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德旺 捨釣竿 換鏡頭

2013-06-21   | 高玉美
林德旺曾經是海釣高手,為了方便隨時出海釣魚,他斥資重金購買一艘海釣船;如今執釣竿的手,變成按下快門的攝影高手。左為林德旺。(攝影者:汪專可,日期:2013/02/02)
「惠美呀!你來看看我今天的戰績?」才剛踏進家門,林德旺忙不迭地欲向妻子惠美展現他今日海釣的成果,一隻肥美碩大的紅甘在他手上搖晃著。

放下肩頭上的釣具,德旺馬上開始述說他如何與大魚在海上搏鬥的經過。已經學佛的惠美忍著撲鼻的魚腥味,手裡拿著大紅甘,嘴裡叨唸著:「告訴你多少次,家裡人少,我又吃素,你想吃魚,我上菜場買,整個冰箱都是海產……」

德旺在院子裡整理他心愛的釣具,對妻子的抱怨充耳不聞。惠美皺著眉,嘴裡唸著:「阿彌陀佛……」一一將德旺釣回來的漁獲分裝成袋,轉送給左鄰右舍。

斥資重金 購買海釣船

德旺年輕時開設一家潛水用具製造廠,夫妻倆胼手胝足打拼下,工廠營運蒸蒸日上。隨著經濟起飛,現代人對休閒用品的需求日漸擴大,同業競爭也漸漸威脅到德旺經營的公司。但是他對事情力求完美的個性,不肯隨著同業削價而起舞,便將公司結束,從此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

先前經常在出海試驗產品時,認識不少釣魚愛好者,興起了濃厚的興致,不久德旺加入了海釣的行列。為了方便隨時出海釣魚,他斥資重金購買一艘海釣船,有時一出海甚至好幾天才回航,種種行徑讓惠美十分擔心先生的安危,一顆懸在半空中的心,總要到德旺平安返家,才得以放下。

已經受證慈濟委員的惠美,每次到花蓮慈濟醫院當醫院志工,回家總會跟德旺分享志工的心得,對於惠美的熱忱,德旺總是虛應了事。有一天,惠美邀約德旺回花蓮服務,德旺心想:「好,就跟妳去一次,看妳每次去花蓮到底在做什麼?」

執釣竿的手 成攝影高手

第一次做醫院志工,德旺被分配到「輕安居」服務,他看著與自己年紀相仿的老人家,或因中風、或是其他疾病,因為家中缺乏日間照護的家人,因此子女將家中長輩白天送到醫院,由醫護人員及志工陪伴與照拂,傍晚再由家人接回家中奉養與照顧。德旺心中無限感慨,慶幸自己身體健康,不需子女操心,還能到醫院付出一點心力。

「來笑一個,要照了喔!」德旺拿起隨身帶的照相機,為老人家留下影像。以前在從事潛水器材時,需要拍攝產品型錄,對相機的使用略懂一二;第一次到花蓮服務,也不經意將相機隨身帶著,看到老人家與志工開心的互動與交談,德旺立刻按下快門,留下溫馨的畫面,回到家後他將沖洗出來的照片,郵寄到花蓮輕安居的護理站。
2005年5月板橋園區啟用,為了拍出精美的照片,林德旺(左)拿著相機勤跑園區試拍;園區哪個地點、哪個位置,所要取的角度多少?光圈多少?……通通記錄下來,成了他獨創的葵花寶典。(照片提供:林德旺,日期:2011/09/04)

惠美看他做得認真,問他做志工的心得如何?德旺隨口應著:「什麼心得,就這樣呀!」隔一段時間,同一梯次的師兄來電邀約德旺再去花蓮做志工,德旺欣然接受。沒想到又被分配在輕安居,這次輕安居的公布欄上多了一張護理人員做的海報,上面貼滿了德旺寄來的照片。德旺心中有了一種被肯定的榮譽感。

以往釣魚回家,不管漁獲如何豐收與珍貴,都被妻子叨唸老半天,但是按下快門的成品卻被當成獎狀般貼在牆上,激發德旺想學攝影的念頭。看到德旺逐漸減少出海海釣,整天拿起相機東拍西拍,惠美便趁機從旁鼓吹,「這些照片,如果能在技術上加強,就更完美了……你多用點心,一定能更讚!」有了妻子的鼓勵加上德旺的好勝心,家中的釣竿被束之高閣,代替的是功能更完備的攝影器材。從此拿釣竿的釣魚好手,搖身一變,變成握相機按快門的攝影高手。

七十高齡學電腦 從開機學起


為了學好拍照技巧,著實讓這位已屆七十高齡的老人家煞費一番功夫;數位相機的簡易功能無法滿足他求真求好的個性,斥資購買高價的單眼相機,雖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是德旺卻是有米也炊不成飯。原因是單眼相機在他手上,他卻不知如何運用。

2003年證嚴上人將慈濟文宣組、映聯會等功能組重新整合,命名為「人文真善美三合一」,結合文字、圖像、錄影、後製剪輯、美編組合而成的功能組。文發處及北區團隊為廣召人才,特別規劃課程,讓大家有學習的管道。

