,「我以為抽點血就可以救人,志工的講解並沒有認真聽進去……」

一條領帶的因緣

經過一段時間考量,張忠銘毅然斷絕從國中時養成的吸菸與喝酒習慣,發願吃素並開始行動。唯有一件事不曾放棄,那就是收集「領帶」的嗜好。

源於經商貿易關係,常與北朝鮮有生意往來。2001年幾位北朝鮮藝術家到花蓮靜思堂進行「佛陀灑淨圖」馬賽克拼裝;客戶託藝術家轉交文件給張忠銘,相約在慈濟台中分會。

眼尖的他,立即被師兄們脖子上的領帶吸引住目光。他逢人便問:「這條領帶這麼好看,要去哪裏買?」得知需受證為慈誠隊員才能配戴,他當下報名培訓。

一條領帶,換來了兩年培訓課程。在志工的帶領下,他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而培訓課程也讓他更了解慈濟,因而愛上這個團體,什麼都願意學。他陸續承擔起培訓幹事、小隊副小隊長、人事幹事等職務,人生豁然開朗,「原來生命可以過得如此『有意義』!」

一次,張忠銘承擔青少班隊輔爸爸的因緣,受邀加入骨髓捐贈關懷小組,這才了解,當年自己參與驗血後,還須經配對成功、健檢等流程,才能順利捐髓。
深知捐髓救人無損己身的張忠銘(左),2004年配對成功,自此成為勸髓的最佳代言人,履在骨捐驗血活動的現場,分享自己的經驗。(攝影者:洪瑞欽)

2004年,他配對成功,深知捐髓救人無損己身,但因曾經出過車禍,媽媽很擔心;因此健康檢查時他請醫師特別評估,終於順利捐髓。

捐髓後,左右鄰居紛紛跟張媽媽說:「你們家阿銘整個人都不一樣了!」他的氣色變好,眼睛也炯炯有神,讓張媽媽放下了心,轉而主動向親友勸說「捐髓很好!」

走過荒唐度迷茫

體認到自己曾經荒唐,他發願要引度生活迷茫的人。張忠銘不僅利用共修時,邀請分享者至社區演講,也將大愛台報導過的志工故事錄成光碟,與有類似經歷的人結緣。「上人說『有心就不難』。淨化人心不是我個人力量可以做到,身邊有許多善知識都是我們的老師,要集合大家的力量,借力使力。」

自身明顯的轉變,看在奶奶與雙親眼裏,是歡喜也更是欣慰。影響之下,信奉基督的奶奶成為會員、爸爸受證慈誠、媽媽目前是環保志工,家人間有共通話題,感情愈來愈融洽。

過去恣意揮霍,如今他知足且善用金錢。朋友們問:「為何把持得住,說不買就不買?」張忠銘強調:「那不過是一念心而已。」

一念心,驅使張忠銘思考一分一毫得來不易,讓每分錢發揮最大的作用。
張忠銘(左)經常思考上人為何常說「來不及」,在工作之餘,他用心宣導骨髓捐贈,也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分秒不空過。(照片:張忠銘提供)

「我經常思考上人為何常說『來不及』?」他用心聆聽上人每天的開示,且立即實行。「上人輕輕地說,我們就要自己去悟,去想生活周遭有何可做的,」他笑笑說:「那是為了自己,為了地球,也為我們的下一代。」



從十四年前無意間聆聽上人開示的那刻起,上人那分悲心即烙印心頭,撼動的漣漪,一直拓展至今,「原來讓時間不空過,才算是有意義的生活,以前的那些,不過都是空泛的、虛華的度日罷了……」

「行萬里路,要有三里悟。經典是要去行的,不是只用唸的。」張忠銘用心每個付出的當下,更將心鏡擦亮,時時反觀自照。「慈濟讓我戒掉不良習性,讓我豐富了自己的生活;今生我不後悔,更期盼來生繼續不後悔,生生世世如此。」

( 撰文:鄭美賢、邱淑絹 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月刊》516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