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乃文 採訪也能募心募款

2013-07-27   | 洪慈楹
一枝筆鋒的力量是無可限量,可以透過慈濟各種活動的報真導正,洗滌民眾心靈;更能廣結善緣,將愛心傳遞出去,讓民眾體悟佛法可以這麼親民化和生活化。(攝影者:黃筱淇)
憑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也不知自己是否能將這報真導正、傳播美善的重責大任做好;洪乃文心中有些後悔當時太快答應承擔慈濟人文真善美的文字記錄。

人文真善美團隊每次出勤務,必須走在最前,做到最後,為了文章能即時上傳,挑燈夜戰是常有的事。而且每次在活動現場,茫茫的人海中,如何採訪到有主題性的題材,更是一大壓力,乃文很懷疑自己這麼一丁點能耐,在這樣的壓力下究竟能撐多久?

不准後悔 老公全力支持

2012年,乃文因資深志工一句「勇於承擔」的勉勵話語,讓她接受邀約成為文字志工。剛開始,她只是抱著單純的一念心,有勤務就勇於承擔;培訓時,乃文從來沒有考慮過受證後要參與何種功能組。巧的是,她住在臺中的二哥和二嫂是資深委員,也是當區人文真善美成員。2013年受證後正式加入人文真善美團隊。

打從畢業出社會後,因工作關係都使用英文書寫,已經許久不曾使用中文書寫文章,很多字彙都已忘得一乾二淨。第一次上社區志工課,在「知心相契」時間,隊輔要她做記錄,很多字彙竟然全都忘光了,只好用注音或同音異字代替。當時,乃文著實感到很糗!中文字都不會寫了,怎麼撰寫文章?

還沒有參加過任何編採培訓課程,乃文就於2012年1月14日參加第一次在三重舉辦的「照顧戶歲末圍爐」活動,並承擔起文字紀錄。當時,全然不知該訪問什麼?如何採問?更不知如何下筆,只好受訪者說什麼就記下什麼,她的筆就像記錄器一樣,一心想將受訪者所述一五一十地詳實記下來;然而,糟糕的是,不但錯別字一堆,而且根本來不及書寫,當天必須即時繳交的稿件,讓她的心情只能用熱鍋上的螞蟻來形容!

參加2012年在輔仁大學舉辦「歲末祝福活動」祈福會的文字,洪乃文(左一)萬萬沒想到在做人文真善美的同時,還可以募心募款。(攝影者:鍾細南)
不過,讓乃文感到窩心的是,當她的先生知道太太加入人文真善美文字志工時,親自到臺北市八德路購買了一臺手提電腦和一臺單眼相機供她專用。乃文看到這些器材十分感動,卻又有些猶豫,她心想:「都已經投資下去了,老公又這麼挺我,看來是沒有退路了……」於是她提起勇氣,向人文真善美這條大道大步向前邁進。

是壓力 也是動力

幾個月的人文真善美之行,雖然走得跌跌撞撞,但還是讓她成長許多。每次出勤務之後,限期繳交文稿的時間壓力,自然成為她排除外境誘惑、腦力激盪的助力,還不可思議的轉化成一股文思泉湧的動力……

首次訪問「三重照顧戶歲末圍爐」的照顧戶,當受訪者談到困頓心酸之處,眼角閃著淚光,語帶哽咽,牽動乃文的悲憫心,也為自己有福報能付出而感恩在心。

有一次的讀書會中,她訪問一個九歲的小朋友王欣潔,欣潔小小年紀竟然能將「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及畜生道背得滾瓜爛熟。

不僅如此,還能詮釋「悟達國師傳奇四」裡的滅障七心,「生命無常如轉燭,一息不還同灰壤」的含意:「人的生命就像蠟燭一樣燒完了,熄滅了,就只剩下一堆灰燼,所以我們應該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欣潔詮釋得如此貼切,讓乃文自慚形穢,自己都不如一個孩童來得精進!從此乃文以欣潔期勉自己時時警惕,不能懈怠而輸給這位小菩薩。
洪乃文遇到瓶頸時,開始學習聽聽音樂、靜坐、禪修,讓腦筋得到清明而智慧大開,這成了她調適和沉澱自己,讓身心完全放空,重新找到力量再出發的最好的方式。(攝影者:林憲良)