德旺於是跟隨劉森雲老師學習照相技巧,除了課堂的研習,也會到戶外實地拍攝,從不知相機的結構與使用,到拍出一張張真實動人的照片,德旺說:「過程已經不敢回想了。」

電腦,插電就會動腦的科技產品,卻跟德旺不來電,A、B、C不認識,ㄅ、ㄆ、ㄇ、ㄈ沒學過,照片要批次更名,還要寫圖說。德旺說:「我坐在電腦前面發呆半天,什麼也不會!」不服輸的個性讓德旺從開機開始學起。

「我真的很感恩團隊的師兄們,耐勞耐煩的一再指導我。」在學電腦的過程中,真善美團隊對於德旺的學習精神敬佩有加。小抄、筆記加暗號總算讓德旺跟電腦建立起感情。現在的德旺對3C產品如數家珍,各種新產品在他手上,對照著說明書就可以操控自如。

莫拉克風災是林德旺最難忘的出班記憶,他希望大家平安,永遠不要再有這種災難勤務了!(照片提供:林德旺,日期:2009/08/13)
一心為留史努力 獨創葵花寶典


2005年5月慈濟板橋園區啟用,園區舉辦活動頻繁,如何拍出精美的照片,又要兼顧真善美出班的默契,德旺又開始拿著相機勤跑園區試拍,講經堂每一層樓、每個包廂、大景、中景如何拍攝讓德旺忙得不亦樂乎。剛開始拍攝講經堂時,真的考倒他了,廣大的園區裡每個地點,所取景的角度都不同,拍攝的條件自然各異,老人家記性不好,只好做小抄,將哪個地點、哪個位置,所要取的角度多少?光圈多少?……通通記錄下來,久而久之,這一本小冊子成了他獨創的葵花寶典。

2007年慈濟在中正紀念堂舉辨三節合一浴佛大典,德旺與所有真善美志工全體總動員,為歷史性的一刻留下珍貴史料。第一次承擔大型戶外活動的紀錄,做事嚴謹的他,於三天前每日午後就帶著器材在定點試拍,每個時段光線不同,拍照所要注意的細節也各異,德旺一一記錄下來,三天試拍的成果,讓德旺心得滿滿地說:「每一次出班,我都把它當成第一次,要有這樣的精神,才不會讓作品在太過自信下,留下不完美的紀錄,因為這些照片都是慈濟的歷史,要永久典藏呀!」

2009年的父親節,莫拉克風災讓南臺灣人民生命財產遭受莫大損傷,德旺在三天後隨著真善美團隊南下紀錄災情。一到災區放眼所及滿目瘡痍,深入受災鄉親的家中,滿屋子的泥塊與污水,看著災民無語問蒼天的情景,德旺只能忍住淚水,專心拍攝;但是耳中不時傳來鄉親泣訴,大水一來,生命財產一夕之間化為烏有,更有人親人被大水捲走,消失在自己的眼前。德旺感慨萬千,心中想著:「災難無大小,只要有災,人民就有難;看到別人的不幸,真的感恩自己的平安。莫拉克是我最難忘的出班記憶,希望大家平安,永遠不要再有這種災難的勤務了!」
林德旺(右二)從不藏私,傾囊相授攝影技巧,讓更多有心人為慈濟留下真善美的歷史足跡。(攝影者:李士仲,日期:2013/02/02)

絕對不『蓋步』地傳承經驗

2011年小巨蛋「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德旺又承擔記錄勤務。無論臺上演繹菩薩的莊嚴神情,演藝人員的舞臺演出,或法海區觀眾的感動畫面,都在德旺的鏡頭下一一詳實捕捉與記錄。拿著相機上下樓梯,矯捷的身手,讓人看不出他已八十高齡;《水懺》攝影展,德旺為慈濟留下一幀幀珍貴的歷史照片。

「德旺爸爸,你幫我看看我拍的照片,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面對新加入真善美團隊的夥伴,德旺從不藏私,傾囊相授。看著新手夥伴所拍的相片,德旺從相機螢幕瞧出問題所在,便拉著新人重回拍攝地點做技術指導與傳承,或從電腦中所顯現出的問題,指導如何正確使用相機拍攝出好照片。

許多人在教導徒弟或學生時,總會留一手,以免將來徒弟青出於藍,因此常有些技術會出現斷層或無法與外界競爭的遺憾,「在慈濟,絕對不能『蓋步』(藏私之意),當初劉老師也是這樣教我們,現在我也只是把會的教給有心在真善美付出的法親,讓更多有心的人為慈濟留下真善美的歷史足跡。」邊整理出班回來的相機鏡頭,德旺一邊對志工說著他對真善美的期許與展望。

德旺,身形高瘦,拿著相機挺拔地站在人群之中,按下快門,攝下真實的紀錄,不僅為慈濟典藏歷史,也留下德旺的菩薩足跡與人品典範的身影。

(文:高玉美 臺北報導 2013/06/2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