採訪同時 也能募心募款

2012年11月3日在「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中,乃文訪問了一位虔誠的基督徒郭婉珍。她因深怕驗血名額有限,屆時額滿失去捐髓機會,一大早八點半就到會場報到等待驗血;但經過志工仔細諮詢,得知婉珍曾經施打過肉毒桿菌,志工告知這與驗血資格不符,她於是帶著落寞失望的神情轉身離去。

婉珍回家之後仍然不願放棄,她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上網查詢相關資訊,更打電話到「慈濟骨髓捐贈中心」詢問詳情,想不到志工回答:應該可以驗血。她一聽大喜,連忙騎上機車再次衝回活動現場。無奈此刻已經額滿,滿腔的熱血瞬間被澆熄,婉珍想到要完成助人心願還得再等一年,忍不住潸然淚下。

後來在多位志工安慰下,經過再三確認,總算如願讓婉珍先抽取10c.c.的血建檔。看到婉珍為盡一己之力救人,這種鍥而不捨的大愛精神,讓乃文深感不接引婉珍進入慈濟實在很可惜。也因這次受訪,婉珍已成為每月捐功徳款的慈濟會員。

另一位也是虔誠基督徒張大民,不只驗血建檔捐髓,連「大體捐贈卡」、「器官捐贈卡」都簽了;因這次活動而結緣,大民就像婉珍一樣,因為都認同慈濟理念,透過乃文接引,兩人都成為化愛心為行動的慈濟會員。大民還接受乃文邀約,帶著母親參加2012年在輔仁大學舉辦的「歲末祝福活動」祈福會!

乃文萬萬沒有想到,在做人文真善美的同時,還可以募心募款!

學習與承擔 都靠一顆放空的心

乃文覺得在人文真善美有很多的課程要修練,更必須學習如何配合團隊運作,因為在團隊裡難免會遇到人與人之間的磨合……

洪乃文(左一)體悟每一次勤務都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也是另一次學習的機會。每一次的承擔,都可以從活動中或受訪者身上,得到不同的啟發和感動,收獲最多的是自己。(攝影者:黃培修)
有一次,醫院志工聯誼出班採訪時,花蓮慈濟醫院放射科李超群醫師分享道:「身為慈濟人,記得每天照鏡子,反觀自省,還要塗上慈濟面霜,『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心無明鏡臺,何處惹塵埃?』情緒平穩,愉悅的心,可以讓身邊所有人、事、物都加分。」

李超群醫師的這一番話,讓乃文豁然開朗:「對啊!就照李醫師方法。」她開始得空就聽聽音樂、靜坐、禪修,讓腦筋清明而智慧大開,這正是《無量義經》裡所述「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得大智慧,通達諸法」。這成了乃文調適和沉澱自己,讓身心完全放空,而能重新找到力量再出發,最好的方式。

經過幾次不同活動的採訪勤務磨練後,乃文深深地體會到,筆鋒的力量是如此無可限量;它不但可以攝心,讓人隨心轉境,還可以透過慈濟各種活動報導,報真導正,洗滌民眾心靈。更能廣結更多善緣,將愛心傳遞出去,讓一般民眾更能體悟,佛法可以這麼親民化和生活化。

每一次勤務都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也是另一次學習的機會。每一次的承擔,都可以從活動中及受訪者身上,得到不同的啟發和感動,收獲最多的是自己,她期望諸位前輩能多包容多指導,讓這些剛萌芽的「新枝」能夠一起成長茁壯,讓人文真善美團隊成長得像大樹一樣茂盛,開枝散葉,將社會清流散播到全球。

乃文現在深深體悟,身為人文真善美一員所肩負的使命和重任,她不再擔心自己在壓力下能撐多久,如今她所思考的是如何奮力地,和團隊一起挑起人文真善美的重擔!

(文:洪慈楹 新北市報導2013/07/2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